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是一位生物学家,也是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

实验:
在皮亚杰很多细致的观察实验中,有一个是观察当时只有7个月的女儿杰奎琳的。她把一只塑料鸭子掉到了被子上,然后被被子盖住了,这样她就看不见鸭子了。皮亚杰注意到,尽管杰奎琳清楚地看到她把鸭子掉到什么地方,而且也能够到,但她一点试着去捡起鸭子的意思都没有。
皮亚杰觉得很好奇,于是把鸭子又放到了她可以看到的地方。然后当她就要抓住鸭子的时候,他又漫漫的、清清楚楚地把鸭子藏到了被单下面。小女孩好像以为鸭子消失了,就像之前一次一样,没有试着在被单下面找一找。
对皮亚杰来说,这个行为很奇怪——因为当杰奎琳看得到鸭子时,明明对那个鸭子很感兴趣;但只要她从视野里小时就好像完全忘记了一样——看起来,眼不见,果然心就不烦了。
结论:儿童并不是天生就了解客体永久性。这个概念需要孩子自己通过接触和探索这个世界慢慢掌握。
理论成果:小孩认知发展的四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18-24个月):婴儿只能注意他自己的感觉、因为身体产生的各种新奇感受而惊奇。他们就像一个小科学家一样,通过叫喊、倾听、敲打、尝试所有新鲜事物,来探索这个世界。
前操运演作阶段(18-24个月至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可以接受图像、文字和简单概念,但是他们不能进行变化,不能对它们进行操作。就好像他们拥有了思维的工具,但是还不知道如何实用这些工具。比方说,在算数里,他们还不知道2 x 3 和 3 x 2是一样的。
具体运演运阶段(7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掌握了造作符号、物体的能力,不过这些对象必须是具体的——对他们来说,抽象的概念和操作还是个难题。
形式运演阶段(12岁以上):从此开始,儿童能够思考抽象的概念。这时候,他们开始明白像未来、价值、正义这些抽象的概念。也差不多从这时候,他们的思维开始接近成人的思维。
反对者:后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与这个线性的发展理论有所相悖。在他的女儿杰奎琳不能够到小鸭子的这个问题上,他的结论可能就是错误的。后来的实验发现,只有三个半月的婴儿可能就明白物体恒存在。对于杰奎琳的行为,现在的心理学家可能解释为她不记得或者不能去抓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附:皮亚杰一生从事的科学研究——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还提出了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
2.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对道德的发展进行研究:
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婴幼儿)他律阶段(幼稚园)自律阶段(小学);
自我中心阶段(婴幼儿)、权威阶段(幼稚园)、可逆性阶段(初小)、公正阶段(高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