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列颠的大飞机:英国汉德利.佩季O/100与O/400重型轰炸机

2020-03-22 11:43 作者:女神是天依  | 我要投稿

  论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块头”飞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外乎俄国的伊利亚.穆罗梅茨、德国的“戈塔”以及意大利的卡普罗尼这些重型轰炸机,其实在西线的协约国阵营中,同样有着可以与这些轰炸机相提并论的“大家伙”,而这个“大家伙”就是著名的汉德利.佩季系列双发重型轰炸机。

不列颠的“大家伙”

     其实,英国在“大飞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肇始于一战爆发之前,弗雷德里克.汉德利.佩季(Frederick Handley Page)爵士集中了他那家规模虽小但却相当精干的飞机工厂的全部力量,致力于研发一种能够飞越大西洋的大型飞机。汉德利.佩季之所以研发这种大型飞机,是因为在1913年《每日邮报》提出,将向首次成功驾机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提供1万美元的奖金,这笔奖金的数额按当时标准来看非常丰厚。佩季很希望得到这笔奖金,于是开始研发足以支撑其希望的机型。经过一番努力,代号L/200的原型机问世了。

弗雷德里克.汉德利.佩季

     L/200原型机采用了当时传统的双翼布局,配有2名机组人员,机长12米、翼展18米、机翼面积84平方米、空机重127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722千克,动力装置为1台“萨默森”(坎顿—昂尼)2M.7型200马力14缸星型活塞式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13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74千米/小时,以130千米/小时的速度可以持续飞行23小时。可惜的是,这种飞机还没有来得及在大西洋上展现自己的能力,一战就爆发了。

L/200飞机使用的发动机

     英国进入战争状态后,佩季亦进入了由穆雷.苏伊特(Murray Sueter)准将领导的英国海军部下属的航空处工作,并立即成为了“海军空权学说”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尽管并不情愿把自己的L/200原型机移作军用,但是当苏伊特准将询问他是否可以研制出一种大型军用飞机,以满足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的参孙少将提出的“能够阻止野蛮人步伐的空中收割机”这一要求时,佩季欣然受命并立即展开了工作。

穆雷.苏伊特

     1914年12月,英国海军部向英国各大制造商发布通告,声称海军需要一种大型战机(其实就是参孙少将提出的“空中收割机”),要求这种战机能够实施大范围的海上巡逻任务,并能在遂行任务时携载战术炸弹。海军部提出该型飞机的规格为:2名机组人员、双发动机动力配置、可携带760升汽油、最大平飞速度116千米/小时、满载飞行速度105千米/小时;自卫武器为1挺7.7毫米口径机枪,进攻武器为6枚45千克炸弹。

    为了研发出满足海军部要求的机型,佩季请来了乔治.沃尔科特(George Volkert)协助自己担纲设计研发。由沃尔科特带领的设计小组年富力强,不过并不具备设计大型飞机的经验,而且在英国也无任何这方面的成例可循,而他们受领的任务却是要设计出“比现有的最大号的飞机至少大一倍的新机型”。此后海军部又发来了新要求:一是要对新飞机的发动机、油箱、座舱、炸弹舱等重要部位实施装甲保护;二是每台发动机的功率应不少于200马力;三是机翼可以折叠,以便塞入海军标准的高5.5米的机库中。

      在所有部件都要从零开始全新设计的情况下,佩季和沃尔科特团队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设计出了O/100原型机。这种飞机外观大方,翼展达到了30.5米,在上下两层主翼之间配置有2台“罗尔斯.罗伊斯”鹰式II型250马力V字型活塞式发动机。

汉德利.佩季O/100原型机

     这架O/100原型机于1915年12月9日秘密运抵韩顿,于17日由约翰.巴宾顿(John Babington)少校驾驶着实施了保密状态下的首次试飞。此后,佩季的团队又对飞机进行了改进,他们拆除了飞机的驾驶舱护栏,取而代之的是用应用胶合板覆盖的较长的机头;两名飞行员的位置前移了3.66米;取消了油箱与发动机舱的装甲保护。除了这些之外,改进后的O/100载弹量也有所增加,最多可携带16枚50千克炸弹或8枚105千克炸弹。

O/100重型轰炸机的三视图

     英国海军部对此大感满意,当即下发了首批数十架的订单。海军航空队同时在两处基地里成立了特训中队,以适应这种前所未见的大家伙。

汉德利.佩季O/100重型轰炸机的侧视图

     1916年9月,O/100重型轰炸机开始交付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使用,起初该机型装备了基地位于肯特郡曼斯顿的一个训练中队,后来开始逐步装备驻法国北海岸的第5联队。由于时间出现延误,本应在1917年初出现在法国前线的3架O/100却只有2架成军。1917年新春的某一天,一架O/100轰炸机从英国飞往法国,然而冰冻天气导致领航失误,结果这架崭新的重型轰炸机居然降落到了德军的野战机场,成为了新年伊始英国送给德国人的一份大礼。之后,由于被俘的英国飞行员拒绝驾机飞往柏林“献礼”,德国人只得把这架O/100拆开来做陆路运输。然而这架O/100在运抵柏林组装时却出现了问题,结果在首次飞行测试中就宣告坠毁。

这就是被德军缴获的O/100重型轰炸机
侧视图
机翼处于折叠状态

     这样一来,在1917年初就只有1459号与1460号O/100加入了做为战略轰炸部队配置的,驻扎于法国吕克瑟伊南部的鲁圣基地的海军航空队第3联队,对德国境内的工业目标实施轰炸。1917年3月16日至3月17日夜间,O/100的第一位试飞者巴宾顿少校驾驶1460号飞机执行了轰炸梅斯附近铁路枢纽的行动,这也是汉德利.佩季重型轰炸机的第一次战场演出。

     到了当年4月,才有新的O/100到达法国,这一批的4架O/100在飞抵敦刻尔克后被编入海军航空队第5联队的第7中队,很快就展开了有战斗机护航的白昼行动。4月23日,O/100第一次成功地对在近岸行驶的德国船只实施了攻击。英国轰炸机向5艘德国驱逐舰投掷了炸弹,据称至少有1艘德舰“受损严重而且还发生了侧倾。”不过在后来的一次类似行动中,1架O/100被德军炮火击落坠海,这表明该型轰炸机庞大而笨重的缺点使其并不适合昼间轰炸任务,于是它们立即被严格限定在夜晚出击。

     在夜色的掩护下,O/100攻击了许多德军港口、机场和兵站。随着更多飞机的交付,第二个O/100中队——同样归属第5联队的第7a中队于7月28日编成。到了8月,两个中队共有20架轰炸机可用。10月中旬,英军又在法国成立了隶属于皇家陆军航空队的战略轰炸单位—第41联队,编有至少12架O/100重型轰炸机。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在10月,有若干架O/100交付给了在曼斯顿组建的“A”中队,当时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与陆军航空队计划组建一支用于对德国军事工业目标实施战略性空中轰炸的独立部队,而“A”中队便成为了该独立部队的核心力量。后来还是在10月,"A"中队成为了第41联队的一部分。1918年1月,该中队改名为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第216中队,在法国战斗到1918年11月战争结束为止。

这架O/100似乎处于整备状态

     1917年12月9日,海军航空队第7a中队改变番号为第14中队。在这期间,为反制德国U型潜艇对海上运输线的威胁,有4架O/100被调回英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共报告发现11艘(次)U艇,O/100对其中8艘(次)实施了攻击,不过全无结果。使用者普遍对O/100评价不错,典型的观点是:“O/100是一种令人愉快的飞机,没有明显的缺点,美中不足的就是操纵感觉较为沉重,对操作动作的响应也慢一些。”

     在所有交付部队使用的O/100重型轰炸机中,仅有1架在欧洲战区之外执行任务。该架编号3124的飞机由肯尼思.萨洛维驾驶,被单独派往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位于爱琴海马德罗斯岛的海航站遂行任务,以便于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实施轰炸,同时也负责攻击威胁在地中海航行的协约国船只的“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后来该机开始实施为期3个月的巡逻任务。此前,该架飞机仅仅在1917年7月对君士坦丁堡实施过唯一一次轰炸任务,这也是这架飞机出厂后执行的首次任务。1917年9月30日,当该机第二次飞临君士坦丁堡上空实施轰炸时被猛烈的防空炮火击中,迫降在了克塞罗斯海湾,机上3名机组人员全部成了俘虏。

     在O/100活跃于前线之际,佩季爵士的设计团队并没有闲着,他们对O/100轰炸机的不断改进最终催生出了一战最优秀的重型轰炸机之一:汉德利.佩季O/400重型轰炸机,其首架原型机于1917年9月完成。在新型号上,原本置于发动机之后的油箱被移至机身以提高安全系数,机身结构全部得到了加强,发动机升级为罗尔斯—罗伊斯“鹰”VIII型360马力汽油发动机,载油量提升到1135升,载弹量亦有所增加,满载时的飞行速度可达145千米/小时;飞机的发动机舱长度缩短,重量也得到了减轻,发动机舱后方采用了横贯机翼之间全部空间的支架同时将中央安定翼向机尾后移了一段距离。这一型号立即得到了军方的认可,在首批46架O/100交付海军航空队后,汉德利.佩季工厂的生产线全部改为制造新式的O/400重型轰炸机。

汉德利.佩季O/400重型轰炸机
试飞中的O/400轰炸机
罗尔斯—罗伊斯“鹰”VIII型360马力汽油发动机

     此前,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一直认为,在白昼以更高精度向目标投掷轻型炸弹,比在夜间在并不十分准确的情况下投掷重型炸弹更有价值。因此,陆军航空队认为轻型轰炸机更为重要,因为轻型轰炸机提供的是高速度而不是大载弹量。陆军航空队十分推崇这一观点,以至于决定终止所有重型轰炸机的发展计划,这种错误思想一直持续到1917年7月。当时德国的“戈塔”式重型轰炸机在对英国本土的空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皇家海军航空队的O/100重型轰炸机在实施夜间轰炸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攻击精确度,这些因素让陆军航空队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对重型轰炸机所持有的立场。随后一个月里,“戈塔”式重型轰炸机对英国目标的空袭行动转向了夜间,空袭非常成功,德国轰炸机的伤亡开始明显下降,这一点让皇家陆军航空队终于彻底坚定了对发展重型轰炸机的支持态度。于是在1917年8月,陆军航空队订购了100架O/400重型轰炸机,随后又追加了200架的订单。后来应英国驻法国远征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黑格元帅的要求,陆军航空队再次增购100架。其中有25%的新制轰炸机以夜间轰炸机的标准制造。

O/400的三视图
O/400重型轰炸机的设计采用了传统的金属线拉紧木质结构,蒙皮覆盖外壳。机身为矩形外形,分三部分:主要部分为中央机身,包括安装有弹簧门的内置武器舱,机头与机尾部分都以中央机身部分为基础,并附着于机身中央;机尾部分由双翼机平尾与三垂尾组成,每个水平表面包括一个固定式横尾翼,其中,下层横尾翼固定于下层纵梁与空气动力平衡升降舵两半部分上

     到了1918年春季,O/400终于走下了生产线并于当年下旬投入战场。这一年8月,英军编成了3个新的重型轰炸机中队—第97、第115、第215中队,其中于同月抵达法国的第97中队是英国皇家空军独立部队(英国皇家空军于1918年4月由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与海军航空队合并而成)第一支完全装备O/400重型轰炸机的中队;第100中队也将其配备的过时的F.E.2b型轻型轰炸机换装为O/400,独立部队所属的重轰力量日益壮大。到了8月底,共有8个重型轰炸机中队在前线活跃(分别是第58、214、207、97、100、115、215、216中队),构成了英国皇家空军第一支系统的战略打击力量。由O/400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发生在1918年9月14日至15日夜,来自第97、第100、第215、第216四个中队的40架O/400联袂出击,分别打击了德国境内的多个目标,有9架因机械故障提前返航,剩下的飞机中只有1架被击落。据统计,从1918年8月至11月,英国皇家空军独立部队在对德国的战略轰炸行动中损失了69架O/400重型轰炸机,其中18架被击落,另外51架属于事故损失。

隶属于第207中队的D4563号O/400重型轰炸机,在许多绘画作品甚至模型封面彩绘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O/400重型轰炸机的前座机枪手

     这种重型轰炸机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装载过协约国方面在一战期间特别研发过的最大号航空炸弹—SN炸弹。第一次装载这种炸弹出击,是在1918年7月24日至25日夜间由第214中队的D9643号O/400实施,它“带着怒火”将SN炸弹投掷了下去,在米德尔科克城以东的地面上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弹洞,令城里的人惊骇不已。出发前,地勤人员曾担心飞机是否飞得起来,而飞行员在归来后报告:“炸弹掷出后,机身向上跃起足有150米高。”O/400在战时共投掷过40枚SN炸弹,其中第207中队扔的最多,计有17枚。

SN炸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研发的最大型航空炸弹,该型炸弹采用铆钉式固定结构,总重750千克,装有363千克的“阿马图”炸药。

     需要指出的是,在O/400入役之后,O/100也没有退役,而是一直活跃到战争结束。在所有汉德利.佩季重型轰炸机中服役时间最长的无疑是3127号O/100,它自1917年5月25日加入海军航空队第7中队以来,一直服役到1918年11月10日至11日夜间的最后一次出击——那也是整场战争中最后一个夜晚了。在近18个月的飞行中,这架飞机不间断的实施作战,在空中停留时间超过400小时,机组中有10人次获得过各种勋奖,因此这架O/100也被称作“不老的3127号”。

      1918年7月,编号C9681的O/400重型轰炸机被配属到了位于巴勒斯坦地区的澳大利亚航空队第1中队。在飞行员罗斯.史密斯(Ross Smith)上尉的驾驶下,这架飞机先是参与了支援传奇的“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若干行动,后来又于9月19日成功的对埃尔阿富勒的电话局和火车站实施了袭击,宣告哈米吉多顿战役的开始。

     一战结束前夕,C97000号O/400在也在飞行员波顿的驾驶下到达中东地区。一战结束后的11月30日,波顿与史密斯合作驾驶这架O/400前往印度,于12月12日降落在德里,从而完成了第一次从英国飞往印度的尝试。

    一战结束时,英国皇家空军的统计清单显示当时一共有234架O/100与O/400在役,汉德利.佩季公司在战争期间共生产了46架O/100和211架O/400,另外的314架O/400分别由伯明翰客车公司(108架)、皇家飞机制造厂(18架)、伦敦瓦根有限公司(100架)、克莱顿—沙特尔沃思公司(46架)、丘比特公司控股国家第一飞机制造厂(70架)和哈兰&沃尔夫公司(1架,作为此前向美国标准飞机公司提供原型机的替代机)生产。

     一战结束后,O/100便迅速的退出了现役,而大量库存的O/400则投入了民用,同时用于载客和货运直到20世纪20年代;而在军中,最后只有驻扎在埃及的第70和第216中队还配有O/400重型轰炸机,这些飞机在1920年才退出了舞台。而在这种经典的大飞机退役了近20年后,英国皇家空军才重新获得了翼展超过30米的大型轰炸机。

战后转业为民用客机的O/400


      汉德利.佩季O/400重型轰炸机的基本数据

          类型:双发四座远程重型轰炸机

          原产国:英国

          服役时间:1918—1920

          机长:19.16米  翼展:30.48米  机高:6.7米

          空机重:3857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6060千克

          动力装置:2台罗尔斯—罗伊斯“鹰”VIII式V字型活塞式发动机 

          最高时速:157千米/小时  最大续航时间:8小时

         实用升限:2590米

         武器装备:5挺刘易斯7.7毫米航空机枪,载弹量907千克

         机组成员:4人 

不列颠的大飞机:英国汉德利.佩季O/100与O/400重型轰炸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