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丹羽孝希ZC和长胶打球——V22DE和V15S

打完之后,我还是觉得套胶得更新一下,反手的v15s显得太透了,不扎实,所以我反手打算调整成v15e。而且有些球,v15s显得要吃转,估计是硬度低了些,所以有些球就显得海绵不扎实,容易出界。还有的时候,反手搓球,感觉有点虚弹,虽然不算严重,但v15s这个45度,可能是显得软。在有些极端的情况下,比如来球比较顶,我自己发力比较狠,板子啪一下就透了,好像直接打到了纤维层,好像是在打光板。不过这个v15s我之前是刷了挺拔雷电油,所以会觉得太透。但我估计,不刷雷电油,v15s还是不太适合丹羽孝希,主要是顶大板 ,弹击正手弧圈球的时候会显得太透。如果反手发力一般,反手发力不太好,反手用v15s倒也是勉强可用;但v15s肯定不适合高手对高手,不适合强强对抗,太透了,肯定发虚,不扎实的。
可能也是反手偏软,所以导致正手的支撑不太够,正手拉冲,弧线显得偏低平了,容易出界。所以我们看国外外套的球星,很多很多都是两面一样的套胶,比如阿鲁纳是两面毒液53,其实以前丹羽孝希也是两面v15e,之前他打丹羽孝希zc好像是v22de,还有雨果用的两面胶面特制同硬度,波尔是用的两面d09c,莫雷高德是两面铂金版xh硬度等等。打两面外套的,正反手套胶经常是相近的,甚至是一样硬度的,这和国内不同。马龙长期正手是42度特制蓝国,反手是37度特制橙国。国产的狂飚容易导致反手发闷,而外套不同,反手外套偏软,可能导致正手的外套支撑力不够,偏弹易出界。
因为这次一起打球的球友是反手长胶正手反胶,他的打法是偏弧圈球的,是偏旋转的,所以这次的感受与上一次不同。上次的球友是偏击打的,当时丹羽孝希zc拉球的连续性不太多,当时未感知到正手和反手的不扎实感。这次的长胶球友,连续性好,打法偏旋转;所以我正反手拉球多,反手快撕弧圈球多;最终的感受和上次有差异。
这次的主要感受就是反手的v15s偏软了,反撕对手的正手弧圈球的时候扎实度不行;还有就是反手软,导致正手似乎有点虚弹,不是说完全虚弹,是有些球,少量的球确实会拉球出界,压制弧线的难度较高。估计反手配胶换了之后,整体的扎实感会上去的。当然了,瑕不掩瑜,丹羽孝希zc依然是高性能底板的代表,依然算是最近两年新出的底板之中的神板。因为正反手都足够持球,且足够喷弹,尤其是反手,亮点很集中,正手也有小喷弹,无论是击打还是拉冲,单板质量表现都是很优异的。
本身桧木就是很独特的,和内能外套一直都很搭配,桧木面材算是综合了寇头和淋巴的优点。寇头是vis,林a等的面材,主要的特点是速度快,弹性好,但持球差点;而淋巴面材是968,水谷隼zlc,pro05x等的面材,主要特点是持球好,旋转好,但速度慢点。桧木面材就很独特,有淋巴持球的感觉,但又具备寇头的速度,桧木面材的特点大概算是自动档,柔中带刚,会有较为明显的喷弹感。但是桧木面材打40+塑料球往往显得过于喷弹,比如普碳就得配两面粘套才好掌控,也有球迷用厚的单桧配两面狂飚,最终的效果都很有特点。
说老实话,反手有时候打v15s打着像光板,似乎直接感受到了zc纤维的刚性,这种感觉挺突兀的!但转头一想,这是配胶的问题,并不是底板的问题。所以这次反手换了v15e,等打过之后再详细点评丹羽孝希zc是不是真正的神板,还是说是伪神板!但不管怎么说,这支板子很有特点,性能强悍,是不是神板尚待研究,但起码是一支佳作,没有假 。
这个v22de其实也很有意思,虽然是涩套,但其实表面很润,有点像蝴蝶d05胶面的润,摩擦其实很厉害,发球也能发挺转的。也许它的摩擦制造不如粘套,但其实已经非常接近,再加上丹羽孝希zc也很持球,所以最终的旋转制造效果确实算是比较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