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的好处和条件?
12月23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方面,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2022年要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引导更多大企业对“小巨人”企业开放市场,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培育更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北交所横空出世剑指打造一个专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主阵地,更是点燃了市场投资“专精特新”的热情。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逐渐推进,“十四五”期间,发展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专精特新小巨人迎来密集的政策红利。在各个细分领域打造出一批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一、什么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引导,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的政府特色企业荣誉称号资质。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对外表现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一)专业化。专注核心业务,具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
(二)精细化。具备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技术领先、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
(三)特色化。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四)新颖化。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三、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专业化。主营业务收入占本企业营业收入的70%以上;近两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平均比重不低于2%;且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之一:近两年内主持或者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具备完成技术创新任务所必备的技术开发仪器设备条件或环境(牵头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为大企业或龙头企业配套生产关键零部件、元器件。
2.精细化。企业采用流程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等方式使组织管理精确、高效、协同,实现精细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3年以上,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某一产品的细分区段,主导产品享有较高知名度,且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省前列。
3.特色化。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之一: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的特点,或具有典型的资源、地域特色,能够带动本地特色产业的规模及影响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含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3项以上(含3项);企业获得省级及以上质量标杆、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1项以上(含1项)。
4.新颖化。企业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行业的交叉融合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发展特征。
四、我们的优势
(一)专业项目申报团队+专业财务咨询团队,系统筹划。企业省事省力省心;
(二)企业信息专人专管,闭环操作,杜绝泄密;
(三)项目材料内部三级审核,专业更严谨,提高项目通过率;
(四)专人报送材料,现场解决专家提问,递交资料更流畅,认证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