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三to大四,二口三口一战上岸

2022-03-05 11:42 作者:Durant爱翻译  | 我要投稿

各位好久不见!这是1月出了二口成绩之后给一个公众号投的经验贴,稍微整理了下。作为之前经验贴的总结,主要关于口译。


全文3000+字,建议用15分钟细品。


关于Durant:

某211英专大四在读。四六级600+,专四90+;三口+三笔(202011),二笔(202106),二口(202111)。上海外语高级英语口译;26届湖北省翻译大赛专业笔译组二等奖;28届湖北省翻译大赛专业口译组一等奖。


 与CATTI结缘:

看过我视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是在2020年暑假,也就是大二to大三的暑假正式开始学习口译,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更新自己的口译视频。不得不说,那段时间因为更时间真的督促了我好好练习,但是质量不算很高。而且每次评论区还有好多朋友提建议和指正,一并感谢。考古第一期。。。

 

学口译,良师真的很重要,我觉得我算碰到了。刚开始我会给别人推荐,但是后面我发现这是个“仁者见仁”的事,有些人对部分教学方法不是很认可,也就再也不做推荐了。所以大家别问我了(doge)

 

我是2020.11首考CATTI,起步晚,利弊均有,相信大家也懂。但是由于身边一位同学的内卷,我其实早早就对口笔译感兴趣了,也是因为看到了高翻们的风采。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要保持学习翻译的热情!在大家的很多私信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热爱翻译的朋友,加油,共勉!

 

从我自己CATTI备考(主要是二口三口)的经验来说,我觉得备考其实还是有套路可循,尤其是临考前的几个月若能高效抱上佛脚,定能事半功倍!毕竟是评价性考试,有很多因素可以左右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比如21年11月的二口实务我就觉得比往年的简单些,也可能是这个侥幸让我得以通过。


1.面子工程要做足。

 就像之前的口译老师说的,二口三口其实没多大区别,无非就是材料长一点,评卷要求严格些。对此我也很赞同。我们除了要了解官方给出的评价标准,更要注意营造好的“门面”。

 

①语音语调就是其中之一,多听多开口。凡是涉及到开口说的考试,对语音语调的青睐必然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庆幸在疫情期间做了很多跟读练习,和口语伙伴一起约talk,还有坚持听力、背单词、做逐字dictation和刷美英剧塑造语言环境,让自己的语音勉强够上及格。

 

②第二个就是filler。相信大家都听老师说过,宁愿停下来,但也不要太长停顿、也不要磕磕巴巴的。我每次在回看自己视频的时候更是感受颇深。大家在平时说话的过程中也可以刻意养成不留filler(嗯,额,然后,这个,就是...)的习惯,这样说话的时候也会让人听起来舒服。所以说,口译学习真的可以融入日常。之前老师说自己学的时候是用新闻联播练复述和笔记法!

 

③我认为“门面”肯定会影响最终得分的!平时在练习口译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录制视频/音频的方式回看/回听,找找不足,优化输出!说到这里,之前一位老师提过很多容易发错音的词,我几乎中招了。比如industry和industrial的重音等,都是我熟知但是读错了很久的词。所以一定要多查字典!


2.我的口译学习资料

①CATTI的真题/模拟题

真题最接近考场难度,非常宝贵,大家练习时一定打起精神,切莫浪费。我在三口前就正好刷完了很多三口真题,但还没刷完,最近打算补完。二口备考时间稍长,就把二口实务+二口模拟实务也刷上了一遍。其中,模拟题稍微难些,也算是打了点提前量,难的都见过了考场上还怕真题吗?至于口译综合就是考前一周左右做了几套真题试试感觉,因而我二口综合考后慌的一批的原因。所以大家一定扎实练习新闻听力,二口综合一定要准备好,切莫裸考!


②各大公众号的口译/笔译素材

各大公众号的口译/笔译素材都非常多。有很多口译公众号都有丰富的材料和真题资源,但是大家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从初级难度入手。练习时,精益求精,注重练习质量和效率,且勿贪多。“一篇材料达到同传程度才可以扔掉。”笔译材料我会先梳理一遍查查术语和生词,再做视译,这样不仅练了笔译,也练了口译。我的笔译考试没刻意准备都是靠着这样的政经材料梳理攒下来的基础。

公号推荐


③可可英语的数字口译

数字口译一直都是口译难点所在,我在暑假练习过可可英语的数字口译栏目,之前也更新过几期。大家如果仔细看,就能看出我后面几期和前面几期中反应力有所提升。可见,练就有效。刚开始很痛苦,但是不到一个礼拜,就得心应手起来了。一定不能怕数字,只要踏出第一步坚持下去,会逐见成效的!


 ④政工报告+记招。

我一般拿来看看就好,课外读物差不多?因为硬读确实太难受了,看不进去。很多公号会做拆解讲解,参考上图。个人建议配套看起来更容易加深印象。当然你如果能啃下来整本,当我没说。过阵子璐姐应该又要上场了,大家记得观摩。


 ⑤考前一定抱佛脚。

当然,不管材料如何,最重要的还是每天持之以恒的练习。尤其是考前两个月,一定重心放真题上。当时二口、三口前都参加一个机构组织的模考活动,有一说一,考前的全真模拟会让你把自己的问题刻在DNA里带进考场!之前有同学问自己考二笔二口需要准备多久,我都很难回答,因为你自己最清楚,知道自己基础和目前准备程度,我只能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如果没把握,就从此刻开始准备!


 ⑥对了,每次练习时,我会提前把生词/术语进行查证后再练习,如果是因为生词翻不出,不仅会让自己沮丧、浪费材料,也难以反映出自己的瓶颈在哪:生词or能力?具体练习:及时回听、复盘,找问题,记表达。另外真题资料少之又少,且行且珍惜!


3.日常英语学习。

进入大三大四后我的很多学习作息都被打乱了,大家进入高年级一定要学会平衡课堂内外的生活,不然纵使结果美好过程也会很痛苦。那就说说我以前的英语、翻译学习以及我的感悟:


①电子设备先换成英语语言,不为别的,就是装个B(bushi)。


②Beijing Hour, World Today, BBC, China Daily, CGTN, Economist, New York Times, 每日英语听力。我反正做不到每天坚持,希望大家比我强。要趁着低年级打好基础,感觉我的口译综合也基本吃的以前老本。建议还是初级入手,一点一点进步。听的时候嘴巴和脑子都要动起来,这样效率高些。也可以跟听歌似的听,就当培养语感了,但是效率不高。


③公号大家也别忽视,平时读读看看,碎片化阅读很重要。养成不懂就查的习惯,对一切未知充满好奇。说不定哪天就出现在你的翻译材料了。


④坚持背单词。那么多app,用一个就好。不说一天能记下当日背的所有,但是循环往复必然有效,碎片化时间也可以在这利用上。对了,我用百词斩。


⑤找到自己的节奏。日常学习和口译都要找到节奏和学习方式,不然会很痛苦。尽量找大块练翻译。主要是不推荐断断续续的练习。


托付几句:

2021下半年二口考试题目:第一篇-北京和伦敦收交通拥堵费;第二篇-塞尔维亚发言人讲中国抗疫;第三篇-农村脱贫;第四篇-中欧老龄化论坛。整体偏简单(虽然我实务分不高)。运气加持了。

②不要神化笔记法。脑记很重要,过分依赖笔记会让后期学习艰难许多。多试试无笔记复述/影子跟读/纯听译,从5s到10s到20s,慢慢增加,长久坚持效果惊人。推荐这位老师的跟读入门方法


③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还是那句话,找到节奏,高效学习。掌握基本口译技巧和笔记法之后,最终还是靠自己不断练习。多多重复,百炼成钢:一篇材料的练习绝非一遍可以完成的。听力、笔记、输出任何一趴出了问题都建议再练习一遍。“一篇材料达到同传程度才可以扔掉。”


能报则报,能考则考,以考促学。不要等到准备好再报考,因为我们绝不可能完全准备好。低年级的同学们一定抓住机会多考,不要等到高年级再来,早考早上岸。保研er更是如此,要是当时6月别怂去报考二口并能侥幸通过的话,相信可以离梦校更近。


⑤心态很重要。考完综合我觉得自己这次肯定没了,可见大四基础下滑,所以下午就索性撒开玩了,碰巧题还不难,瞎猫碰上死耗子了。另外,CATTI和从事口译是不能划等号的。所以通过的同学在喜悦过后还得继续学习,没过的朋友们难过之后更要继续学习。

 

祝朋友们都能如愿通过。2022,不负热爱,继续过过过!共勉。

 

视频 还是 文字形式好些呢?


大三to大四,二口三口一战上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