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聚师网故事坊: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的故事

2022-11-09 11:34 作者:洺天学长  | 我要投稿

今天,聚师网故事坊给大家带来一段新故事,偶尔能听到,却不常听到,但其中的道理大家经常会用到。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的故事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后任宰相之职,为唐朝贞观名相。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见,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伤心欲绝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唐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的哲学道理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现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从正面的角度考虑就会很清楚明白,如果从心里阴暗面分析就会很糊涂。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那聚师网故事坊也提醒大家要明辨是非,多方面考量。



聚师网故事坊: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