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哈娜|Rated R|家暴后的暗黑女性宣言和享乐主义本能释放

《Rated R》是美妆博主蕾哈娜已经抛弃的歌唱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张专辑。作为《Hero》的原唱(x)一鸣惊人被Jay-Z发掘后,她的前两张专辑已经小有声势,于是一首与Jay-Z合作的雨伞成为她火遍全球的代表作,乘胜追击,《Good Girl Gone Bad》打出了多首前十单曲(包括我很喜欢的《Don't Stop the Music》),改版还出了《Take a Bow》和《Disturbia》两首冠单。可以说,蕾哈娜当时的事业正值意气风发之际。
但09年被Chris Brown家暴成为分水岭。她被家暴的照片传遍全网,她对此非常愤怒,因为这样很丑,而且她不想当受害者。但是在公司也是在身心状态的裹挟下,她不得不用家暴作为话题去完成她的下一张专辑。此时的她,作为一个艺人,需要从“逼格”上完成提升,而不只是一个热单机器。《Rated R》是蕾哈娜开始有icon气质的专辑,黑化就是一种很好的提升逼格的方式,专辑更是请来Slash等大牌合作,打造出一种暗黑女王的气势,彻底摆脱了前两张专辑糟糕的素人太妹形象(如果你看过她前两张专辑的写真的话,那真的是纯粹的黑历史)。明星气质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是公司在看到一个人的市场潜力后竭力打造出来的,大多数畅销的艺人既有天生的气质,也需要后天的包装。我更倾向于认为,在前两张专辑公司还没怎么砸资源就已经有美国冠单和全球热单的情况下,公司开始在她身上加了更多的码,Jay-Z在《Umbrella》中助阵便是他亲自下马,表明蕾哈娜需要重点培养。
回到这张专辑。公司的考量是,用家暴作为某种音乐的原料让她进一步巩固明星形象,这样既可以提升逼格,也可以有话题度。但是蕾哈娜有不同的考量。我在过去的写作里多次提到女性表达愤怒的作品能够得到主流商业的重视和认可经历了相当长的路,但表达愤怒也可能是一种噤声,尤其是你只想快点把这件事先扔到脑后去、不要再让人关注这件让你很不舒服的事,你也许透透气的心声就这么被压制了。你既可能是真的有很多愤怒要表达,也可能你被期待了要表达愤怒,这便是你被裹挟了。在自己不想表达伤痛、需要喘口气的时候还要去演绎愤怒和伤痛,这件事本身可以是二次伤害。这种愤怒的表达背后体现了被“受害者”的身份所绑架。
事实是,公众对一个女性的痛苦也没那么感兴趣(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成立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能够表达自己痛苦和愤怒并且获得主流成功的作品致以敬意、充满热爱)。前两首单曲《Russian Roulette》和《Hard》真的质量很高,但是成绩欠佳。如果没有《Rude Boy》这首歌,估计蕾哈娜的事业大有熄火迹象。这首歌是纯粹的享乐歌曲,我只是想透透气,我需要have fun,请不要再抓着我做什么女权宣言,那不是我需要的。这种享乐主义的路线在红发奔放、全球大爆的下一张专辑《Loud》中大放异彩,成为蕾哈娜音乐人格中重要的一环。
蕾哈娜通过《Rude Boy》展现出自主。歌曲的标题是她自己想的,这首歌能够进入专辑也是她所争取的。我想独立不在于满足某种特定的模板,而在于遵从内心去做一些自愿的事。而蕾哈娜早早地用自己的意志扭转了可能出现的事业颓势。这种魄力在她后来也能展现出来,比如重新回炉制作了《Anti》,以及离开音乐去发展自己的美妆品牌,一切都有迹可循。我个人是很喜欢这张专辑的气质和制作的,任何被辜负和伤害的人都能在这张专辑里找到依托,无论这种暗黑背后有多少是被裹挟的产物。这张专辑见历了她最内省、最脆弱也最自强的人格表达之一,是人愤怒和痛苦很好的发泄出口。但也幸亏蕾哈娜没有被这条路限死,不然我们会错过太多流行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