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商业世界的总逻辑

2023-07-24 13:40 作者:暴食神言渊  | 我要投稿

先给结论:自由经济是不可持续,难以进步,需要外力扶持的。 工业革命的肇始:假设英国有100个劳动力,本来这一百个人都在务农,生产300份的物资,勉强让全英国人活下去。工业革命就意味着十个人的生产力能干原来一百个人的活了,于是生产力大发展,七十个人依然赤贫,十个人变成了产业工人,二十个人失业。当然也有例外如英国法国。然而像当年的英国就是一个小国家吃下了几乎全球的市场,这才能勉强养活全国的工人。 为什么呢?因为全球市场消费能力都很初级,一个英国还没富强的时候只能消费300左右的产品。而英国一国就至少能生产六七千的产品,并且要能全卖出去国家这才能走向富强。所以全世界也就养得活几千万工业人口全在欧美了。至于当时找不到市场的后发国家如清朝之类的,就注定怎么也发展不起来。 紧接着二次工业革命来了,熟练工人的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工业化也升级,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也迎头赶上来了,这个时候全球总生产力一举提升到二三十万。这个时候人民就已经消费不动了,所以就只能让国家不停得大搞铁公鸡+大型工程才能勉强满足生产力的飞跃,这种类似“庞氏骗局”的虚假发展到最后。国家间就不得不开始搞军备竞赛以消耗过剩产能。 用脚趾头想,大家都知道军备竞赛根本不可能给人未来,除非天天有甲午战争清政府那种冤大头可以宰,所以军备神话也有泡沫破裂的一天。于是厉兵秣马的欧洲列强们很快就摩擦就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了,所有的生产力都集中起来生产武器供应战争,生产力是消费掉了但是一时间死伤无数。一战结束后大家发现生产力过高和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根本没有解决甚至还愈演愈烈,一战不仅没有重启经济反而把本来的市场(人口)都给打萎缩了。于是大萧条就这样爆发了。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就是政府强行举债,提振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勉强支撑过了三十年代。 时间来到二战,最后也是二战给了美国一个大肆消费浪费自己的生产力的机会,在二战的刺激下美国的生产力爆发到了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而且战后落地也完全不是问题:全世界都被打烂了,大家都巴不得富得流油的美国分个三瓜两枣喂饱全世界呢,所以美国自然大有可为。于是战后几十年里就是美国拼命撒币释放生产力的过程。美国也因此渐渐产业升级转型成为了一个第三产业大国。 正是这长达上百年的积累释放出的生产力养就了美国(含欧美以及所有发达国家)超强的中产阶级和超强的消费能力,这才在短短四十年里催化出现在这个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工厂。美国人赚到了资本红利,中国人这才能靠着外国人的残渣剩饭也吃饱喝足,吃成了成了一个超级大国。 要是真按照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来重开人类经济,怕不是现在的经济体系当场就会崩溃,直接倒退回到工业革命初期。 让人瞧不起的“奴役之路“虽然痛苦,但是没有得到英美中那种全世界市场的气运加持的国家想要走向富强也就只有这个办法! 所以并不是大清民国多么腐朽不努力,没准越努力反而越容易走回头路;也不是新中国草创时期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应的消费能力承载五亿人的劳动成果,在那个时代你就是发展不动工业的。这是时也,也是命也。 也许,这一切才是最好的安排。

商业世界的总逻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