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战分队长的决断(二)与本up的评价(9000字长文)大家支持
接上文,本文是日高大尉的战记二,创作不易,求三连
本人爱国不精r,普及历史,审核大大求过,谢谢
本人也不日吹啊啊啊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写完鸽了两年的日高战记,第二部分是我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及对南太平洋海战时候瑞凤战斗机队的个人见解,能力有限,不喜勿喷
一部分来自神立尚纪的采访,本文有两个我,有一个我为日高,另一个我就是战史学家神立尚纪
PS:文章中自然段前面有H的,就是日高大尉的话,h是日高姓氏罗马音hidaka的缩写
H:“1942年8月5日,我被任命为临时‘瑞鹤’战斗机分队长,当时我还是‘瑞凤’的,瑞鹤号即将向南方出击,但被内定(各位读者注意一下,hhh)为分队长的宫岛尚义大尉还没有进行着舰训练,所以紧急决定由我代替他出场。”
8月7日,所罗门群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争夺战开始后,由航空母舰“翔鹤”、“瑞鹤”、“瑞凤”新编成的第一航空战队中,除了来不及整备军舰的“瑞凤”之外的2艘,于8月16日,从内地出港前往所罗门
日美机动部队激战是在8月24日。这就是“第二次所罗门海战”。
这天,“敌军大部队登场。推测出遭到我战斗机追击而失去消息的搜索敌机的位置,机动部队从航空母舰“翔鹤”和“瑞鹤”出发,派出10架零战和27架九九舰爆的第一次攻击队。日高大尉也率领着6架“瑞鹤”零战队,参加了这一活动。
攻击队发现了敌人机动部队,舰爆队进行俯冲轰炸,但敌人早已察觉到日本方面的动向,出动53架格鲁曼F4F“野猫”战斗机,等候在那里。
H:“这一天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第一次看到敌人的格鲁曼时,我觉得这架飞机的淡蓝色涂装很鲜艳,很漂亮……”
第一次见到日高先生时,说到这里,他沉默了。但是这天,日高先生非常自然,毫不犹豫地继续说下去。我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H:“人多势众,在忘我的空战中,坦率地说,舰爆队根本谈不上掩护。在这次空战中,我报告说击落了2架飞机,但实际上因为是混战,所以无法确认敌机是否坠落海面。”
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中,日本损失了包括航空母舰“龙骧”号被击沉在内的59架飞机和大量搭乘人员。美国方面的损失,除了航空母舰“企业”号中弹之外,只损失了20架飞机。
H:“在这场战斗中,我失去了3名部下,而且,我没能保护同班的舰爆指挥官大塚礼治郎大尉……”
日美机动部队再次交锋是在10月26日。日高大尉被解除了临时“瑞鹤”分队长的职务,恢复了“瑞凤”战斗机队分队长的职务。
H:“听说美国的机动部队已经出动了,所以我们就四处寻找敌人,但几天来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虽然出动了搜索敌机,但彼此怎么也找不到敌人。天气风平浪静,大海风平浪静,令人困倦。我用在航空事故中殉职的哥哥留下的莱卡相机拍摄飞行甲板上的零式战斗机,然后在舰内的暗室冲洗,甚至打印,总之很悠闲。”
图片
这时,从日高先生拍摄的“瑞凤”舰上零式战斗机和搭乘人员的照片中,感觉不到大规模战斗即将到来的紧张感。
攻击队发舰之后,“瑞凤”在飞行甲板上被飞来搜索敌人的SBD无畏式舰载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击中。




H:“当时我把哥哥留下的莱卡相机放在我的房间里,看到‘瑞凤’冒烟,心想糟了,要是拿过来就好了,但那是后话了。但与日本不同的是,美国的搜索敌机会装载炸弹,一旦发现舰队就会用单机进行轰炸,这让我觉得米国人真勇敢。
第一次攻击队在3000米高空寻找敌人的途中,与从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起飞的15架SBD舰爆擦身而过。敌人在右前方,高度2000米。看起来离舰不久,连编队都还没组成就四分五裂地飞着。高度差1000米,距离也很好,是完全再现平日射击训练的绝好条件。但日高大尉说:“任务是攻击队的直掩”,就这样躲过了敌机。
又过了10分钟,这次遭遇了从“企业”号出发的格鲁曼F4F战斗机、TBF复仇者各8架、SBD3架。敌机从右前方向我飞来。和刚才的条件完全相同。日高部队正处于背对太阳的优势态势。日高大尉的脑海中闪过中途岛海战的悲剧。母舰被打了,战斗就输了。
这么想的下一个瞬间,日高大尉就挥动开始攻击的信号(机体向左右倾斜的动作),按照训练,在敌机接近自己飞机右主翼前缘、前端三分之一的位置时掉头,冲入敌军编队。
“当时的心情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在我感到惊惶的瞬间,敌机毫不犹豫地掉头,从太阳的方向遭到偷袭,不断地喷火坠落。敌方战斗机似乎想保护攻击队,只是不停地盘旋,不知为何没有反击。向敌机发起攻击后,从高空俯瞰全局,可以看到坠落的敌机在海面上溅起了很多水花。”
瞬间击落14架(美方记录是3架F4F和4架TBF被击落,1架F4F受损)。
与F4F战斗机的毫无斗志相比,TBF攻击机后座的机枪的命中精度出乎意料地好,不容小觑。日高先生的三号机高木镇大三飞曹机被击中,坠落。接着松本善平三飞曹机也被回旋机枪击中,自爆身亡。光元治郎一飞曹机也被击中,引擎风罩被吹飞。
而且出乎意料的空战占用了时间,战斗告一段落的时候我方攻击队的身影已经从视野中消失了。日高大尉在上空挥动着机箱让列机集合,日高机虽然还挂着增槽(增加续航力的落下式燃料槽),就是副油箱,但有5架已经掉下增槽,而且几乎所有人的机枪弹都打空了。日高大尉不得不放弃追赶己方攻击队。
日高部队在隐蔽出击时的疏漏,让他们雪上加霜。日高先生说。
“通常,从母舰出发的时候,航海长会把标注母舰现在位置的图表(航空图)交给指挥官,但是因为突然出击,来不及制作图表,所以没拿到就出发了。
“瑞凤”号的舰桥在飞行甲板下面,舰桥和飞行甲板的联系不太好。虽然想让他把图表给我,但主要干部都在飞行甲板下面,无法在飞机上传达信息。出发争分夺秒。实际上,瑞凤号在出发后不久就被击中了。
H:我把机头对准了与进攻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了在万一的情况下分散损失,把列机分散到各个小队。”
日高盛康、光元治郎第一小队
内海秀一、川崎正男第二小队
河原政秋、近藤政市、中村泰弘第三小队
其中,第三小队的3架,正好能和从攻击敌舰队回来的途中的舰攻队会合,早早地返回“瑞鹤”。日高先生和光元治郎一飞曹的第一小队按照搜索的要领,逐渐扩大四方形的空域,但没有发现己方舰队。
“因为我是指挥官,所以没有办法。但是,光元死了也太可怜了。过了一会儿,总觉得航向好像是向西的,实在不行,于是下定决心向东改变了90度。不久,从瑞鹤号传来的无线电话的声音通过接收器传到了耳朵里。”
不是莫尔斯电码的“电报”声音,而是到达距离很短的“电话”声音,说明己方舰队一定就在附近。但是,如果不知道自己飞行的位置,就算告诉了舰位也无济于事。日高先生用无线电话告诉瑞鹤
要求打电话做记号。对于舰队来说,直接通讯报明位置可能会成为敌机的目标,所以会犹豫不决。幸好没过多久,左前方的水平线上就升起了一股黑烟。那是我方驱逐舰喷出的黑烟。
日高机和光元机这两架飞机总算平安无事地在唯一没有中弹的“瑞鹤”上着舰。下午1点多。上午5点20分出发后,已经过了近8个小时,燃料剩余时间不到30分钟。幸好两架飞机在空战时都没有掉下增槽。日高先生能够返航,可以说是归功于包括增槽在内的零战二一型漫长的续航力,以及“荣”号发动机的可靠性。
“但是很遗憾,内海秀一中尉和川崎正男一飞曹的第二小队等了很久都没有回来。可能是两架飞机在空战时掉下了增槽,燃料不足……”
内海中尉是4个月前从海军学校毕业的飞行学生,比日高大尉低两届。仙台人,东北口音挥之不去,是个淳朴的好青年。川崎一飞曹是昭和13年(1938年)从飞行实习生毕业的资深搭乘员。如果是日高大尉的话,年轻的内海中尉有川崎一飞曹在身边,应该没问题,虽然这样想,但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在空战中自爆的松本三飞曹,是开战初期在空袭菲律宾美军基地时活跃过的身经百战的成员,高木三飞曹虽然年纪尚轻,但做事认真有胆量,日高大尉特别看中他,指定他担任自己直接的三号机。
“在这里死去的四个人,都是非常可惜的男人……”
在日高队的空战中,驱散了朝着己方航母前进的敌人攻击队,防止了由此造成的损失。为此,第一次攻击队原本护卫数量就很少的零战减少了9架,变成了12架,埋伏在敌人航母上空。在与38架格鲁曼F4F的交战中陷入了苦战。
“翔鹤”“瑞鹤”零战队报告击落了18架格鲁曼F4F,但损失了5架。偷袭珍珠港的雷击队指挥官,被称为“雷击之神”的村田重治少校指挥的“翔鹤”雷击队,避开了敌人战斗机的攻击,在猛烈的对空炮火中进行了雷击,20架飞机中包括指挥官的10架飞机进行了雷击。坠落后,6架飞机因燃料耗尽而意外落水,返回的4架飞机也全部被击中。共有21架的“瑞鹤”舰爆,有12架被击落,5架意外落水,返回军舰的只有4架。
如果日高大尉率领的“瑞凤”零战队听从命令,成为攻击队的护卫,或许可以减少己方攻击队的牺牲。但是,这样一来就会眼睁睁地让敌机攻击己方机动部队,可能会重蹈中途岛海战的覆辙。
航空作战的情况变化很大,很多时候需要根据现场指挥官的判断随机应变。如果判断结果良好,就会被追认为“独断专行”,如果判断结果不好,就会被认为是“独断专行”,成为惩罚对象。
日高先生当时并没有受到惩罚。
“命令就是命令,既然是军人,就必须遵守命令。如果因为擅自的判断而破坏命令,作战本身就会产生分歧。机数的分配是司令部考虑的事情。因为母舰上空还有零式战斗机,所以直掩队应该集中精力保护攻击队,让攻击成功。”
这样的批判声音,在原零战搭乘员之间也根深蒂固,在现役的航空自卫队飞行员中,也有人认为“那是违反荒谬命令的行为”。
另一方面,当时担任飞行队长和分队长的现场指挥官级人士中,

“如果我站在日高大尉的立场上,我可能会经过深思熟虑,做出同样的行动。”
表示理解的人很多。作为航空母舰“隼鹰”的飞行队长率领零战队,同样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的志贺淑雄(当时为大尉,后为少校)。
“指挥官的判断是‘走的路、来的路、回来的路,都是无法改变的路’。我想没有人会责怪日高。”
日高先生回过头来,眼中闪着泪光。

岩下邦雄(大尉,横须贺海军航空队战斗机分队长)也说:
“我也曾用舰爆队的直掩出击过,但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不想指责日高的判断
石丸大尉用250公斤的炸弹命中了航空母舰“大黄蜂”,但被猛烈的防空炮火击中,后座的侦察员在机上阵亡,自己也中了敌人的子弹。虽然好不容易到达了己方舰队上空,但由于筋疲力尽而意外落水,被驱逐舰救起,据说他只说了一句瑞鹤就断气了。
否定还是肯定,或者是容忍,不管采取哪种想法,现场指挥官都遭遇了需要瞬间判断的终极局面,这场战斗给后世留下了难以磨灭
我所认识的日高先生,总是打扮得很帅气。一问才知道,从20多岁到80多岁,体型几乎没有变化。他总是穿着做工精良的夹克、品味高雅的衬衫和领带,一身潇洒。
也许是接受了采访之后心情放松了,他经常邀请通过我认识的年轻一代,去参加与自己有关的部队的慰灵祭,去给海军时代驾驶战斗机的前后辈们扫墓。
新乡英城中校、冈嶋清熊少校、白根斐夫少校(战死后中校)、笹井醇一中尉(战死后少校)……日高先生总是把那些人的回忆当作是昨天发生的事。
新乡中校的墓在调布机场附近。
“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飞机,真好!”
日高发自内心地羡慕道。看来他对飞机的热情丝毫未减。
感觉到日高先生的这种异样,应该是2008年的夏天吧。好像是患上了绿内障,眼睛突然变坏了,即使见了面,如果不在面前打招呼,也不会发现。好像也看不到车站和街道的指示牌。
那时,日高先生把我珍藏的海军时代的文件、任免令、照片,以及海兵66期的班会会刊等,分别装在三个纸箱里,用特快专递的方式寄给了我。
“不知道将来会交到谁的手里,或者会被处理掉,我不忍心,所以就留着吧。如果有用的话,请随便用。”
大概是为了分遗物吧。
“之前说过的话,我都可以写下来了。”
不久,曾经如此频繁的日高先生音信全无,2010年夏天,传来了讣告。7月15日去世。享年92岁。
“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为国家而死是一种光荣,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长期奉公才是为国家效劳的道路。如果我死了,敌人会高兴,所以才会去死。
但现在回想起来,少年时代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当上了飞行员,在海军时驾驶零式战斗机,战后驾驶喷气式飞机,可以尽情地在空中飞翔。我深切地感到自己的人生是幸运的。”
直到现在,日高先生的笑容和声音仍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但我知道,日高先生随身携带着在南太平洋海战中失去的所有部下的照片,并且经常带着这些照片去拜厕所,低头祈祷。
对于自己的判断,日高先生从不辩解,但柔和的笑容背后隐藏着的指挥官的苦恼,一直持续到他的生命结束。

本人的一些评价:
(纯原创)
首先呢,这个岩下邦雄不是什么好东西
看到这张合影了吗,右边是岩下邦雄,左边是岩下丰,他们两个是亲兄弟
没错,这个岩下丰后来改了姓氏,叫石丸
岩下丰就是上文提到战死的瑞鹤舰爆队长,石丸丰大尉,自己的哥哥死了,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邦雄一脸淡定,站着说话不腰疼
岩下邦雄的原话在上文可以看到
同时,石丸丰大尉的侦察员是1935年乙飞3期出身的东藤一飞曹长,战斗经验丰富,参加过偷袭珍珠港,为外号是阎魔大王的江间保大尉担任侦察员,珊瑚海海战时,依然担任江间大尉的侦察员,可能和江间一起命中了约克城
南太平洋海战时候战死

攻击信号
日高上文中挥动机翼,让部下进行攻击,这种信号早在侵华战争时就开始使用
意为突击准备队形变换
在1943年以前,发现敌人后,飞行队长先轻微挥动机翼,让各位小队长知晓,接近敌人后,各小队长再挥动机翼,下令正式攻击
43年以后,日军更改进攻队形,包括更改四机编队,飞行队长摇动机翼以后,四机改为两机战斗队形
但是这个攻击信号日军没有明确规定要挥几次,看习惯
日高用的克鲁西
“克鲁西”是一种利用驾驶舱后面的环形天线捕捉从母舰发出的电波,然后沿着指示电波方向的航标表指针飞行,就能返回母舰的装置。克鲁西是英文翻译日文过来的,
其实就是你们熟知的1式空3号无线返回方位测定机,舰攻,舰爆,舰战,三座以下飞机使用
接收频率:长波170- 460khz,中波450- 1200khz
接收机结构:超外差系统(13个球)
电源:直流变压器(12v)
空中线:框型(环形)旋转式和固定式(确定方位用)
还有日高的打电话来确定母舰方位
其实就是96式空一号无线电话机,战争中期以后被3式空代替
通信距离:185km
频率:5,000-10,000KHz
电波形式:A3(电话)、A1(电信)
发送输入:100w
设备概要
发送部分:晶振控制,第三晶格调制,振荡FZ-064A,功率放大FB-325A
接收部:水晶控制,高频1级超外差方式,FM2A05A叉空7球
电源:直流变压器(12v)
简单说说克鲁西的使用,凭记忆写的,有些不准确,见谅
日军第一次使用这种东西是在日高参加的南太,至南太之前,空母上的零战搭乘员都熟悉了这东西,克鲁西主要是诱导零战回来,当然这东西作辅助,真正想安全回来还得跟着舰攻舰爆的屁股,人家有六分仪,不容易犯错
中队长级别的人会收到一张航空图,不过日高着急没收到,上面写着起飞时母舰的位置,用电报和电话进行引导时,母舰会写“母舰现在的位置,从起飞位置到方位多少多少海里,航速某节,航向某某。某某点”的广播反复播放,接收到广播的各架飞机根据现在的地点推测会合地点(如果到达很近的距离还不知道母舰的位置,就会通过无线电要求母舰开启电话报明位置,不必要不使用)。
珊瑚海海战时,山本重久大尉就是听着母舰的摩尔斯电码回来的「ス」
这就是为啥密码本不能丢,都是通讯的密语
瑞凤战斗机队
1942年10月,南太平洋海战是瑞凤战斗机队的首战,有很多飞行员第一次和美军交手
飞行队长:佐藤正夫大尉

分队长 :日高盛康大尉,海兵66期,南太平洋海战时是他的第一次战斗,南太之后,又随瑞凤参加了伊号作战,1943年中旬调走,马里亚纳海战时又调回,任瑞凤战爆队长,海战结束后,于1945年5月升任少校,任252航空队飞行队长直至战争结束

分队士,准士官,即你们熟知的小队长:




这是南太时候瑞凤小队长,分队长的角色,下面的普通飞行员我就不介绍了,太多,见谅
南太平洋海战,第一次攻击队瑞凤护航队序列
第一小队
日高大尉
光元一飞曹
高木三飞曹,战死

第二小队
内海中尉,战死
川崎一飞曹,战死
松本三飞曹,战死,全员寄


第三小队
河原飞曹长
近藤一飞曹
中村飞长
上空直卫队
第一次,第一小队
佐藤大尉
森山一飞曹,击坠一机SBD
都地三飞曹,同上,不过迫降

第二次,1小队
冈本飞曹长,战死
硕一飞曹,战死
牧飞长
这个牧正直飞长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次年3月护航船队时战死,二阶级特晋,全军布告
第二小队
山本飞曹长
向井一飞曹

第三次,1小队
山本飞曹长
向井一飞曹
森山一飞曹
2小队
河原飞曹长
伊藤一飞曹
小山二飞曹
我再简单说说神立吧

1963年,大阪府生人,日本大学艺术摄影学科毕业,1986年开始给讲谈社写文章,他比较有名的一次出场是给永远的零这部电影作历史考证方面的资料
永远的零主人公,由冈田准一扮演的宫部久藏,在拍戏时候戴过的飞行帽
本up曾经和他有过很少的交流,大概几年前,苹果看Twitter翻强不花钱的时候吧,我也一直在看他发布的文章,我早期的研究方向也受了神立的影响,他主要吃螃蟹吃的早,家里条件不错,还是零战搭乘员会的会长,基本活到战后的海军飞行员像进藤三郎,铃木实,原田要等等他都采访过,也是为数不多采访过他们的人,包括在上文,日高还把自己的资料寄给了神立,可见这些飞行员与神立的特殊关系
他也有缺点,就是光采访,不偏重技术,自己研究的东西不多,像梅本弘,渡边洋二对于各航空队的战史,哪一天击坠了几架飞机,对于某个航空队的情况与战场背景研究的少,更加偏重飞行员个人的故事,他们的战斗细节,还有他们的情感等等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up给各位读者一点建议,如果你是IJN爱好者,模型爱好者一类的,你可以多多关注神立那方面的消息,飞行员资料多,战场老照片也多,比较适合对IJN纯感兴趣爱好者
如果你是纯研究IJN的,对战史有浓厚兴趣的,像写点文章养家糊口的,多看看这些作家:
干罗列战史但是特别细节的渡边洋二,梅本弘
碇义朗、森史朗
对于海军航空队整体研究深的秦郁彦,伊泽保穗
对于马里亚纳海战这次战斗研究特别深的川崎学,不知道是不是他真名
还有著有台湾冲航空战,空母瑞鹤的神野正美,我看过他的台湾冲航空战,里面762空的资料很详细,挺少见的
--------------------------------------------------完----------------------------------------------------------------------
9000字长文,求三连
感谢神立尚纪先生允许我对文章进行修改并发布,谢谢各位读者对我鸽了两年文章的阅读。。。。。。。。。。。。。。。。。。。。。。。。。。。。。。。。。。。。。
画风不对。。。
也谢谢审核大大,求通过
就普及历史啊啊啊啊啊啊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