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Bing干货笔记 | 胸无肩也无,肩胸衔接处更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蛋疼!



今天讲讲肩部训练,之前我出过好几篇肩部训练,几乎都是围绕着后束为训练重点展开的,但你想要一个饱满且有棱有角的肩部,显然只有肩后束是不够的。
之所以老讲肩后束,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肩后束的训练,导致肩后束缺失,以及肩后束与肩中束的衔接点有一个大坑,视觉效果一般。
但这两天在带学生时,发现也有出现肩前束以及上胸之间的饱满度不够的情况,以下就来谈谈这样的情况,全是自己的观点,博大家一笑即可。
首先,当你意识到正面的肩部视觉效果不强时,也意味着你这段期间要把训练重点放在肩前束上,每次训练要把70%的肌糖原消耗在肩前束上。
而不是训练思路出错,分不清次重点,这样等同于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破坏自己原有的形体,导致越练越憋屈,形体越来越差。
训练最开始,还是建议回归原始器械动作:蝴蝶机反向飞鸟,作为热身动作,尽量用小重量,做的时候尝试让自己肩胛下沉,肘关节微屈保持固定,向外拉开。
当你热身一半时,也可以让小伙伴站你身后,掰着你的手肘往后,时常做一些顶峰收缩或是等长收缩,对接下来的训练也很有帮助。
蝴蝶机反向飞鸟是单关节运动,手肘的位置一定是横向移动,并不是往下压,或是往上掰,这样会改变你肩关节的活动位置,再把训练重量一点点往上加即可。
接下来是正式动作,我们一定要把精力最好的时间段留到最重要的动作,那么肩前束缺失的小伙伴,必定是最先开始哑铃推肩或者是杠铃推肩。
有这样一句话:站着永远比坐着好,这也意味着首选必定是站姿推举类动作,也就是站姿杠铃推肩,这是为何?因为能够训练全身肌肉的协调能力,提高核心肌群能力。
咱老是听一些大咖说:腹部不用怎么练,体脂低就能出来。也是得益于核心肌群能力强的正面反馈,导致他的腹部形态即使面对体脂高,还是能够看得到。
这也是很重要的训练思路。当然你可以把哑铃推肩作为下一次训练的重点,跟这次的站姿杠铃推肩做一个调动,但还是以肩前束为主的训练。
站姿杠铃推肩作为训练的重点,动作安排在5组以上,使用8-12RM的次数范围来完成训练,而辅助类动作只要安排在3-4组即可。
好,既然我们知道自己的弱项是什么,对应什么样的动作最为高效,那么站姿杠铃推肩过后,就一定是哑铃推肩或者是哑铃侧平举类的吗?
大错特错!这样的误区是你老是陷入五分化或者是三分化的训练模式中。总以为肩应该是练肩日才练,胸是练胸日才能练,这样训练很快有瓶颈期。
比如我们也可以分为推举类、深蹲类、卧推类、硬拉类来做一个循环,同样我们这次的训练目的是胸与肩之间的缺陷,那么又是推举类动作。
想想看,接下来就是用到上斜哑铃推举,它跟上斜哑铃卧推的区别在于板凳角度调得更高些,精准刺激到肩胸的位置处,这才能形成一个完成的闭环。
没关系,我们把这次的训练作为肩主导胸顺带的方式进行,那接下来的辅助动作安排,只要继续按照肩的发展情况排列进去即可。
例如接下来就是哑铃侧平举-俯身杠铃提拉练后束或者是蝴蝶机反向飞鸟,这样才是一个正确的训练模式,而不是看到什么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