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三 《且听风吟》每个作者写的第一部小说都带着作者长长的影子

村上春树29岁写出《且听风吟》,从此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村上说“写文章并非自我诊治的手段,充其量不过是自我疗养的小小尝试”,我很认同,正是这小小的尝试让村上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在我也是29岁时读这篇小说,仿佛看到了一种影子,引起了强烈共鸣。
文字是一种表达,虽然每个人擅长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但村上正是发现并借助了他自己小说这种天赋表达途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就像《且听风吟》主人翁所说,从小得了十几年自闭症,经过三个月不眠不休的讲话突然就好了,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去寻找,直到找到自己的擅长与定位。
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碎片从我们耳边呼啸而过,留下的是迷惘与孤独,世间就像一个打乱了顺序的万花筒,我们不知道如何选择。但我们终究要明白,是这个时代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了这个时代,时代不会等我们,他只会呼啸着前行,我们只能被这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推着向前。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既然我们已经觉知了自已,发现自己,那下一步就应该去实践自己。人要有勇气面对未知的自己,下定决心排除障碍,一步一步往前走。就算是岔道,也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因为实践出真知。成功很重要,但失败同样知道,失败的经验在于失败过程中得到的经历并排除掉了你认为正确的道路,那你离真实的自己就越来越近了。
所以,社会也应该包容失败、鼓励失败。
当时29岁的自己读着《且听风吟》,也曾渴望像村上一样专心写作,但终究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也曾经渴望宗教般狂执的自我奉献和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但我知道自己对文字、文学的热爱远没有达到村上这种程度。
我逐渐明白,我注定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像世上大多数一样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按部就班,打卡、搬砖。
但我希望能像村上一样,在聒噪的现代社会,仍坚守自己的心灵,并用文字浇灌出一片心灵之花,这片心灵之花就是我心安之处、精神栖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