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地理历史小常识198——中国(上)

2020-11-17 18:26 作者:五月国王-因幡五月  | 我要投稿

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东亚。东面与朝鲜接壤,北面与蒙古、俄罗斯接壤,西北面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面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西南面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接壤,南面与老挝、越南接壤。南面与马来西亚、文莱隔南海相望,东南面与菲律宾隔巴士海峡相望,与帕劳、美国(北马里亚纳群岛)隔太平洋相望,与日本隔东海相望,与韩国隔黄海相望。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有天山山脉,西北边界为阿尔泰山脉,最西端为帕米尔高原,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西南边境有喜马拉雅山脉,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南部多高原山地丘陵,南部内陆有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南部沿海为湖广丘陵,东南沿海平原狭窄,多丘陵,特别的,台湾岛上多火山地震。中部为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有秦岭山脉,中部偏北为黄土高原,北部为内蒙古高原,东北部为东北平原和三江平原,东北边境有大兴安岭山脉和长白山脉,东面进入盖马高原。东部沿海为华北平原和东南丘陵。全境大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北部和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属高原山地气候,南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盛产煤矿、稀土矿。

五星红旗
中国

中国最早是华夏族的居住地,华指水草丰美开花之地,夏指勇武强壮机敏之人。在今天黄土高原南部和华北平原西部逐渐形成了华夏部落,前2700年,黄帝成为了有熊部落的国君,因为他发明了原始的车轮,有时也被称为轩辕氏(轩指车上横栏,辕指车上竖木)。黄帝在位期间,先与炎帝在阪泉交战(位置大概在今天的北京西北),统一了华夏部落。之后又与来自东夷部落的蚩尤在涿鹿交战(位置大概在今天北京西南),黄帝获胜后,华夏族控制了今天的整个黄土高原、汉中盆地以及华北平原。东夷部落则分为两支,一支北上到了辽东半岛,可能后来形成了东胡、高丽、鲜卑等民族,一支南下来到东南丘陵,后来可能形成了吴国、越国。黄帝还最早确立了“九州”制度,这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省、行省、州行政制度。

三皇时期的华夏

前2500年,少昊成为华夏族的帝(指住持焚烧祭祀之人,象形来自于根须),在位期间,华夏族与南迁的东夷族联姻,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合自此开始。少昊姓高阳,是后来楚国贵族的祖先。前2300年,颛顼打败共工成为新的帝,颛顼在位期间华夏族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历法,成为现代农历的前身。前2200年,帝喾接替了颛顼。

炎黄时期的华夏

前2160年,尧接替帝喾,在位期间经历了洪水与旱灾,但经过治理后灾情缓解,重新统一了一度分裂的华夏部落。前2137年,禅让给舜,舜在位期间,人们研发出了青铜器和黄铜器,这一时间约比古埃及晚了300年不到,比古希腊则是早了500多年。

尧舜禹时期的华夏


夏朝(前2070左右~前1600左右)


前2070年,因为禹治水有功,舜禅位给禹,禹在位期间,带领华夏部落向南攻打三苗,控制了长江流域的中段。

前2010年左右,禹禅让给益,禹的儿子启发动了夺权战争,约前1988年建立起了夏朝,从此中国进入家天下的历史阶段。

前1978年左右,启病逝,太康即位,沉迷游猎,被后羿起兵推翻,夏朝的诸侯不认同后羿。

前1970年左右,后羿被迫立太康的弟弟中康为国君,实际上是个傀儡。中康在位期间发生过日食,可能是后羿射日故事的源头。

前1958年左右,中康病逝,后羿立中康的儿子相为国君,在此期间,后羿带兵向东攻打东夷,控制了淮河流域。

前1940年左右,后羿干脆废掉中康,自己当国君,日渐沉迷酒色。

前1930年左右,后羿的部下寒浞造反,刺杀了后羿和相,对夏朝王室展开了大屠杀,但是漏掉了相的一个怀孕的妃子,这个妃子后来剩下少康,前1900年左右,少康起兵反抗寒浞,团结了地方士族和农民的力量,逐渐瓦解了寒浞的统治。

夏朝中期的中国

前1890年左右,少康消灭了寒浞的军队,光复了夏朝,少康重视农业发展和与东夷的往来,在越地封国,将都城东迁,逐渐控制了江淮沿海。

前1855年左右,少康病逝,少康的儿子杼即位。延续了少康的政策,使得夏朝在此期间达到极盛,杼将都城定在老丘(现代的开封附近),进一步增强对东夷的控制。

前1833年左右,杼病逝,儿子槐即位,期间控制了泗水流域(今天的安徽宿州江苏宿迁一带),正式将东夷融合进了华夏民族。

前1789年左右,槐病逝,儿子芒即位,此时夏朝对于诸侯的管控逐渐失控,依旧出现了诸侯间相互征伐的现象。

前1730年左右,芒病逝,儿子泄即位,殷商开始在当时留下的记载中活跃起来。

前1706年左右,泄病逝,儿子不降即位,前1700年征服了九苑,前1655年左右曾发生天灾,但是由于有效应对,并未引起动乱。后期,不降的弟弟扃辅佐朝政,处理了大量事务。

前1644年左右,不降决定让位给扃,扃延续了之前的政策。在此期间诸侯商国的商汤已经成为商国的国君了。

前1622年左右,扃病逝,儿子廑即位,廑在位时间不长就病逝了。

前1615年左右,廑病逝,按照遗诏,不降的儿子孔甲即位,孔甲即位后对制度进行了改革,迎合了诸侯势力,但也削弱了夏朝中心的力量。

前1611年左右,孔甲病逝,儿子皋即位。

前1609年左右,皋病逝,儿子发即位,即位不久后发生地震。发重用关龙逄,一度稳定了夏朝的统治局面。

前1602年左右,发病逝,儿子癸即位,就是著名的夏桀。桀废除了孔甲时订立的改革,开始对诸侯进行讨伐,遭到了几个诸侯的反抗。前1600年左右,商汤骑兵反抗夏朝。桀成功地镇压了有施、有缗氏的叛乱,但在鸣条之战中败给了商汤。由于长期用兵,夏朝经济崩溃,商朝取代夏朝成为诸侯国的共主。夏朝的残部则分为两支,一支向南控制了南巢(现代的江苏扬州附近),后来归顺了商朝。一支北上,被怀疑形成了后来的土方国(现代的宁夏一带,这也是后来西夏国与宁夏省名称的来源)


商朝(前16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


前1600年左右,商汤起兵反夏,商汤名叫成汤,据称是帝喾的后裔,封地在商(现代的河南商丘附近),前1585年左右被桀征召入宫囚禁,在伊尹的帮助下得以逃出。前1576年左右,商汤攻下了忠于桀的诸侯韦国,名声大振,东夷诸侯纷纷加入。很快就在鸣条之战中击溃了夏朝。

商朝早期的中国

前1559年左右,商汤病逝,儿子外丙即位,即位时年龄已经很大了。

前1557年左右,外丙病逝,三弟仲壬即位,同样也是年龄太大。

前1555年左右,仲壬病逝,商汤的长孙太甲即位,最初太甲不听开国元老伊尹的话,胡作非为,结果被伊尹放逐到了桐宫(今天的安徽亳州附近)给商汤守陵,伊尹自己管理国家。太甲在此期间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悔过自新,于是伊尹亲自把太甲迎回。太甲之后恪尽职守,给商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前1533年左右,太甲病逝,儿子沃丁即位,即位不久伊尹去世,沃丁立宰相位,让宰相辅佐朝政,并树立宽民严法。

前1505年左右,沃丁病逝,儿子太庚即位。

前1500年左右,太庚病逝,儿子小甲即位,小甲在位期间,商朝开始衰落,对外周诸侯方国控制力开始下降。

前1470年左右,小甲病逝,弟弟雍己即位,雍己在位期间已经有很多诸侯方国停止朝贡。

前1460年左右,雍己病逝,弟弟太戊即位,太戊重新重用能贤,使得商朝得以短暂复兴。

前1390年左右,太戊病逝,儿子中丁即位,前1385年左右,蓝夷北上攻打商朝,被击退。

前1380年左右,中丁病逝,商朝陷入内乱,中丁的弟弟外壬夺取王位,但导致了部分诸侯的叛乱,在大彭国(现代的江苏徐州附近)的帮助下,平定了东部边境诸侯的叛乱。

前1360年左右,外壬病逝,弟弟河亶甲即位,前1355年左右,河亶甲派兵攻打侵扰南方已久的蓝夷,蓝夷被击溃,一支向西至蓝田,成为秦国子民,一支向南到达湖南,成为瑶族的祖先,更有一说大月氏人的祖先也是蓝夷,乃至后来的贵霜帝国和进入印度的贵霜人。

前1350年左右,河亶甲去世,儿子祖乙即位。黄河水开始频繁泛滥成灾,在此之后商朝频繁迁都。

前1330年左右,祖乙去世,弟弟祖辛即位。

前1330年左右,祖辛去世,弟弟沃甲即位,商朝可能经历内乱,迁都到了奄(现代的山东曲阜附近)。

前1330年左右,沃甲去世,祖辛的儿子祖丁即位。

前1330年左右,祖丁去世,沃甲的儿子南庚即位。

前1320年左右,南庚去世,祖丁的儿子阳甲即位,这时候商朝已经对周边诸侯失去控制。

前1305年左右,阳甲去世,弟弟盘庚即位,盘庚决定迁都至殷(现代的河南安阳),重新申令商汤的法令,确立继承人制度,终止了商朝中期的内乱,推行节俭,改革税制,使商朝得以中兴,此后商朝国度一直在殷,这也是殷商一词的来源。

商朝中期的中国

前1280年左右,盘庚病逝,弟弟小辛即位,小辛没有执行盘庚的政策,使得商朝再次衰落。

前1260年左右,小辛去世,弟弟小乙即位,期间与北方的鬼方国发生战争,互有胜负。

前1250年左右,小乙去世,儿子武丁即位,武丁的妻子妇好是著名的女将军,在妇好的帮助下,武丁得以征服土方,击溃了北方的鬼方国和南方的荆楚国,向西击败了羌人,领土大大扩大。商朝得以达到极盛。

前1196年,武丁病逝,次子祖庚即位。

前1189年,祖庚病逝,三弟祖甲即位,期间击败了蚕丛和鱼凫,控制了汉中盆地,蚕丛和鱼凫则通过蜀道进入四川,成为蜀人祖先。

前1170年左右,祖甲去世,长子廪辛即位,期间与西面的羌人发生战争,持续了几十年。

前1160年左右,廪辛去世,次弟庚丁即位,继续与羌人发生战争,获得了一定胜利,但未能完全击败,晚年迷信巫师,使得巫师势力壮大起来。

前1148年左右,庚丁去世,儿子武乙即位,继续与羌人发生战争,为了镇守西方,将周部落封国在岐山。武乙打击了商朝晚期的巫师势力,遭到巫师仇恨,据说武乙最后是被雷劈死,不过很有可能是死于巫师势力的谋害。

前1113年左右,武乙去世,儿子文丁即位,周国在文丁在位期间征服了黎国和密国,因为周国势力突然壮大很快,遭致文丁猜忌,便将周王季历囚禁,后来处决。

前1102年左右,文丁病逝,儿子帝乙即位,帝乙将都城从殷迁到了朝歌(现代的河南鹤壁),前1101年,周文王姬昌开始起兵反商,被帝乙击败,囚禁起来,但是因为周人势力已经太强大,不敢再像文丁杀掉季历一样杀掉姬昌。前1090年,东夷在周人的攒动下开始反叛,帝乙派兵镇压。商朝开始两线作战。

商朝晚期的中国

前1076年,帝乙病逝,少子帝辛即位,就是著名的纣王。前1072年帝辛派兵进攻东夷,战事到了前1061年才结束,期间帝辛释放了周文王姬昌。前1056年,姬昌去世,周武王姬发开始谋划起兵反商。前1046年,商朝主力部队还在东夷作战时,周朝的军队抵达牧野(现代的河南新乡),从背后攻克了商朝首都,帝辛自焚而死。商朝宣告灭亡。

商朝灭亡后,商朝的宗室有萁子向东北逃至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统治了当地人民,被认为是现代朝鲜人的祖先。帝辛的儿子武庚后来参与三监之乱被斩杀。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击败商朝后,实行分封制,一方面是以宗亲氏族加强对领土的控制,另一方面利用诸侯对外扩张。例如封国燕国后来控制了内蒙古中东部和辽东,楚国差点打到了岭南,齐国鲁国后来控制了山东半岛,这都是商朝未曾控制的地方。夏商时期以部落为结构的诸侯,逐渐变成了以封国为结构。东夷族逐渐融合进华夏民族。

前1043年,姬发病逝,儿子姬诵即位,称为周成王。姬诵即位时年幼,由周公辅佐,期间发生三监之乱,商朝旧贵族试图复辟,被周公镇压。姬诵亲政后,将周公封在鲁国。

前1021年,姬诵病逝,儿子姬钊即位,称为周康王。姬钊延续了姬诵的政策,迁都镐京(现代的陕西西安附近)。周朝在此期间得到深度发展,领土扩大许多。

前996年,姬钊去世,儿子姬瑕即位,称为周昭王。期间为了争夺铜矿,多次南下攻打荆楚(不是周朝封国楚国),初期有所成功,但后来遭遇了重大失败。

前977年,姬瑕攻荆楚失败,北撤至汉水时病逝,太子姬满即位,称为周穆王。初期为了稳定局面,没有继续动兵,待局势稳定后重新攻打荆楚,获得胜利。前964年,姬满率军西征犬戎,第一次未能成功,第二次将犬戎击退,保证了西北方向的稳定,据说姬满西征时到达昆仑山,有可能是华夏民族第一次到达新疆。

西周时期的中国

前922年,姬满去世,儿子姬繄扈(yihu)即位,称为周恭王。姬繄扈即位时,国库已经被姬满消耗得差不多了,而支出却无法减少,于是姬繄扈只能将田地分封出去,这使得周王室实际控制的领土越来越少。

前900年,姬繄扈去世,儿子姬囏(jian)即位,称为周懿王。期间犬戎重新东进,一度打到了镐京城下,西周被迫迁都。

前892年,姬囏去世,弟弟姬辟方即位,称为周孝王。姬辟方借助申候的力量击退了犬戎,恢复了旧都。犬戎被迫进攻马匹。

前886年,姬辟方去世,未能来得及中兴周朝。姬囏的儿子姬燮(xie)即位,称为周夷王。前879年西征犬戎获胜。

前878年,姬燮去世,儿子姬胡即位,称为周厉王。姬胡大兴文字狱,横征暴敛,终于在前842年引起了国人暴动(国人指城市居民,野人指乡野居民)。姬胡被推翻,召公、定公两位大臣安抚人民,稳定局面,放逐了姬胡。并共同处理政事,史称共和。

前827年,姬胡去世,召公定公还政于姬胡的儿子姬静,称为周宣王。早期,姬静利用诸侯势力平定犬戎,使得周朝短暂复兴,但是后期诸侯势力越来越做大,对外征战也屡屡失败,周朝不可避免的彻底衰落了。

前781年,姬静去世,儿子姬宫湦(sheng)即位,称为周幽王。前772年,犬戎再度来犯,因为姬宫湦宠爱褒姒冷淡申后,申国坐视犬戎入侵。这一次犬戎攻克了镐京,前771年,姬宫湦被杀,周王室东迁,西周宣告灭亡。


东周、春秋战国(前771年~前221年)


前770年,向东逃窜的周王室来到洛邑成周(现代的河南洛阳),姬宫湦的儿子姬宜臼被鲁国、许国推举为新的天子,称为周平王。周平王因为秦襄公护送有功,许诺秦国如果能驱赶犬戎,占下的土地都归秦国所有,秦国由此发展壮大。周平王时期,诸侯国中最强大的是申国和郑国

前720年,姬宜臼病逝,孙子姬林即位,称为周桓王。周桓王时期诸侯国已经彻底失控,周王室完全无法控制诸侯国之间的征伐。前707年,因为郑国试图把控周王室,周桓王联合陈国卫国率兵讨伐,结果失败,还在战场上负伤。

前697年,姬林病逝,儿子姬佗即位,称为周庄王。前694年,姬佗平定了周王室内乱。周庄王在位期间,郑国发生内乱,不再强大。取而代之的是齐国,齐桓公即是在这一时期成为国君。

前682年,姬佗去世,长子姬胡齐即位,称为周釐(li)王。前681年,齐国击败鲁国,前680年,齐国击败宋国。前678年,齐桓公被各路诸侯承认为霸主。

前677年,姬胡齐去世,儿子姬阆即位,称为周惠王。前675年,在卫国和南燕国的支持下,姬颓成功篡位,郑国出面干预,前673年,郑国和虢国发动战争,击败了姬颓,使姬阆复位。前655年,姬阆试图借助郑国打击齐国,结果郑国被齐国击败。

春秋时代(很多小国没有展示)

前652年,姬阆去世,儿子姬郑在齐国的支持下即位,称为周襄王。前642年齐桓公去世后齐国陷入内乱,不再强大,取而代之的是宋国,前638年,宋国被楚国击败,前632年,楚国被晋国击败。晋文公即是这个时期成为霸主。前624年,晋国又被秦国打败,秦穆公称为霸主,春秋战国时代诸侯明目张胆地互相征伐就此展开。

前620年,姬郑去世,儿子姬壬臣即位,称为周顷王。姬壬臣即位时周王室一贫如洗,最后是向诸侯国借钱安葬姬郑。

前613年,姬壬臣病逝,儿子姬班即位,称为周匡王。

前607年,姬班病逝,弟弟姬瑜即位,称为周定王。姬瑜即位时,楚庄王已经成为霸主,前594年楚国攻打宋国,在洛阳附近,楚庄王询问九鼎有多重,即为“问鼎中原”。

前586年,姬瑜病逝,儿子姬夷即位,称为周简王。姬夷在位期间,晋国击败楚国,重新成为霸主。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也在姬夷在位期间发生。

前572年,姬夷去世,儿子姬泄心即位,称为周灵王。姬泄心在位期间,各个诸侯国因为连年交战,百姓苦不堪言,已经开始出现零星的起义。在此期间东方的吴国崛起,与楚国交战。前546年,由宋国牵头,十几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约定停战。

前545年,姬泄心病逝,儿子姬贵即位,称为周景王。

前520年,姬贵病逝,儿子姬猛即位,称为周悼王。姬猛在位没有一年就病逝了,弟弟姬匄(gai)即位,称为周敬王。前506年,吴国击败楚国,吴王阖闾称为霸主。前496年,越国击败吴国,击杀了吴王阖闾,前494年,吴王夫差反攻越国成功,将越王勾践囚禁了三年。前482年,夫差北上会盟,被越王勾践偷袭。

前476年,姬匄病逝,春秋时代结束,姬匄的儿子姬仁即位,称为周元王,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前473年,越国吞并吴国,称为新的霸主。

前469年,姬仁去世,儿子姬介即位,称为周贞定王。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击败了智家,晋国名存实亡。

前441年,姬介病逝,儿子姬去疾即位,称为周哀王,三个月后,弟弟姬叔刺杀姬去疾夺位,称为周思王,五个月后,姬叔的弟弟姬嵬刺杀姬叔即位,称为周考王。姬嵬即位后,周王室的土地分封殆尽,只剩下宫殿没法分封。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26年,姬嵬去世,儿子姬午即位,称为周威烈王。姬午承认了三家分晋的现实,周王室彻底丧失威严。前414年,越国吞并滕国(现代的山东滕州)。

前402年,姬午去世,儿子姬骄即位,称为周安王。前386年,田氏代齐,原来齐国的姜姓国君(姜太公的后裔)被田姓大臣取代,这标志着封建主开始取代奴隶主,中国逐渐进入了封建时代。这比欧洲早了800多年。前382年,楚悼王任用吴起改革,重新兴盛起来,逐渐压制住越国。但是吴起改革在楚悼王去世后被反扑失败,吴起没能成为商鞅。

前377年,姬骄去世,儿子姬喜即位,称为周烈王。姬喜在位期间,秦国和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前369年,姬喜去世,弟弟姬扁即位,称为周显王。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开始进一步强大。前353年,魏国攻打赵国,一度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今天的河北邯郸附近)。齐国派孙膑发兵围魏救赵。

战国时代

前321年,姬扁去世,儿子姬定即位,称为周慎靓(jing)王。前318年,五国合纵攻秦,齐国没有参与,结果失败。前316年,秦国吞并了巴国和蜀国,控制了四川盆地。

前315年,姬定去世,儿子姬延即位,称为周赧(nan)王。前306年,楚怀王吞并越国,与齐国结盟,但是盟约被秦国派去的张仪拆散。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军事,称为抗秦主力。前299年,楚怀王被骗到秦国监禁,前296年,赵国吞并中山国。前286年,齐国吞并宋国。前278年,秦昭襄王派白起攻克楚国首都郢(现代的湖北荆州附近)。前262年,秦国与赵国爆发长平之战,赵国失败。

前256年,东周王室被秦国吞并,姬延去世。周朝宣告灭亡。

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前241年,再次击败了五国合纵,秦国统一七国已经无法阻挡。前230年秦国吞并韩国,前228年吞并赵国,前225年吞并魏国,前223年吞并楚国,前222年吞并燕国。前221年,齐国同意加入秦国和平统一。


秦朝(前221~前206)


秦,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水草丰美的地方,秦作为中国的名字后来传到巴克特里亚王国,称为chin,之后传到罗马,称为china,变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的来源。

前221年,嬴政统一七国,称为秦始皇帝。前216年建立户口制度,前215年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前214年派赵佗攻打岭南百越,控制了现代的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同一年还派蒙恬击败匈奴,收复了吞并赵国时丢掉的河套地区。前211年统一文字度量衡,

秦朝

前210年,嬴政病逝,儿子嬴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即位,称为秦二世皇帝。前209年爆发了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迅速逼近咸阳,但是起义军陷入了内乱。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击败章邯。

前207年,嬴胡亥因赵高被迫自杀,堂弟嬴子婴即位,称为秦三世皇帝,嬴子婴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诛杀赵高。前207年年底,刘邦攻入咸阳。嬴子婴投降,秦朝宣告灭亡。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嬴子婴被杀。


西汉(前206~公元8年)

前206年,项羽将刘邦封为汉中王,简称汉王。前205年,齐国旧贵族因为不满项羽分封起兵反抗,项羽北上攻齐,刘邦趁机控制了秦蜀(现代的陕西南部、四川和重庆),然后出兵直取项羽首都,结果失败。前202年,垓下之战,刘邦终于战胜项羽,项羽自杀。汉朝重新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前202年,刘邦称帝,称为汉高帝,最初刘邦使用郡国制,暂时维持了战国末期的旧贵族的分封局面。前201年,韩国勾结匈奴起兵,刘邦率军北上,结果被匈奴包围,勉强逃走。前196年,彭越英布先后起兵谋反,被刘邦挨个收拾了。前195年刘邦立白马之盟,消灭了所有异姓诸侯势力。

西汉早期

前195年,刘邦病逝,儿子刘盈即位,称为汉惠帝。刘盈即位时尚未成年,主要由吕后执政。前194年,因为吕后残害戚夫人母子被吓病。

前188年,刘盈病逝,儿子刘恭即位,称为西汉前少帝。年龄太小,所以依旧由吕后执政。

前184年,刘恭被吕后杀死,弟弟刘弘即位,称为西汉后少帝。年龄太小,依旧由吕后执政。前180年,吕后去世,周勃、陈平设计铲除了吕后势力。

前180年,刘弘被废杀,刘邦的四子刘恒被迎上位,称为汉文帝。汉朝初期的内乱宣告结束。刘恒即位后,重新巩固了刘家的皇权。前177年,平定了济北王叛乱,之后休养生息,减税减刑,与匈奴和亲。前158年,新的匈奴单于拒绝和亲,进攻汉朝,被周亚夫挡住。

前157年,刘恒病逝,儿子刘启即位,称为汉景帝。前154年,刘启在晁错的帮助下开始削藩,引起了七国之乱。刘启试图杀掉晁错来平息七国之乱,但是失败,于是令周亚夫军事削藩,结果成功。之后刘启卸除了诸侯国各种特权。西汉进入全盛,史称文景之治。

前140年,刘启病逝,儿子刘彻即位,称为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刚成年,所以由窦太后执政。前135年刘彻亲政后,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133年,刘彻下令李广公孙贺带兵进攻匈奴,未能成功,前127年,卫青出击匈奴成功,前124年卫青再次击破匈奴,前121年霍去病向西一路打到祁连山脉,控制了河西走廊。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军一路追击匈奴到达北海(现代的贝加尔湖)。终于解决了从西周时期开始犬戎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前111年,汉朝击败了秦朝残余的南越国,重新控制了广东、广西和越南。前110年,汉朝平定了闽越,重新控制了福建。前109年,滇国、夜郎国加入汉朝。同时,汉朝开始解决与匈奴结盟的小国,前108年吞并了卫满朝鲜、车师、楼兰,前101年吞并了大宛,控制了西域(现代的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前92年,发生巫蛊之乱,前89年,刘彻决定息兵止战,重新休养民生。

西汉中期

前87年,刘彻病逝,儿子刘弗陵即位,称为汉昭帝。即位前,刘彻为了避免吕后的事情重演,将刘弗陵母亲鲨了,改由霍光辅佐。前80年,上官桀发动内乱,在刘弗陵的支持下,霍光平定了内乱

前74年,刘弗陵病逝,没有孩子,霍光立刘弗陵的堂弟刘贺即位,称为海昏侯。结果刘贺胡作非为,被霍光废掉,改立刘彻长孙刘询,称为汉宣帝。前71年,汉朝吞并龟兹,前65年,汉朝吞并莎车,形成了典型的古代中国领土轮廓。前61年,汉朝平定西羌,控制了青海。

前48年,刘询病逝,儿子刘奭(shi)即位,称为汉元帝。刘奭在位期间,宦官外戚开始争权,西汉开始衰落。

前33年,刘奭病逝,儿子刘骜即位,称为汉成帝。外戚王氏开始专权。王莽就是此时开始篡汉。

前7年,刘骜病逝,侄子刘欣即位,称为汉哀帝。刘欣将政事交给王莽,自己纵情声色,很快病逝。

前1年,刘欣病逝,弟弟刘衎(kan)即位,称为汉平帝。即位时年仅9岁,大权完全落入王莽手中。地方已经有零星的农民起义发生。

公元6年,刘衎被杀,刘询的玄孙,年仅2岁的刘婴即位,称为孺子婴。

西汉晚期


新、更始(8~25年)


8年,刘婴被王莽废黜,王莽自行称帝,称为新始祖,进行土地公有化改革,创办国有企业,试图解决地主问题。17年,绿林军赤眉军起义。

23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汉朝皇帝,称为汉更始帝,同年,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被杀。赤眉军刘秀不承认更始帝,与之决裂。


东汉(25~220年)


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称为汉光武帝。刘秀先是消灭了绿林军拥立的刘玄,之后开始逐一解决混乱的割据局面。36年,东汉重新统一。之后,刘秀兴修水利,处理西汉晚期自然灾害,实现了光武中兴。

57年,刘秀病逝,儿子刘庄即位,称为汉明帝。刘庄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吸取西汉教训,要求宦官外戚不得干政。72年,令窦固、班超重新打通西域。当时汉军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弩,比欧洲早了900多年,西域各国很难抵抗。

75年,刘庄病逝,儿子刘炟(da)即位,称为汉章帝。76年平定哀牢,汉朝控制了云南和缅甸北部。77年平定西羌。刘炟在位期间将盐铁收归国有。打击大地主,禁止土地兼并,鼓励生育。东汉进入全盛,史称明章之治。

88年,刘炟去世,儿子刘肇(zhao)即位,称为汉和帝。即位时年仅9岁,由窦太后辅政。92年,刘肇设计夺回权力,扫除窦氏势力亲政。重置西域都护府。

东汉中期

105年,刘肇英年早逝,儿子刘隆即位,称为汉殇帝。即位时不满一岁,由邓太后辅政。

106年,刘隆夭折,刘炟的孙子刘祜即位,称为汉安帝。依旧由邓太后辅政,这引发了士大夫不满,导致内乱,结果被邓太后镇压。同一年,东北的鲜卑人袭击辽东。121年,邓太后去世,刘祜借助宦官势力击败邓家,宦官势力从此再次抬头,东汉走上了西汉的老路。

125年,刘祜病逝,儿子刘懿被闫太后扶上位,诱发了兵变。同年,刘懿夭折,宦官扶持刘保即位,称为汉顺帝。刘保在位期间宦官与外戚梁氏勾结专权。

144年,刘保病逝,儿子刘炳即位,称为汉冲帝。即位时年仅2岁。

145年,刘炳病逝,刘炟玄孙刘缵(zuan)即位,称为汉质帝。即位时年仅8岁。

146年,刘缵不满外戚将军梁冀,骂其为跋扈将军,结果被毒死。刘炟曾孙刘志被梁冀迎立为皇帝,称为汉桓帝。159年,刘志依靠宦官诛杀梁冀,之后大权落入宦官之手。166年发生党锢之祸,宦官彻底失去控制。

168年,刘志病逝,刘炟玄孙刘宏被宦官选为皇帝,称为汉灵帝。同年发生九月政变,宦官谋杀了窦太后一族。刘宏觉得这皇帝没啥实权,就开始贪图享乐,宦官更加为非作歹。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后来被平定,但造成了东汉末年军事割据的局面。

189年,刘宏病逝,长子刘辩即位,称为汉少帝。外戚何进试图诛杀宦官,结果失败被杀,何进的属下袁术等人带兵进攻几乎杀光了宦官,宦官挟持刘辩出逃。被董卓截住。同年,董卓胁迫刘辩退位,改立刘宏的次子刘协,称为汉献帝。190年,刘辩被董卓毒死,刘协被董卓挟持到长安。引起了袁绍、袁术的不满,于是联合关东的割据势力攻打董卓,但是失败了。192年董卓被刺杀,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互相内斗。曹操趁机将刘协接回许昌。200年,曹操击败袁绍,控制了北方,208年,曹操被孙权击败,211年曹操击败马超,控制了西域,214年,刘备进入四川,219年刘备控制汉中盆地。


三国时期(220~280年)


蜀汉(221~263年)

220年,刘协被曹丕胁迫禅让。221年,刘备声称要兴复汉室,在蜀地称帝,称为汉昭烈帝。

223年,刘备带兵攻打被孙权夺走的荆州,结果失败,败退途中病逝。儿子刘禅即位,称为蜀后主。即位时年仅14岁,由诸葛亮辅政。228年,诸葛亮开始率军北伐,234年诸葛亮病逝,北伐宣告失败。235年,刘禅利用杨仪诛杀魏延,之后又将杨仪贬谪,终于亲政。240年,刘禅派张㠜平定缅甸北部的叛乱。258年,刘禅开始亲信黄皓,263年,魏军攻破成都,刘禅投降,蜀汉宣告灭亡。

三国时期


魏(220~265年)

220年,曹丕胁迫刘协禅让给自己,称为魏文帝。曹丕积极攻打孙权,联合朝鲜击败了公孙度,重新控制了辽东,与蜀汉和未来的吴国一同基本维持了东汉的领土。

226年,曹丕英年早逝,儿子曹睿即位,称为魏明帝。曹睿重用司马懿,挫败了诸葛亮的几次北伐。

236年,曹睿英年早逝,养子曹芳即位,称为魏平帝。244年令曹爽攻打蜀汉,但是失败。246年令毋丘俭攻打高句丽,重新控制了朝鲜北部。249年,高平陵事件爆发,魏国大权由司马懿把控。251年,司马懿病逝,司马师专权。

254年,曹芳被司马师废除,曹丕的孙子曹髦被司马师迎为皇帝,称为魏高贵乡公。255年司马师病逝,司马昭专权。

260年,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带禁卫军出门拼杀,结果被司马昭部将刺死。曹操的孙子曹奂被司马昭立为皇帝,称为魏元帝。263年,司马昭令钟会吞并了蜀汉。265年,曹奂被废。


吴(222~280年)

222年,曹丕攻打孙权失败,将孙权封为吴王,实际上孙权接受册封,但势力是独立的。223年,蜀汉进攻吴国,孙权令陆逊前去击败刘备。

229年,孙权称帝,称为吴大帝。230年攻打夷州,控制了台湾岛。234年攻打合肥失败,241年攻打淮南失败,陷入僵持。243年遣使扶南(现代的柬埔寨),重新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250年陷入立储之乱。

252年,孙权病逝,儿子孙亮即位,称为吴会(kuai)稽王。即位时年仅10岁,一开始由诸葛恪辅佐,253年爆发内乱,诸葛恪被杀,孙綝(lin)专权。

258年,孙亮被废,孙綝扶持孙休即位,称为吴景帝。孙休一即位就立刻除掉了孙綝。263年,蜀汉投降后,交趾(今天的越南)也投降了魏国,吴国陷入了被包围的局面。

265年,孙休病逝,孙权的孙子孙皓即位,称为吴末帝,一开始能够安抚人民,勤俭节约,但是后来开始胡作非为。279年,司马炎命令王濬(jun)杜预南下东进。准备吞并吴国。280年,西晋攻破建康(今天的江苏南京)孙皓投降,吴国宣告灭亡。


西晋(265~316年)


265年,曹奂被废,司马炎称帝,称为晋武帝。司马炎使用了分封制,将宗亲外封称为诸侯国,为日后西晋的灭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80年,西晋吞并吴国,统一三国。之后司马炎开始懈怠,不理朝政。

290年,司马炎病逝,没有安排后事,杨太后的宗亲扶持司马衷即位,称为晋惠帝,司马衷智商有问题,不能理政。291年,妻子贾南风击败了杨太后,开始专权。294年,南匈奴叛乱,控制了河套地区。299年,贾皇后开始设法废立太子,结果引起八王之乱。各个宗亲诸侯开始混战,其中个别人引入了匈奴、鲜卑势力,加上西面羌族叛乱,导致了五胡乱中原的局面。

西晋时期

307年,司马衷病逝,弟弟司马炽即位,称为晋怀帝。西晋的军事此时已经崩溃瓦解,311年,前赵攻打洛阳,司马炽被俘。

312年,因为司马炽被俘,司马邺携西晋残部躲避,被立为皇帝,称为晋愍帝。313年逃到长安,316年长安被前赵攻克。西晋宣告灭亡。


东晋十六国(304~439年)


前赵(304~329年)

304年,在八王之乱的末期,刘渊起兵击败西晋军队。自立国号为汉,实际是匈奴人,称为前赵光文帝。

310年,刘渊去世,儿子刘和即位,结果被杀。刘和的弟弟刘聪即位,称为前赵昭武帝。311年攻克洛阳,316年攻克长安,灭亡了西晋。之后前赵陷入内乱。

318年,刘聪去世,刘渊养子刘曜即位,称为前赵末帝,平定了内乱,刘曜之后视图平定羌人叛乱,成功了,但是被后赵背刺。328年,后赵吞并前赵,刘曜被俘。前赵宣告灭亡。


后赵(319~351年)

319年,刘曜平定内乱时,刘聪的大将军石勒(羯族人)拥兵自立,称为后赵明帝,控制了河北西部和山西北部。322年,石勒攻打东晋,控制了河南。329年吞并了前赵,迁都邺城。

333年,石勒病逝,太子石弘即位,结果被石勒的侄子石虎杀害。石虎即位,称为后赵武帝,石虎在位期间大肆屠杀,使得当时中国北方遭受了严重的破坏。337年,前燕脱离后赵独立,石虎派兵攻打失败。339年攻打东晋,劫掠了湖北。340年又攻打前燕失败。348年石虎想改立太子,结果引发内乱。

349年,石虎病逝,儿子石世即位,21天被杀,石遵即位,又半年被杀,石鉴即位。

350年,石鉴被冉闵所杀,后赵宣告灭亡。


成汉(304~349年)

八王之乱中,巴地人民起义,李特(氐族)从重庆进入四川,成为割据势力。303年,李特去世,儿子李雄接过大任。

304年,李雄称帝,称为成汉武帝。315年控制了云南和西昌。

334年,李雄病逝,儿子李班即位,称为成汉哀帝,成汉陷入内乱,诸王子夺权。100天后李班被杀,弟弟李期即位,称为成汉废帝。

338年,李期被李雄的堂弟李寿囚禁,李期自杀,李寿即位,称为成汉昭文帝。

343年,李寿病逝,儿子李势即位,称为成汉末帝。349年,东晋攻打成汉,李势投降,成汉宣告灭亡。


冉魏(350~352年)

后赵皇帝石遵最初答应立冉闵(汉族)为太子,但是后来反悔,导致冉闵反叛。冉闵击杀了石遵,挟持石鉴,后来干脆杀掉石鉴自立为皇帝,称为魏武悼天王。冉闵因为石遵的缘故仇恨羯族人,下达了杀胡令,结果遭致了前燕的攻打。352年,前燕攻破邺城,冉闵被杀,冉魏宣告灭亡。


前凉(316~376年)

前赵攻破西晋都城后,位于西域的西晋残部就地独立,不承认前赵政权,形成前凉。

316年,晋愍帝司马邺在投降前赋予西凉将军张寔(汉族)复国之任,司马邺被杀后,张寔就地称王,称为前凉昭王。

320年,张寔被人刺杀,儿子张茂继任,称为前凉成王。张茂认东晋为正统,试图夹攻前赵,但是失败。323年,收复了甘肃中部。

325年,张茂病逝,侄子张骏继任,称为前凉文王。张骏试图联系东晋,但是失败。

346年,张骏病逝,儿子张重华继任,称为前凉桓王。347年,后赵进攻前凉,被前凉击败。张重华于是骄傲,不愿接受东晋统治了。

353年,张重华病逝,儿子张耀灵继任,称为前凉哀王。

354年,张耀灵被叔叔张祚杀害,张祚继任后称帝,称为前凉威王。此后前凉陷入内乱。

355年,张祚被杀,张耀灵的弟弟张玄靓即位,称为前凉冲王。

363年,张玄靓被叔叔张天锡杀害,张天锡即位,称为前凉悼王。367年被前秦攻击,376年,前秦吞并前凉,张天锡投降。前凉宣告灭亡。

十六国早期


代(315~376年)

匈奴南迁西迁后,蒙古高原被鲜卑一支所占据。代国即由此建立,成为北魏的前身。

315年,拓跋猗(yi)户控制云中郡(现代的内蒙古托克托),建立代国,接受东晋侧缝为王,后来被追封为北魏穆帝。建国后即因为立储发生内乱。

316年,拓跋猗户被杀,拓拔普素根从西面赶回平定动乱,继任,后来被追封为北魏文平帝。同年病逝,儿子拓跋始生继任,后来被追封为北魏哀帝。同年被杀,拓跋郁律被推选为首领继任,后来被追封为北魏文平帝。

321年,拓跋郁律被杀,拓跋贺傉(nu)被选为首领继任,后来被追封为北魏惠帝。324年各个部落分裂。

325年,拓跋贺傉病逝,拓跋纥(he)那继任,后来被追封为北魏炀帝。327年,代国被后赵攻打,拓跋纥那兵败。

329年,拓跋纥那被废出逃,拓跋翳槐继任,后来被追封为北魏烈帝。

335年,拓跋翳槐试图诛杀一个部落首领,导致叛变,拓跋纥那跑回来,再次被拥立。拓跋翳槐出逃

337年,拓跋翳槐率兵反攻,拓跋纥那再次出逃至前燕,结果被杀。

338年,拓跋翳槐病逝,弟弟拓跋什翼犍继任,后来被追封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在位期间,开始积极汉化,设置政府机构,使代国脱离了原始的部落国家结构,为以后的北魏建立奠定了基础。363年,拓跋什翼犍攻打敕勒成功,367年前燕进攻代国,被拓跋什翼犍击退。376年,代国被前秦攻击,拓跋什翼犍带兵抵挡,结果被儿子杀害。前秦吞并了代国南部,代国宣告灭亡。


前燕(337~370年)

西晋八王之乱时,主管朝鲜、辽东的是鲜卑人慕容皝(huang)。此时前燕名义上属于东晋,实际上已经割据独立。

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称为前燕文明帝。同年,联合后赵消灭鲜卑段部,稳定了北部边界。342年迁都龙城(现代的辽宁朝阳),343年平定反叛的高句丽,重新控制了朝鲜。344年击败了鲜卑宇文部。

348年,慕容皝病逝,次子慕容儁(jun)即位,称为前燕景昭帝。352年吞并了冉魏,迁都邺城(今天的河南安阳以北,河北省境内)。

360年,慕容儁病逝,儿子慕容暐(wei)即位,称为前燕幽帝。367年,前燕内乱。370年,前秦吞并前燕,慕容暐投降,前燕宣告灭亡。


前秦(351~394年)

前秦的建立者符健(氐族)的祖先原来是后赵的将军,因为被石虎陷害而投降东晋,但实际上是割据独立了。符健在后赵混乱的末期突然起兵,控制了关中平原。

351年,符健即位,称为前秦景明帝。354年,东晋试图平定前秦叛乱,结果被击败。

355年,符健病逝,儿子符生即位,称为前秦厉帝。

357年,符生被苻坚杀害,苻坚即位,称为前秦宣昭帝,苻坚任用王猛征战,370年吞并前燕,376年吞并前凉东部和代国南部,几乎统一了中国北方,与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苻坚没有趁机稳定内部,而是急于攻打东晋,结果383年淝水之战,被东晋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秦随之崩溃,原先统一的鲜卑、羌族各部纷纷独立。

385年,苻坚病逝,儿子符丕即位,称为前秦哀平帝。

386年,符丕在攻打东晋时被击杀,侄子符登即位,称为前秦高帝。

394年,符登与后秦作战时被杀,儿子符崇即位,同年,西秦攻克长安,符崇被杀,前秦被后秦和西秦瓜分,宣告灭亡。

十六国中期


后燕(384~407年)

慕容垂是前燕慕容皝的儿子,前燕内乱时逃到前秦。

384年淝水之战失败后,慕容垂回到前燕故地,建立后燕,称为后燕武成帝。386年,慕容垂试图重新控制山东和江苏北部,结果被刚成立的北魏背刺。被迫将军队带回北方。

396年,慕容垂病逝,儿子慕容宝即位,称为后燕惠愍帝。

398年,慕容宝遇刺身亡,儿子慕容盛平定叛乱后即位,称为后燕昭武帝。

401年,慕容盛平叛过程中受伤死,弟弟慕容熙即位,称为后燕昭文帝。407年被叛变北燕的将军杀害。后燕被北燕取代,宣告灭亡。


后秦(384~417年)

后秦的建立者姚苌(chang)的祖先原来是居住在青海的羌族人,357年被前秦平定后加入前秦。

384年淝水之战失败后,姚苌发动内乱,控制了前秦的北部领土,称为后秦武昭帝,394年在作战中击杀符登。

394年,姚苌病逝,儿子姚兴即位,称为后秦文桓帝。402年,后秦被北魏攻击,失去了北部大部领土。407年攻打夏国失败,后秦迅速衰落。414年姚兴患病,引发了内乱,王子争相夺权。结果姚兴特别能苟,一年多还活得好好的,妄图夺权的人都被收拾。

416年,姚兴病逝,儿子姚泓即位,成为后秦末帝。此后后秦被夏国、北魏、东晋围攻。417年,东晋吞并了后秦的剩余领土,后秦宣告灭亡。


后凉(389~403年)

后凉的建立者吕光(氐族)的父亲是苻坚征战四方的大将军之一。376年吕光带兵,使前秦吞并前凉,383年,被苻坚派遣收复西域,吕光收复车师楼兰,恢复了西域。386年符丕被杀时,吕光试图回师东进,被西秦阻挡。

389年,吕光就地割据独立对抗西秦,称为后凉太祖。但依旧控制不住不同部落的部将反叛。

399年,吕光病逝,儿子吕绍即位,爆发动乱,吕绍被迫自杀。哥哥吕纂即位,称为后凉灵帝。

401年,吕纂被杀,吕隆即位,称为后凉后主。403年,后凉被北凉南凉夹击,吕隆被迫投降后秦。后凉宣告灭亡。


南燕(398~410年)

南燕的建立者慕容德是慕容皝幼子。最初辅助后燕建立。

398年后燕陷入混乱后,慕容德来到南边另谋出路,独立称帝,称为南燕献武帝。399年击败东晋。之后和后燕一样陷入内乱。401年平定内乱,准备再做打算攻打东晋,结果没能来及。

405年,慕容德病逝,儿子慕容超即位,称为南燕末帝。410年,东晋吞并南燕,慕容超被杀。南燕宣告灭亡。


南凉(397~414年)

南凉的建立者秃发乌孤(鲜卑族)最初是吕光的部将。后凉独立后秃发乌孤逐渐脱离后凉。

397年,秃发乌孤自称大单于,称为南凉武王。399年,后凉攻打北凉,秃发乌孤发兵拯救。

399年,秃发乌孤坠马摔死,弟弟秃发利鹿孤即位,称为南凉康王。401年击败后凉。

402年,秃发利鹿孤病逝,秃发傉檀即位,称为南凉景王。407年攻打青海西部失败,414年被西秦进攻,兵败投降。南凉宣告灭亡。

十六国中后期


西凉(400~421年)

西凉的建立者李暠(hao)是李广的后裔,最初辅佐后凉。

400年后凉内乱,李暠见吕家一团糟,决定自立,称为西凉太祖。405年击败北凉侵略,410年再次击退北凉。

417年,李暠病逝,儿子李歆即位,称为西凉后主。李歆贪图享乐,不听劝谏,很快被北凉击败。421年,北凉吞并西凉,李歆被杀,西凉宣告灭亡。


夏(407~431年)

夏国的建立者赫连勃勃(匈奴)是刘渊的亲戚。后来服务于前秦。前秦分裂时赫连勃勃出逃,后来投奔后秦。

407年,赫连勃勃趁机脱离后秦,建立夏国,称为夏武烈帝。趁南凉西进攻打南凉成功,417年攻打东晋,夺走了长安。

425年,赫连勃勃病逝,三子赫连昌即位,称为夏废帝。426年北魏进攻,赫连昌被击溃。

427年,赫连昌又被北魏击败,被俘,五弟赫连定即位,称为夏末帝。431年吞并西秦,同年被北魏和北魏属国吐谷(yu)浑夹击,最后被北魏吞并。夏国宣告灭亡。


西秦(385~431年)

西秦的建立者乞伏国仁(鲜卑)最早是前秦的将军,淝水之战时被留在金城(现代的甘肃兰州)镇守。

385年淝水之战后,乞伏国仁不承认后秦统治,宣布独立,称为西秦宣烈王。387年击败了后秦。

388年,乞伏国仁去世,弟弟乞伏乾归即位,称为西秦武元王。400年被后秦击败,一度投降,409年,乞伏乾归复国。

412年,乞伏乾归病逝,长子乞伏炽磐即位,称为西秦文昭王。414年吞并南凉

428年,乞伏炽磐病逝,次子乞伏暮末即位,称为西秦末帝。同年击退北凉进攻。431年被夏国攻打,乞伏暮末投降被杀,西秦宣告灭亡。


北燕(407~436年)

北燕的建立者慕容云原名高云,是高句丽人。被慕容皝击败后投降前燕。后来跟随后燕。

407年,后燕内乱时,慕容云在冯跋的帮助下,建立北燕,杀了慕容熙,自立为皇帝,称为北燕惠懿帝。

409年,慕容云遇刺,冯跋救护不及。慕容云死后,大臣们建议冯跋自己当皇帝,称为北燕文成帝。410年发生内乱,被平定。冯跋试图安生养民,但此时北魏已经强大。

430年,冯跋病逝,弟弟冯弘即位,称为北燕昭成帝。436年被北魏击败,逃到高句丽,被杀。北燕被北魏吞并,宣告灭亡。


北凉(397~439年)

北凉的建立者段业(鲜卑族)最初是吕光的部将。

397年,在沮渠蒙逊的帮助下,段业脱离吕光独立,称为北凉高祖。398年攻打后凉失败。

401年,段业忌惮沮渠蒙逊的势力,试图镇压,结果被反杀。沮渠蒙逊即位,称为北凉太祖。407年攻打南凉,421年吞并西凉。

433年,沮渠蒙逊病逝,三子沮渠牧健即位,称为北凉哀王。439年北魏吞并北凉,沮渠牧健投降,北凉宣告灭亡,至此中国北方被北魏统一。

十六国晚期


东晋(317~420年)


307年八王之乱后,司马睿迁移到建康(现代的江苏南京),在王导的帮助下接纳了北方避难的王族和官员,保住了晋朝的东南领土。

317年,西晋灭亡,司马睿即位,称为晋元帝。朝政逐渐落入王家手中

322年,司马睿病逝,儿子司马绍即位,称为晋明帝。323年平定王敦之乱,削弱王家专权。

325年,司马绍去世,儿子司马衍即位,称为晋成帝。327年内乱,被平定。

342年,司马衍病逝,弟弟司马岳即位,称为晋康帝。

344年,司马岳病逝,长子司马聃即位,称为晋穆帝。349年吞并成汉,收复四川。此后东晋力量恢复,开始北伐。

361年,司马聃病逝,司马衍长子司马丕即位,称为晋哀帝。362年东晋一度收复洛阳,但是后来被慕容垂击败。

365年,司马丕服丹药中毒死,弟弟司马奕即位,称为晋废帝。即位时大将军桓温把持朝政。

371年,司马奕被桓温废除,桓温迎立司马睿幼子司马昱即位,称为晋简文帝。

372年,司马昱病逝,儿子司马昌明即位,称为晋孝武帝,即位时年仅9岁。373年桓温去世,谢安代替辅政,383年,在谢安的帮助下,东晋击败前秦,打赢了淝水之战,前秦随后崩溃。

396年,司马昌明喝酒喝多,戏言恐吓妃子,结果被闷死,儿子司马德宗即位,司马德宗也是智力有问题。刘裕即是这一阶段开始发迹。403年桓玄篡位,被刘裕打败,之后东晋大权被刘裕控制。410年,刘裕攻打南燕成功,东晋吞并南燕,收复江苏北部,417年,刘裕带兵攻打后秦,东晋吞并后秦,收复了河南南部。

419年,司马德宗病逝,弟弟司马德文即位。420年司马德文被迫禅让给刘裕,东晋被南朝宋取代。



世界地理历史小常识198——中国(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