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阶段复习,新结论:升维=四维+目标,问题进度+50%~

2023-05-20 15:27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继续过学习能效++的《一千小时打破一万小时定律》,学习速度F1赛车的方法

这也是一篇改变我整个学习思路的课,所以我后来无论学什么,就死磕一个学习对象

为什么能能效到赛车级别?因为这也是一个行为改变级的课——行为改变就在后面,学习过程是从底层改变,选择大于努力——嗯,还是现努力选择学习对象,努力还是在选择之前^_^

所以,以后听一些表达, 爱学习什么的,看如何抽取逻辑和落地实践的,为什么学习,现在真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虽然我的问题有点不接地气。。。

这里想到真气运行老师说的,学什么爱好能变现?我学的都是自娱自乐,没有变现的,不过真的,反正我的钱用是够了,为了一点钱做计划之外的事情,也没有兴趣。。。。

然后是关于职场七色板路径

有一个思考,七色板其实跟段位表能力结构还是有些区别的,里面的专业1,专业2,专业1本质层,段位表里是业务、业务小引擎、业务大引擎

但如果拿段位表来看职业路径,判断是否有坑,好像也行哈,会 更细

不过拿七色板,其实这是一个简化版,直接看路径的岗位还是蛮方便的

而且用这个概念,去横向比对经营线、专业线和投资线也是会更方便

另外,不管走哪条线,必须理解业务,理解业务和做业务是两码事,但都要有业务理解,才能到管理或理解行业或搞懂本质——这就是实践才出真知的意思吧

七色板的作用就是看自己现在在哪里,过去有没有走错,应该怎么调整下一步来把坑给补齐

另外,叶教之前是说管理线走到了八段才能去投资线,这是对走管理线的人说的,但如果管理线去理解了行业,怎么再到本质层?也是六段才行的,所以其实这也是满足投资线的基本能力了——不管走哪条线,刚开始都是积累期的,能力到了,收入才能到

然后是能力发育的课,这节课之前说了一下,现在还想再说一下

我在学习之前就印象中,一讲能力结构,就是段位表,但其实这就是凭着记忆,没有自己的思考

能力结构进阶,段位表是一张地图,但是为什么会段位表这样的分类,是为了循序渐进

那循的什么序呢?这分阶的原则是什么呢?的确段位表里见天地,见众生,用的元素是时间空间,角色关系,这跟升维思考非常有关

我们在当下维度很难解决问题,比如跟甜豆花咸豆花之争,怎么升维,升维思考争论双方的关系和自己的角色,这其实在家庭夫妻双方关系上更好用,像沈奕斐老师和商老师,他们关于吵架的思考,就是升维思考,他们都是长久关系的目标,人性也非常理解没有什么对错好坏能本身吵出来,所以,就用协议的方式,双方各自退步,签协议,一个议题,吵一次就不吵了^_^

现在自己也用这种升维思考来处理生活中的关系——真的很好用,但是那个bug,在上一篇开头进行了思考的,暂时感觉也不重要,能hold住,就还是关注最重要的认知架构吧

给能力定阶,限定范围,这是一种什么思考方式,拆解?

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限定范围,把问题具体化

设定目标,SMART原则,这个原则我之前没有研究清楚,现在想想,主要是叶教那个定的目标太大,而且能力要求太高了,全能自恋状态的自己很容易emo,其实自己完全可以搞个小的吗?

那目标的限定范围,也应该是这几个维度啊,所谓的SMART,我下次一定拆解掉

把目标限定清楚,就完成了一半?

所有从现有资源出发,需要策略去的地方,那个目的地都可以用限定范围,拆解时空角色关系来瞄准,就像生活中,打算周末出行,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去目的是什么

想想叶教举的非常多的例子都是段位表中的相应元素,或者七色板,所以^_^,真的到了本质层,延展性就非常强,一个本质用各种角度来解读,就有非常多的方法。。。。

这在刚开始学这个本质的时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真传一句话,但真的要拿这句话去各种联系上应用场景去应用,是很难的,所以要延展扩充,等通过各种层面理解实践了之后,就从本质不需要套路的各种化用,自己去创造非常多的打法了。。

另一个认知是关于一些能力是综合能力的

这些能力每个的讲清楚都是一节逻辑课。。。。是非常烧脑的,是大众80%都烧不了的。。。

所以一般流行的抖音课,教的那些都是些故事坑。。。。错误的认知,到远叔讲的逻辑课,也都是东拼西凑似是而非,拿来也不好用,比如事实观点立场信念,我解读出来信念其实是自洽逻辑,包括他认为信念层一致的去拿角色关系时间空间来拆解,其实根本不一致

的确这个工具是个好工具,因为创造这个方法的本质,创造者是知道的——认知结构在那里,而直接学的人是不知道的,好方法背后是一整套内核、背景、人性等的差异的

所以如何分析一个能力是不是综合能力

^_^,那就看能不能时间空间角色关系来清晰的划分到一个极简小单元,来试试验证下

比如说时间管理能力,然后发现市面上常见的时间管理方法,原来都是这样划分的啊,比如番茄钟管理法,不就时间维度吗?便签法,不就是空间维度吗?

然后本质层其实是看目标,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更快的效率?提效率那就不是时间管理了啊,那是能力提升,更多的时间那不还是提效率?

那番茄钟或者便签法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抵抗拖延症,为了不遗忘事情

所以得出结论,能力的界定,首要看目的,是不是综合能力这个不重要,自己有一个想完成的事情,就先把目的拎出来,再思维界定一下,无论想去到哪里,出行的那四维里面自己把关系写成了目的是什么

嗯好的,不用纠结形容词,我们要定义名词^_^——真知层的定义

最后是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不对,这个顺序充分说明了,想要有能力选择,得先有能力

看这里,先得知道怎么学习,然后得看自己走错了什么步子,然后再看自己的综合能力的欠缺,然后才到可以选择——这样的选择才有可行性,才能会选择,选完了之后也才有好结果

人生就是博更大的成功概率,打造能力结构、选择风向行业,再选择好老板

但在选行业这里,叶教花了非常非常多的时间

尽量不要换行,行业里如何找机会——细分行业的风向期,结合自己的擅长综合能力去找细分风口,这里也举了很多例子

如果要换行,如何快速上手——商业本质下的表象同步,创造附加值、卖出,怎么判断是不是附加值,怎么创造,如何寻找客户群体,如何成交,自己所在的岗位属于哪个环节,环节的本质是什么,在此公司的实现方式是什么

又想到了个人的问题,我是眼高手低还是什么毛病。。。嗯,这不重要,先等我建完想要的认知架构再来纠结,四不原则最后一个是不要打圈圈,现在无法行动的纠结是对时间精力的浪费,现在有能做想做的事情,就先做吧,任务还繁重着呢。。。

选了行业再说岗位,看的长远一点,岗位选择那个社会需要和自己喜欢擅长那个是在哪课里讲的来着?路口关键选择?在七色板里讲的

我觉得自己学着学着吧,就想给课程整合一遍,叶教整合了几十遍了,现在估计懒得整合了

整合太多次,然后就本质到元认知了,随便化用一下就创造n个打法解决问题,所以,叶教对答疑课更感兴趣了吧。。。

那行业有规律,岗位的规律是什么,没有的时候姑且也用四维来看一下

岗位在公司的角色是什么,要处理的关系是什么,是创造利润的板块吗?时间延展以后还有价值吗?会被AI替代吗?空间上的适用性呢?很多公司都有这个岗位还是都找不到啥公司要这个岗位?还有岗位本身的发展空间呢?这个在面试提问那里都提到了,路径规划是什么

然后选老板,老板的段位在哪里,说老板的眼光——那得自己能理解行业本质才能看出来老板有没有眼光好嘛,老板舍得分钱这个还算能看出来,老板的目标——这个其实都有幻想的吧。。。

算了太高阶,往下

本来以为面试找工作自己是最熟悉的,但其实还是发现了一些bug

这里面教了很多套路,如何解释自己路径中的bug,如何展现自己的业绩亮点,如何展现自己的段位表中的各个能力,但,还是跟行业岗位的能力段位有点脱节,都是举的很亮眼的同学的能力——不过也是,叶教说门槛就是80%的人是没段位的。。。所以,我们就是地板来的QAQ

那暂时自己用不上,就还是继续去搞认知结构吧

虽然学习笔记了,再思考了,还不断的阶段思考,试图融合,但肯定是需要很多时间来实践的,现在有时间记录那就赶紧搞起来吧,以后就不需要这样反复的学习了^_^

到时候一节课花个两天,两周学一节,应该就不用这种大量时间了,应该可以跟课了。。。

over~

阶段复习,新结论:升维=四维+目标,问题进度+5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