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分析

2022-02-08 16:12 作者:汉硕小哥  | 我要投稿

2022年汉硕考研初试已经落下帷幕,小伙伴们都考得怎么样吖?每一年汉硕考研结束,都会有很多同学就会来勤.思咨询当年的汉硕真题形式、出题思路等。因此,贴心的小思在202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初试结束后,联合勤.思教研室老师们撰写了此系列真题分析文章,力求从试卷结构、题型分布、分值详解等方式,为大家带来备考建议。此外还为大家整理了复试建议干货。22和23的小伙伴都可以来看看哦~

  因为时间紧张,难免有个别问题有错误,如果大家有疑问,可以及时反馈,同时我们也会在各大平台上传2.0版本。

  一、试卷结构

 


  



  三、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总体难度及考查特色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2年整体试卷题量偏大,题型多样,但难度不大,较为基础。

  从题型上来看,专业一部分主观题、客观题分布较为均匀,能力题较多;专业二部分,客观题考察多,填空、判断和选择题在文化及引论部分均有涉及;主观题仅文化部分考察,分值相对不大。

  从内容上来看,专业一考察的重点在现代汉语部分,特别是语音、词汇、语法等章节,内容基础,难度不大;语言学纲要部分涉及到词汇的演变和词缀的类型,内容也相对较为基础,但需要一定的记忆力作支撑。 专业二部分只涉及到中国文化和对外汉语引论相关知识点,未见跨文化相关知识。考察内容均为教材对应知识点,无超纲题目。中国文化部分考察内容分布广泛,知识点相对细碎、散乱;引论部分考察的内容偏重与教学相联系的知识点。案例分析考察课堂组织管理的相关知识点。

  专业二文化部分颜肥柳瘦的名词解释、引论部分先天论的代表人物、格式塔心理学、加涅的学习分类、过度学习等知识点在勤思模拟卷中都有所涉及,引论刷题营中也涵盖了大部分相关知识点。具体答案,勤思学员可以参考。

  (二)各科目考查分析

  【汉语基础】

  从2022年最新的汉硕考题来看,题量虽与去年相比有所减少,但总体上仍然偏多。内容部分重点考察现代汉语的相关知识点,古代汉语以及语言学纲要的比重相对较小。就现代汉语而言,客观题偏重于考察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语言能力;主观题以语法知识考察为主,倾向于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就语言学纲要而言,考察以名词解释和主观题为主,倾向于考察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例如:

  例1:举例说明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的区别。(2022年上海大学国教院真题)

  【勤思解析要点】

  词缀按其功能可以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两类词缀有如下重要区别:

  1、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汇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如英语的work是个动词,表示“工作”,而增加了派生派生词缀-er后的worker增加了表示“……的人”的词义,词类也变成了名词。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也即屈折词缀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比如英语的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复数s不仅与单个名词有关,还决定句子中与它搭配的动词要用复数形式,是句法范畴的表征。

  2、派生词缀可以与哪些词根搭配,无法用语法条件来说明,因此只能用收录词典的方式一一列举。比如“鸡”、“鸭”都是名词性词根,但后者可以加后缀“—子”,前者却不可以。屈折词缀可以搭配哪些词根,基本可以用语法条件来说明,比如英语中可以与-ing或-ed搭配的是动词。

  3、如果一个词既有派生词缀又有屈折词缀,则屈折词缀一定出现在派生词缀之后。如workers先出现派生词缀-er,然后出现表复数的屈折词缀-s。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专业二注重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考察,不论是文化部分还是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部分,客观题的比重都非常大,非常考验考生的记忆能力。建议在复习备考时,结合勤思的通关宝典及思维导图一起准备。主观题部分文化偏重于考察文化之间的交流问题,并且与时事热点有一定的结合度,例如:

  例1:请论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上海大学国教院2022年真题)

  【勤思解析】“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历史源于陆海“丝绸之路”的开通。早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东起汉唐的都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后,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现在的吐鲁番、库车、喀什、南线经现在的若羌、和田、莎车,在木鹿城(今土库曼斯坦的马雷)汇合,经里海南沿、巴格达,抵达地中海东岸,转至罗马各地,全长7000余公里。这条丝绸之路的开通在古代东西方之间架起了文化交往的桥梁,中国的各类工艺品被运往中亚直至欧洲,而异域的农作物及舞蹈、绘画也在汉唐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印度佛教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大大改变了中国原有哲学、文学和艺术的风貌。

  除了路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沟通着中国与外国的交往。不同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范围有所不同。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是《汉书·地理志》所记的从西汉的南疆到达印度洋的海路:即从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港口出发,经东南亚抵达今印度东岸和斯里兰卡。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陆路交通有所阻隔,海上交通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外联系大大加强。为适应海上贸易的发展,唐宋时代开始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使”,负责管理海外贸易。随着海上贸易的扩大,中外人员交流越发频发,形成所谓“蕃坊”。宋元以后,海上航行技术提高,航行能力增强,中外海上交往空前发展,至郑和下西洋达到高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部分考察偏重教学相关知识点,但总体考察难度不大,基础性较强。大部分相关知识点在勤思刷题营及冲刺班中都涉及过。值得强调的是,上海大学国教院经典必考题目—案例分析题目,案例分析以教学管理为主,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增强案例分析写作的训练,可以参考勤思提供的专题讲义以及专题训练课。

  例2:交际法一反其他教学法以语法或句型结构为纲的传统做法,明确提出以(    )为纲。(上海大学国教院2022年真题)

  【勤思解析】功能意念。该题是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部分“交际法”部分的原文表述。交际法强调以功能意念为纲。功能就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行为。意念是功能作用的对象,也就是功能的具体内容,常用来回答“什么”、“谁”的问题。

  (三)其他备考注意事项

  从22年上海大学国教院考题来看,大家依旧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是《现代汉语》、《中国文化要略》、《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覆盖全书的内容。同时,关于分析类题目,病句修改、成分分析、词性辨析、近义词辨析等题目要形成做题思路。关于专业课二案例分析部分,结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的知识选取案例分析的角度,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逻辑进行案例写作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点要点之间的逻辑性,注重语言的客观性、严谨性。

  同时,因为上海大学国教院的题量相对较大,客观题占比多。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其该科目的知识框架,在知识框架下对细碎知识点进行归类记忆,这样有利于考试过程中知识点的提取。同时,在记忆课本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知识点的输出,通过刷题检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