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徐永清:在喜马拉雅山两边

2022-08-02 10:23 作者:青海人民出版社  | 我要投稿

文/徐永清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等中国科学家经过实地考察以后,对珠峰自然带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珠峰南翼属于半湿润地区:位于尼泊尔境内的低山热带雨林带,海拔1600~25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海拔2500~3100米的山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3100~3900米的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海拔3900~4700米的亚高山寒带灌丛草甸带,海拔4700~5200米的高山寒冻草甸垫状植被带,海拔5200~5500米的高山冻冰碛地衣带,海拔5500米以上的高山冰雪带。

       珠峰北翼属于半干旱地区: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寒冷半干旱草原带,海拔5000~5600米的高山寒冻草甸垫状植被带,海拔5600~6000米的高山冻冰碛地衣带,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冰雪带。

珠峰之南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巨大海拔高度的地形屏障作用,珠峰北翼输入的水汽甚少,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这里地域面积广大,是高原农牧业生产活动集中的地区。在局部土壤和水热条件有利的地方,农业生产的上限可达海拔4750米高程。

       在北翼海拔5000~6000米以上的高山环境中,下部是以小嵩草和冰川苔草为主的高山草甸带。在这一高山带中,有多种适应高山生态条件的双子叶植物,具有垫状的外貌,如多毛蚤缀、垫状蚤缀、长毛点地梅、垫状点地梅和垫状紫云英等。这些美丽的花朵,点缀着草甸。

       南、北两翼的热量多少不同。南翼纬度偏低,从温度带上来说是亚热带、热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多。而北翼地形偏高,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偏少一些。

       南、北两坡的地形、地势不同,高差有很大差别,气温差别也很大。南翼由低山、丘陵组成,起伏和缓,坡度变化较小,气温变化幅度沿坡面较小。北翼主要由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组成,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4000米,面积广阔,受地形、地势影响,北翼气温比南翼气温沿坡面变化快,导致南、北两翼的气温有很大差别,南翼比北翼高一些,南翼的气温变化也比北翼更为复杂。

       南、北两翼的降水量有很大差别。珠峰南、北两翼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海洋气流对其影响程度不同,降水量不同。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知,南翼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而北坡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左右。只有青藏高原的东部和东南边缘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南翼的年降水量远多于北翼。

珠峰之北

       从珠峰南、北两翼的积雪冰川带位置来看,南翼偏低。珠穆朗玛峰南坡积雪冰川带出现高度比北坡低,其主要原因是南坡朝阳,北坡是背阴面,而且北坡的降水量比南坡少。喜马拉雅山脉的雪线,北翼海拔6000米左右,南翼海拔为5000~5500米,北翼比南翼高500~1000米。从气温分布分析,南翼暖于北坡,为什么南翼的雪线反而比北翼低了呢?这是因为雪线高度是由温度和降雪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南面迎风接受从印度洋来的潮湿西南季风,空气温和湿润,降雪比背风的北面要多得多;北翼雪少,加上空气干燥、蒸发量大,到了夏季,在阳光照耀下积雪容易融化。于是,就出现了北翼雪线比南翼高的现象。

        另外,从卫星云图上也可以发现,喜马拉雅山脉的雪线以上,不是所有地方天天都有雪的,因为在一些较陡的山坡上积雪薄,容易融化。此外,还有风的影响,珠穆朗玛峰地区冬春季节西风特别强劲,高山积雪常被吹落,导致岩石裸露。

       喜马拉雅山脉的上升,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现代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显著。珠穆朗玛峰地区自然分带的形成,总的趋势上经历着从低海拔向高海拔,从暖湿到寒冷,在北侧并伴随着向干旱发展的过程,因而具有多元特点。雪山、高原、河流、湖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数以万计的农牧民,在珠峰地区,与山川大地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如果从印度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画一张剖面图,喜马拉雅山无疑属于“单面山”地貌类型: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较少,植被稀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

       在珠峰的北侧,群山苍茫,河谷错落。太平洋、印度洋的东南季风受到阻隔,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巨大,内陆河流往往构成了尾闾,很多淡水湖逐渐成了咸水湖,甚至逐渐干涸,最终成了盐湖或干盐湖。在北坡山麓地带,是中国青藏高原湖盆带,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自然景观垂直分布的层次也比南坡少得多。由于喜马拉雅的屏障作用,印度洋暖湿气候在翻越山地时受到重重阻挡,大量水汽被南翼山地截去,气流翻山后下沉,绝热增温产生焚风效应,更加剧了北部气候的干旱。致使这里呈现出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发育了半干旱灌丛、草原生态系统。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

       珠穆朗玛峰南坡,是尼泊尔一翼的喜马拉雅山区,那里坐落着总面积1244平方千米的萨加玛塔国家公园。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共7座7000米以上山峰。公园内分布着三个植被带:由橡树、松树、桦树和杜鹃构成的较低的森林带;以矮小的杜鹃和刺柏丛林为主的高山中间带;遍布苔藓和地衣的高处森林带。园内动物种类繁多,生存着麋鹿、雪豹等珍稀动物。植物系以喜马拉雅雪松和杜鹃为代表,还有银枞、杜松、银桦等。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里一年之中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温度为-9℃~-3℃;一年之中最暖和的月份是7月,平均温度为4℃~14℃。年均降水量为1078毫米。

摘自《万山之巅:珠峰传》





徐永清:在喜马拉雅山两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