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眼镜行业报告:产品迭代升级,渠道加速整合,国内龙头未来可期

2023-07-21 09:16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方:国盛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 产品创新、渠道多元,国内发展潜力可观

1.1 发展历史:从刚需到装饰,材质&结构多元化

眼镜需求变迁,材料结构多元。眼镜的功能主要分为医疗与装饰,医疗功能集中于镜片,具有调节光量、矫正视力和临床治疗眼病的作用;而装饰功能集中于镜架,除其为镜片配套构成眼镜支架作用外,还具有反映佩戴者时尚品位等的装饰作用。镜片是采用玻璃或树脂等光学材料制作而成的产品,根据镜面材料、曲面设计和镀膜种类等区分为不同类别;伴随材料技术与时尚的发展,镜架材质逐渐从金属和塑料拓展到多种混合材料,设计也更加符合潮流趋势。




眼镜伴随人类走过漫长的历史,被称为自人类发现火和车轮以来的第五大重要发明,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一步。镜片的起源历史悠久且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是在公元 1 世纪,古罗马皇帝尼禄使用一种特殊的视觉设备,通过透明的祖母绿观看角斗士战斗能让眼睛看到的光线更加清晰,以此形成眼镜的雏形。直到 13 世纪末,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通过使用铆钉和带轴的木质环将两片凹透镜连接在一起,诞生现代意义的第一副眼镜。18 世纪初,富兰克林发明双焦点镜片,这就是如今变焦镜片的前身。20 世纪初,镜腿和鼻托的设计使眼睛的佩戴更加舒适,眼镜质量和外观设计逐步进入成熟时期。




1.2 市场格局:产品创新迭代、国内品牌崛起

行业涵盖眼镜镜片、眼镜框架、隐形眼镜和太阳镜等多种产品。全球眼镜行业呈现出全球化、品牌多元化、渠道多样化及技术创新化等多种趋势:

➢ 眼镜市场在全球各地都有广泛的参与者。目前北美地区仍是全球最重要的眼镜市场,消费者对高端品牌和时尚眼镜的需求较高;亚太与欧洲地区也是重要的眼镜市场之一,其中中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眼镜市场规模体量领先。




➢ 外资品牌优势显著,国内镜片品牌崛起。镜框和整镜市场中大量国际品牌如 RayBan、Seiko、Charmant 等享有全球声誉和较高市场份额,Gucci、Prada、Chanel 等国际知名奢侈品牌也相继入局。同时,各地本土品牌在不同地区崭露头角,近十年逐步走向海外,如日本的 JINS、韩国的 Gentle Monster 和印度的 Lenskart 等。镜片市场中,依视路、豪雅、蔡司等老牌镜片龙头长期掌控高端市场,国内则先后有明月、万新、凯米等镜片品牌布局中端及下沉市场、快速崛起。




➢ 眼镜购买渠道多元化,线上占比逐步提高。传统线下零售仍是主要销售渠道,但线上零售占比逐年增长,伴随全球线上市场不断扩大,发展潜力不容忽视:根据 Statista数据,2017-2022 年线上销售占比从 13.7%增长至 23.7%,年均增长达到 2pct,预计到 2025 年,线上渠道的占比将达到 28.6%。




➢ 新晋 D2C 品牌兴起,传统零售品牌面临挑战。传统眼镜品牌通常依赖传统线下零售渠道,而 D2C 品牌在线销售,有效减少店面租金、人员成本等费用,且由于减少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间环节,D2C 品牌通常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D2C 品牌以其创新的品牌营销和高频社媒互动迅速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此外,AR技术应用趋于成熟,线上 AR 试戴使眼镜在线定制成为可能,突破线下实体门店的局限性,相比线下配镜换色和换款降低运营成本又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乐趣。




➢ 材料&技术革新,创新产品加速迭代。伴随消费者对眼镜功能需求增长,镜片材料技术、防蓝光镜片、镜片膜层及涂层技术不断升级,近视防控需求提升促进离焦镜、角膜塑形镜等产品加速引入市场,而数字化赋能让智能眼镜及虚拟现实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成为消费热门。




1.3 市场规模:空间广阔、国内发展潜力可观

全球眼镜市场规模增长稳健,镜片为核心品类。根据 Statista,2023 年全球眼镜市场总规模超 1400 亿美元,2015-2025 年全球眼镜市场规模从 1183 亿美元提升至 1552 亿美元(CAGR 为 2.8%)。从细分市场来看,镜片作为眼镜功能的核心载体,在眼镜市场中规模占比超 4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全球至少有 22 亿人视力受损或失明,其中 10 亿人的视力损伤问题本可预防或尚待解决;伴随全球老龄化趋势、互联网设备渗透率提升,未来几年全球眼镜市场规模预计稳健增长。




中国市场增速超全球,人均支出提升空间较大。根据 Statista,2015-2021 年中国眼镜市场规模从 668 亿元提升至 858 亿元(CAGR 为 4.3%)。其中,镜片市场规模从 266 亿元提升至 325 亿元(CAGR 为 3.4%),镜片零售均价从 266 元/片提升至 325 元/片(CAGR为 3.4%),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根据明月镜片招股书,2019 年我国镜片人均支出仅为3.14 美元/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法国 60.56 美元/人、德国 52.28 美元/人、美国39.83 美元/人),我国镜片市场在销量及人均支出方面均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达到 393.2 亿元(CAGR 为 4.9%)。





青少年近视管控需求提升,眼镜市场预计从量增转向价增驱动。据中国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2020 年我国近视人口为 6.6 亿人,2016-2020 年我国人口近视化率从 39.2%提升至 47.1%,且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化率普遍较高,2018-2020 年近视率分别为 53.6%、50.2%、52.7%,为此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发布多条政策文件加强近视防控,并提出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 2018 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此外,伴随 2014-2017 年婴儿潮期间出生人口步入戴镜周期,我们预计 1-3 年内我国近视防控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且预计伴随功能性强、单价高的近视防控镜片需求提升,我国眼镜市场规模逐步从量增转向价增驱动。





眼镜功能化需求增加,且更换频率提升。在功能需求上,过去的眼镜往往满足于矫正视力,但不同年龄层面临不同的眼部健康风险,伴随消费水平及健康意识提升,消费者对镜片功能化需求日益增强,镜片厂商相继推出防紫外线、防蓝光、渐进多焦、智能变色、近视防控等功能性产品。其中,离焦镜及老花镜分别针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及老年需求提升,均有望实现较高增长。在更换频率上,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我国平均更换或新购入眼镜的频率为 1.7 年/次,近年来伴随消费者对不同场景功能性需求的追求、定期更换眼镜意识提升使眼镜逐渐从耐用品蜕变为消费品,推动眼镜市场扩容。





近视防控需求快速增长,防控手段丰富。近年来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受网课及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增加影响,近视防控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医学及临床研究表明一些治疗手段可以在临床上减缓近视深化,并降低发生高度近视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使用阿托品(每天每眼睡前点眼 1 滴)、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日间佩戴)、离焦框架镜(日间佩戴)等,根据 Huang et al(2016)的临床研究,高浓度阿托品对于抑制眼轴延长和减缓等效球镜度增加的效果显著大于离焦软镜和周边离焦框架镜。近视防控镜片单品价格高,促进行业成交客单均价高增。


近视防控市场渗透率低,成长空间巨大。据教育部及中国卫健委数据,2020 年我国在校人数(非高等教育)为 2.47 亿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52.7%,共约 1.3 亿适龄儿童需要进行近视管理。根据明月镜片公开调研纪要,2021 年离焦框架镜在此类人群中的渗透率仅约 3.5%;得益于离焦镜兼具高性价比、高便利性,有望成为近视防控主流方式。根据我们测算,考虑新增需求及更新需求,2030 年我国离焦镜总需求量超过 3000万副,渗透率提升至约 30%,市场规模超过 600 亿元(2021-2030 年 CAGR 为 25%)。





老龄化及消费升级驱动老花镜需求提升。40 岁成年人逐步面临眼睛晶状体弹性降低、睫状肌收缩力减弱现象,且无有效药物预防及治疗手段,因此老花镜为刚性需求。根据上海市眼镜行业数据,我国老花镜年需求量约 4000 万副,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21 年我国老花镜零售规模占比仅为 1.5%,低于太阳镜(9.5%)及隐形眼镜(12.1%)。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预计将进一步催化老花镜需求,2021 年我国 40-60 岁/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 31.1%/18.9%(分别较 2011 年提升 1.2pct/5.2pct);同时新一代中年人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支付能力提升,且多数面临近视和远视双重问题,功能需求更为复杂;据 AgeClub 调研统计,全国或地方连锁眼镜门店老花镜产品价格仅为 100-300 元,市场仍以低价竞争为主,伴随消费能力较强的 70-80 后及其子女逐渐被纳入购买人群,中高端需求有望提升。




2. 产业链拆解:国内供应链能力突出,零售整合有望加速

我国眼镜行业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化工原料合成的树脂单体)及辅料(胶带、加硬液)、设备供应商,中游镜片生产企业(明月镜片、万新眼镜等)和下游销售商(经销商、医院和眼视光中心、大型眼镜连锁店、终端眼镜门店、电商)构成。





2.1 上游原料:进口依赖度较高、高端原料海外仍掌握显著优势

原材料方面,我国镜片生产商进口依赖度高。从镜片材料演变来看,镜片行业经历天然材料(水晶)、无机材料(玻璃)、有机材料(树脂、PC)的发展阶段,目前树脂镜片因其质量轻、价格低而成为主流,2016-2020 年我国树脂镜片产值从 90.7 亿元增长至 116.3亿元,CAGR 约为 6.4%,产量稳中有升。在树脂镜片制造过程中,预聚物生产技术为核心难点,目前高折射率镜片的树脂单体等原材料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手中,我国主要向 MITSUI CHEMICALS、日本三菱、韩国 KOC 等企业采购高折射率的树脂材料,国内原材料供应商多专注于低折射率树脂单体的研发及生产。




上游原料供应商凭借技术及并购整合构筑垄断优势。以日本三井化学为例,公司拥有 MR材料专利,在树脂镜片原料产业具备垄断地位。公司研发投入长期维持在 2%以上,是全球少数能够提供 1.67/1.74 折射率预聚物的公司之一,并在 2013 年并购同业公司韩国KOC Solution 的 51%股份,目前已占据全球约 45%的镜片原料市场份额。公司 2022 财年镜片材料业务营业收入约为 1471 亿日元,根据 Factset 数据,公司塑料树脂材料及制造业务占总利润约 25.52%,毛利润/净利润分别约为 973.59/211.56 亿日元,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66.2%/14.4%。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电商 / 零售 / 物流 / 餐饮 /

电商行业 | 跨境电商 | 生鲜电商 | 农村电商 | 内容电商 | 社交电商 | 二手电商 | O2O | 团购 | 社区团长 | 服装行业 | 儿童服装 | 纺织服装 | 服装定制 | 女装 | 男装 | 羽绒服 | 休闲服饰 | 快时尚 | 时尚产业 | 她经济 | 女性群体 | 消费者趋势 | 网购 |直播行业 | 抖音 | 快手 | 快递行业 | 食品行业 | 餐饮 | 茶饮 新茶饮 | 饮料 | 咖啡 | 预制菜 | 团餐 | 休闲食品 | 卤制品 | 轻食代餐 | 方便食品 | 速冻食品 | 进口食品 | 有机食品 | 珠宝首饰 | 黄金行业 | 钻石 | 眼镜行业

眼镜行业报告:产品迭代升级,渠道加速整合,国内龙头未来可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