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远离权力中心的唐玄宗,如何发起绝地反击?(一)
唐玄宗李隆基刚当皇帝没两天屁股还没坐热就有可能被撤掉,为什么,就是因为太上皇李旦打算派他出去巡查边疆,一出去一年多后,家里发生什么事情都由不得他了。但是皇帝李隆基什么态度呢?表现得非常镇定没有任何惊慌。既然太上皇让我巡边我就认认真真准备,包括招募兵卒,招募将领,了解前线情况,一步一步做得很好。而且把这些情况还及时向太上皇李旦做汇报,还跟太上皇李旦提出建议说,现在征兵这个年龄不是很合理,20出头就被征兵了家里孩子都小,这样一来没有人接替他们开展工作,所以征兵的人怨气比较大。然后退役的时间是55岁,您想想55岁回到家里了干农活也干不动了,给家里还有增加负担这种情况显然不够合理,他说完之后李旦也觉得深以为然,于是正式下诏明确的讲服兵役的年龄从25岁开始到50岁结束。
这样一来也有效地缓解了基层老百姓的负担也得到大家的拥戴。就在这个政策颁布不久太上皇李旦突然又发出一条诏令,他说什么?说皇帝李隆基巡查边疆这件事情先放一放,所有已经征集的兵卒先不要出发了马上解散回家种田。这个事儿什么时候启动?等到八月份的时候再行启动,等时间八月份之前先不用启动这件事情让朝野上下感到非常震动,尤其是太平公主这边盼星星盼月亮,等这一天总算要把李三郎排斥出政坛中心了,怎么突然间又改了?不过只是改到八月份这还能忍,毕竟到八月份的时候你还得出行,相当于是一个死缓?但是对李隆基来讲李旦是这么仁慈吗?突然舍不得儿子恐怕也没那么简单。李隆基这段时间战术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我认认真真的招募操练兵卒,同时不断的跟边疆的将领进行书信往来,了解前线的战况究竟怎么样了,这样一来李旦有点儿紧张了,李三郎密切联系这些人都是谁?幽州的左军大总管宋景包括并州的中军大总管薛娜,还有右军大总管也是兵部尚书郭元振的,这些人跟皇帝李隆基都是来往非常密切的,一旦李隆基出去之后我突然换个皇帝或者他不满意再巡边的过程当中,纠集这些军队在往京城打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这小子能不能干出这种事儿?当年政变的时候那么艰难的情况都敢下手,如果一旦权利受到威胁,他能不能铤而走险?现在把他派出去巡边是不是一个双刃剑?李旦心中也要琢磨这些事儿。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李旦暂缓李隆基去巡边,是不是也是一个缓冲之计?一方面考验他,另一方面在观察他,这不见得是一个坏事情。这对太平公主来说当然是不开心,对于李隆基来讲这是太开心的事情了,怎么办?我要向父皇不断地表示我认同他尊重他。随后李隆基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在2月7号这一天搞一个盛大的全城大联欢,长安城当中各个房门大开晚上我也不紧闭了,全都放上花灯,在这种东风夜放花千树氛围当中,所有的百姓全都除了热闹,各种音乐、戏剧、舞蹈、杂耍无所不包,这一下老百姓是非常开心的。
李隆基亲自陪着太上皇李旦站在长安城头,父子两人并肩的看着这种大唐盛世万民欢悦的场景,李旦的心中不觉得把皇位传给儿子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事情?这不仅是李家的荣耀,更是大唐的荣耀,天下之间哪有这么辉煌的帝国?在这种氛围当中还有必要让皇帝亲自出去巡边,所有这些事情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这场盛大的欢庆整整维持了将近一个月,最后一个教研挺直的官员有点儿受不了了,比较年轻正义感比较强,专门上书,说皇帝不能再这么折腾了,国家花了多少钱搞这种盛大的活动劳民伤财,再这么持续下去国库就会亏空了,而且老百姓都忙着看节目不好好种地,将来的收成怎么办?还是要认认真真地与民休息,这种奢靡之风不可长。唐玄宗听了之后很欣然的接受了,戏到这儿也就可以收一收了。李隆基还把一篇文章公布给全国所有的官员,这才是我们大唐的好官,这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