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平沙落雁》琴曲减字谱 | 古琴十大名曲

世路崎岖,
堪羡那平沙雁,
翔翔自如。
逍遥乎不与人争,
结友海鸥,
天地为卢。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年)。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其生为杞梓。”泛水清湘,坐看云起,潇潇碧水,岳云如飞,钟磬轻叩,仙乐飘绕。衡阳自回雁峰起,绵绵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东洲岛顺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凉寺外的“烟寺晚钟”,多少青山秀水,尽显灵逸气质。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能唤起才子们的灵感,成就佳才妙作。衡阳自古多音律之事,然而在当今衡阳,知道中国三大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最後又复归於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更加丰富,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
曲谱最早载於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的《古音正宗》。广陵派的《平沙》恬静优美,意境典雅。诸城派和九嶷派的《平沙》,增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丶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萧立礼平沙落雁的分段解题》:
一、秋雁一群横江而来,孤雁在前者先落,中间一二雁以次而落,又三五雁一齐争落。
二、或落而不鸣,而落,而又鸣。
三、四段若仰天而呼,招之速下,以为此间乐也。四、下半章上下齐鸣,空中数十雁,翻飞击翅。
五、羽声扑拍丛杂,一齐竟落。
六、既落之雁,托迹未稳,旋又参差飞鸣,或飞或落,或落或鸣,于是一齐飞落。羽声鸣声,哄然满耳,为静境中之闹境,闹境中之静境。
七、已落之雁,声已寂然,尚有孤雁引吭哀鸣。尾、次第落于群雁之侧。
《琴学轫端》
一 段世路崎岖,堪羡那平沙雁,翔翔自如。逍遥乎不与人争,结友海鸥,天地为卢。春与秋也,汀渚为依。雌雄也定偶徐,雌雄也定偶不乱也居。朝朝夜夜,的也海翁忘机。结友海鸥,纵有缴矰卫饵,远举高飞。
二 段渺渺苍冥,渺渺苍冥,清风拂双翕。万里杳无形,莫留停,上九霄的也物最灵。秋南春北,共群鸟,转移似浮也萍。集于中泽的也雍雍,孤影暮宿也醒。集于中泽,朝饮暮宿,的也和聚星月也伴少汀。
三 段春风南来兮水涟涟,鸿雁北归兮飞翩翩。春风南来时也,鱼龙变化的也潜深渊。鸿雁北乡时也,鸾凤和鸣的也飞上九天。上九天,九天九天上九天。鱼龙的也潜深渊,深渊变化在深渊。天海相隔几万千,日沉海底复升天。
四 段海水连江,领先潮鸣浪。笑渔郎歌也狂也,歌也狂也,歌也,理也不识,乱也不识,称觞何用笙簧。
五 段漫棹小槎,又是仲春年华。处处鸣蛙,卉木也竞芳葩。征雁几伴云遮,嘹呖的也声杂暮鸦。
六 段旭日映窗纱,未向桃源问仙槎。肃肃兔置在烟霞,鸿雁落平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