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物理试卷答案

2023-03-14 16:14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4.6 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超重、失重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超重、失重的条件与本质所在。

二、学生分析

超重、失重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超、失重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超重(或失重)就是物体重量的增加(或减少);其次学生往往认为向上运动时就超重,向下运动时就失重,没有真正理解超重与失重的原因。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三、 核心素养目标

l物理观念

(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知道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

(3)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2科学思维

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

3科学探究

经历实验和理论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体会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生成“学以致用意识。

(2)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养成乐于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超重、失重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实质。

难点:(1)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例分析。

五、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情景——问题——探究——结论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与组间交流的自主学习

六、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1:自制铁丝框架,钉板,气球,彩纸。

演示实验2:天平,量筒,小球,香,细线,薯片包装盒。

教师实验:自制电梯厢,电子秤,摄像头,钢架,滑轮,细线,钩码,多媒体。

学生活动:书本,绳子,带孔钢球,细钢丝,细线,红胶带,饮料瓶,橡皮绳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物理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