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的故事投影——叶月绿辉人物分析 【京吹漫解/01】
一篇“开坑声明”收获了专栏最高的阅读量和点赞数,算是给了我努力肝出这篇分析的动力(没办法了呢.jpg)。
那么我们书接上回,从川岛绿辉和加藤叶月这两位主角团成员入手,对京吹故事架构的基础进行探讨,解析多而不杂的群像塑造何以成立、以及故事的氛围感何以深入人心。
我猜想第一次看京吹的观众大多会陷入一个“误区”,我自己就是如此,忽略了大量细节而紧盯着成绩不放,并在看完名为《誓言的终章》的剧场版后怅然若失——作者为何接连在阶段的终章以失败收尾呢?喜欢这部作品的观众自然会去二刷甚至多刷,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观众的我们才会慢慢体会到这个故事里浓厚的真实感,,以及这份真实真实中包含的残酷与苦涩、青春与梦想。真实性与故事性也是本篇最终想粗浅讨论的话题。
在动画中叶月和绿辉很多时候是故事的引子,在除了久美子触发的剧情外两人发挥着推动剧情的重要作用。坐在久美子后排的叶月、看到久美子挂件的绿辉先后来打招呼认识后,京吹的“三幻神”主角团集结完毕,众所周知三幻神可以是四个人,高坂丽奈大概率会专门出一篇来讲的(坑越挖越多了)。
除了性格上对待不同事物的不同态度,叶月和绿在基本设定上的对称性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她们不同的性格恰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组设定——叶月是初学者而绿有多年的演奏经验。绿对于音乐的喜爱必然是在多年积累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音乐可以说是她最重要的课外活动;而叶月选择吹部则属于一时兴起,她的执著在于不能重蹈初中时期在网球部失败的覆辙,在于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具体是音乐还是其他的事情在一开始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在接下里的故事中,叶月将一步步喜欢上吹奏乐本身,解开自己对自己的束缚;绿辉则在经历了吹奏部的“大风大浪”后更加坚定自己的追去,成长成了他人的坚实依靠。

在第一个事件中,新任顾问泷老师的做法引起了吹部内诸多不满,叶月表示应该努力才行,绿辉面对这种现实性问题则显得犹豫,不知道应该如何行动。不过在音乐和爱情这种艺术、感性的领域,川岛绿辉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叶月因找不到大号的长处和吹奏的乐趣而苦恼时,绿在叶月的独白中读到了迷茫,她明白这样“逼迫自己前进”是无法持久的,
如果吹奏只是为了在大赛拿奖,音乐也就成了僵化的程序,重复这种程序是无法使人获得内驱力的。在低音部众人集思广益后,得出了“合奏”这个结论,吹奏乐与个人项目不同,,需要配合才能产生“化学反应”。理科中的化学反应是指产生了新的物质,在对于我们常说的而在配合中产生“化学反应”,直白的说就是简单得加无法达到的效果,和人合作产生更好的效果而带来的正面反馈,才是内驱力的重要源泉。

后藤一开始说的大号就是要默默奉献虽是事实但过于直白、明日香虽深谙循序渐进的道理却忽视了吹奏乐得以成立的根本是合作,他们的发言其实也侧面体现了他们本身的性格,这样一来在这段本属于叶月单人形象塑造的剧情也就同时刻画了多个人物。这里只是举例,这样的台词设计在京吹中是随处可见的。
当低音提琴、大号、上低音号共同奏响《小星星》的旋律,镜头恰到好处地给到了其他声部的情况,每个声部的大概都会有绿这样对音乐满怀热情的人,带领叶月这样的新手领略合奏的魅力;每个声部大概也都会有前辈在以不同的方式传授给后辈知识和经验,在这简单而悠扬的旋律中整个社团积极昂扬的状态很好地传达给了观众,这就是剧情编排和音画配合的效果。

写本篇时看叶月对秀一告白这一段,我找到了叶月和绿辉的性格底色,之前我总结她们的不同体现在一个拥抱现实、一个憧憬理想,而在深层次上我发现叶月代表着理性、而绿辉代表着感性,这种区别在感情问题上可以被最大程度放大,可以最客观地分析久美子和秀一感情本质的人正是理性的叶月,她也因此在送给秀一的护身符中她写下了“支持你们”。而绿辉则更能把握一些艺术化的细节,比如在第二季剧情中告知秀一久美子喜欢意大利向日葵,送出了一次成功的助攻。
叶、绿两人性格底色在实际事件中的投影,便是绿在现实问题中容易随波逐流,而叶月则更容易在感性问题上出偏差。在之后的选拔事件中两人的对比体现得也较为明显,在讨论丽奈应不应该让出solo位时,绿的态度是为了整体丽奈或许更应该让步,而叶月则表示丽奈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在接下里的二次选拔中,久美子毅然起身为丽奈鼓掌,叶月也跟着鼓了掌,此时绿辉只有肩部和头发边缘在屏幕内,这里的镜头是在回避对绿的正面刻画吗?我认为比回避更好的解读是留白,京吹故事中各种激烈的矛盾冲突并不少,故事也是围绕解决矛盾展开的,但此处作为留白则是最适合表现绿辉内心挣扎的手法,她的举棋不定在画面之外也一定程度暗示了叙事者自己的价值取向。

在选拔事件结束后,绿辉和叶月的戏份明显减少,丽奈转而取代了他们之前在剧情中的地位,绿辉和叶月作为低音部成员在故事前期更方便与作为故事主视角的久美子产生联系,而她们乐观的“阳角”性格也可以与久美子略显糟糕低沉的性格形成对冲,这些设定都可以使故事前期可以围绕“三幻神”顺利展开,而上文提及的各种细节与得出的结论则说明了这两个角色更深层的设计思路,正如叶月的名字由名词组成,而绿辉则是一个本人都羞于启齿、略显夸张的形容词。后面随着叙事的视角更多的偏向于低音部之外(明日香事件中更多的笔墨给到了姐姐麻美子),丽奈逐渐占有了更多戏份,叶月和绿辉在完成了叙事功能后,依旧在各种事件中持续成长,当低音部迎来新角色加入时,她们既一如既往地引出了剧情,又凭借阅历帮助后辈融入了集体。


绿色的叶子在春天发芽、鲜花因此更加绚烂;皎洁的月亮在深夜亮起,群星因此更为闪耀。剧场版二年级篇的故事中,叶月和绿辉作为前辈分别给予了月永求和铃木美玲帮助,而帮助的内容恰恰分别是音乐和与人相处,这也体现了性格底色香色的角色间更容易有自然顺畅的互动、由于剧场版内容本身较少,这里就不做更多叙述了。
最后来说说真实性和故事性的话题,绿和叶月是初看京吹最容易被观众工具化的角色,绿在音乐演奏中始终保持的泰然自拓、叶月在表白被拒后很快能释怀并和久美子正常相处这些情节多少有些不真实,不过正如我反复强调的,京吹本身是以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后的故事,其真实性来源于取材自生活,但一个人的生活况且内容繁多、要刻画一个社团每个人的生活自然是不可能的,群像不是每个角色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京吹的结构更像一种扩散,从低音部这个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讲起、以久美子这个普普通通的非典型主角作为主视角,讲述一个平凡人的平凡事使得故事的真实性大大加强,少了几分王道热血的直接爽快、多了几分酝酿积累的细水长流,这也正是京阿尼的看家本领。

仔细分析后叶月和绿辉也绝非工具人,而是有着充分的塑造和具体的行动逻辑,并且对于整个故事而言,所选取的叙述内容当然也要为整体氛围的塑造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牺牲一定的观感层面的真实性也是无法避免的。只不过,确实,这个吹奏部集结了一群现实中少见的无比善良纯粹的少年。

相对于这两位角色偏单向的性格成长,黄前久美子在整个故事中的变化则要复杂许多,系列第二个正篇就来好好讲讲黄大叔吧(不排除先做久石奏‘、斋藤葵的短篇)。
从整体构架里抽出单个人物的变化并梳理整合,这个过程的困难程度有些超过了我的预设,下一篇要写的是我在京吹中最喜欢的角色,说实话想要写得让自己完全满意都很困难,更别提我的目标是输出更具备可读性和价值的内容了,总之,道阻且长,继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