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认识论)——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2

2021-02-19 22:33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二、先验逻辑    

        我们要把先验逻辑的概念搞清楚,什么是先验逻辑?先验逻辑和我们普遍讲的逻辑又有什么差别。普遍逻辑,我们通常讲的就是形式逻辑,之前我们就已经说过了,形式逻辑是先天的,先天的是不包含对象的,那先验逻辑很明显就是要包含对象的,先验先验,是要研究关于对象的知识何以可能的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形式逻辑是不管对象的,它可以运用于任何真的、假的、虚幻的、幻想?的、甚至于没有对象的事物上。就比如我们写修仙小说,玄幻小说,你说小说要符合逻辑嘛,当然要符合逻辑,符合小说的逻辑,但是它当然是虚构的,这个对象是一个虚构的对象,这个逻辑不一定要是这个小说,我换一个小说它也是成立的,它也是有逻辑的,所以形式逻辑是不管对象的,对象可以是这个,但是不是这个,它也是可以的。而先验逻辑呢,是要关乎我们的知识的建立是何以可能的,知识绝对不能说我们凭空虚构一个。形式逻辑是人们思维的工具,或者说一种技巧、一种工具。它具有一种无所不包的普遍性,所以叫普遍逻辑。但是先验逻辑要管对象,但是它不是直接管,当然就逻辑本身的概念而言,逻辑都是不包含对象的,先验逻辑有它特殊的地方,就是它关于一个对象的知识是何以可能的,如何形成有关对象的知识,它就必须遵守一些逻辑规范。这个是我们先验逻辑要探讨的问题。形式逻辑是不管真理性的问题的,它只管正确性的问题,我的这个判断要正确,但是判断的概念是否存在,这不在形式逻辑的考虑范围之内,真理性的问题就是主观和客观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形式逻辑是不管这些的。形式逻辑只需要主观上能够不矛盾,正确思维,保持不矛盾率,同一律,概念的同一性,那就够了。但是先验逻辑呢,它要考察你这个概念如何才能与对象相符合。

        以往的认识论要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方法是,肯定对象是在那里的,我们的观念,要紧贴对象,就可以和它相符合。但是康德的先验逻辑就把这个关系颠倒过来了。就是说,不是我们的观念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要符合我们的观念。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奇怪,对象怎么可能主动来符合我们的观念呢?这就涉及到了康德对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规定。就是康德将对象分为物自体(真正的对象)和现象中的对象(我们所能感知的对象),康德的文中所能改造的都是现象中的对象,从来不是物自体,这是对象的两个部分,我们不能搞混了。对于物自体,我们是不可知的,但是对于可知的现象中的对象,是离不开主体的,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由我们主体所建立起来的。所以它当然要符合我们的主体了,要符合我们的先验逻辑,才能成为对象。所以康德吧问题颠倒过来之后,他就认为,不是我们的观念符合对象,而是对象要符合我们的观念。他把这称之为“认识论里的哥白尼式革命”。

        我们上次讲到了先验的观念性和经验性的实在性,还说过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先验感性论,同样适用于先验逻辑,适用于自然科学的先验原理(先验分析论),也适用于对旧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先验辩证论),这是他认识论的根本原则。在这里,这当然也要符合我们的先验逻辑,经验性的实在性是由先验的观念性建立起来的,那么客体的实在性就是由主体的观念性所建立起来的。这就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了,当然一旦建立起来之后,我们的观念也要符合这个对象了,所以他并没有否认传统的真理观,就是主观要符合客观,而是它们要相互符合。他把主观之所以要符合客观的原因归结为这个客观对象本身是有主观所建立起来的,通过先验感性论,先验逻辑。在认识论里面,他做了这样的一种颠倒。先验逻辑里面的先验分析论,康德又把它称之为“真理的逻辑”,它属于认识真理的逻辑;那么先验辩证论则是属于“幻相的逻辑”,即避免谬误的逻辑,所以先验辩证论是对旧的形而上学的问题的批判。

         先验逻辑既然是认识论,所以它就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形式逻辑就是分析性的,就是说,一个概念你要保持概念的清晰,要经得起分析,不出现矛盾,这就够了,我们今天就有一种分析哲学。但是康德的先验逻辑是一种综合逻辑,它不是只在主观里分析完了就好了,他要把主客观综合起来,通过综合来建立一个对象。它要确定知识的来源,知识的范围,来源和客观有效性。也就是说,什么范围内的叫知识。当然后来康德指出,只有在经验范围内的才叫知识。超出经验范围内的就不叫知识了,关于上帝的知识,关于彼岸的知识、来世的知识,这些都不叫知识了。所以客观有效性必须限制在经验的范围之内,经验性的客观性才是客观的,才是有效的,先验的实在性则是不可能的(陷入独断论了)。

        形式逻辑的特点是工具主义,我们知道今天的逻辑实证主义也是把逻辑当成一种工具,用逻辑去实证,在经验里加以整理,逻辑本身,只是一种工具。理性派对于逻辑的看法跟经验派对逻辑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大陆理性派认为逻辑本身不是一种单纯的工具,而是一种世界的结构,我们之所以能够采用它作为工具,是因为它实际上就是世界的结构,我们把它称之为本质主义的逻辑观,就是把世界的结构看成是逻辑的,世界的存在不是以一种经验的、感性的方式存在,而是以一种逻辑结构的方式存在。逻辑经验主义就认为,逻辑是一个工具这没错,但是它跟对象需不需要保持一致呢?这是两码事,对象是经验是感觉,感觉怎么能用逻辑来分析呢?感觉本身是不符合逻辑的,不过他们又认为经验和感觉又是却不了逻辑的,所以他们承认逻辑是作为一个外界的工具,就像拿一个锤子订一个钉子,锤子的结构不一定要和对象的结构相一致,工具和工具所作用的对象,不必是相同的结构。   

        康德的先验逻辑呢,试图在两者中间选一个中间道路,既不是工具主义的,也不是那种现成的、本质主义的。我们的先验逻辑不能当成一种工具论,好像我拿着这个工具可以用在一切对象上面,包括用在上帝的证明啊,灵魂是否不朽啊下棋打牌之类的,先验逻辑不是起这个作用的。所以它跟形式逻辑相比,它不是一种普遍的逻辑。它只是考察科学知识,有关的经验对象的知识何以可能。它既不是工具,又不是对象世界本身的客观结构,那它是什么呢?它是我们建立起对象世界客观结构的一种方法。既然是方法,那它就有工具的意义,但是就不仅仅是工具了,它又因为建立起了关于经验世界的对象知识,同时又有世界结构的意义。它和本质主义的逻辑观不同,这种逻辑不是客观世界固有的,而是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是我们运用主体能动性建立起来的。我们在这个现象世界没有经过我们整理之前,只是一大堆毫无关系的表象,但是我们用逻辑去整理它,使它成为了一个对象。杂多的表象还不能称之为对象,它还仅仅是主观的,只有经验性的客观性,还没有实在性。所以休谟的怀疑论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嘛,我们经验性的表象只是我们主观呈现出来的东西,没有客观性。但是先验逻辑可以帮我们整理成一个具有客观性的对象。这个现象虽然不是物自体,但是它有客观性,因为它一旦建立起来,就不会因为你的主观意志所转移了。你想要它这样,或者不这样,是做不到的。

        在认识论上,人的知识里面,当他讲到客观性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普遍必然性。这种普遍必然性是由我们的先验逻辑建立起来的,先天的嘛,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东西,没有一件事情可以逃出它,逃不出因果性,逃不出实体性,逃不出量、质这样一些范畴。既然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是客观的,虽然这种客观是由我们主观建立起来的,但是这种客观性一旦建立起来,就不能随着主观随便改动了。这种普遍必然性就是从先验逻辑来的,所以,先验逻辑具有一种先验的观念性。

        我们通常说的主观客观概念很简单,客观就是自在之物,就是现象后面那个客体。主观就是我们主观表象里的那些东西,但是在康德这里,客观的概念双重化了,自在之物他也承认,但是那个客观我们没法知道。从认识论上来说,我们所能知道的客观就是我们主观所建立起来的客观。你先天的已经注定了必须要按照这一套逻辑思维来考察你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这个对象就是客观的。所以有的人讲,康德讲的客观其实就是我们讲的主观,也没错,他现象中的对象,现象中的客体,实际上是由我们在主观上建立起来的,归根结底是主观的。但是这个主观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改变的后天的主观,而是先天的主观。

        既然先验逻辑和传统的形式逻辑不一样,那它为什么也叫逻辑呢?在康德看来,先验逻辑也好,形式逻辑也罢,都是人的一种知性能力的表现。先验逻辑不仅仅是形式的运用,还要顾及对象,顾及有关对象的知识,真理性的问。但它们都是出于同一个知性,同一种知性能力。正因如此,知性在它的形式层面可以表现为形式逻辑,在它的内容层面可以表现为先验逻辑。它们不仅仅有一种亲缘关系,它们的结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所谓的先验逻辑不过是将形式逻辑的那一套结构加在对象上去,去考察它如何能够加之于对象之上而形成起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认识论)——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