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傲慢与偏见》整本书阅读 名家解读 有声书精读:好的爱情,是灵魂的门当户对

第一天:爱情里的鄙视链,你处于哪一层
从今天开始,我们陪大家读的这本书,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著名女性作家之一,介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运动的抒情主义之间的“小幅画家”和“家庭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眼里堪与莎士比亚在不朽性方面相提并论的英国作家。
《傲慢与偏见》改自她最早写好的《最初的印象》。

书中,奥斯丁对婚姻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物质原因揭露得十分深刻,但是这种揭露不是凶狠的,感伤的,甚至不是义愤填膺的,而是嘲讽的,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生活和世态人情。
在小说的开头就提到了:有财产的单身汉是众人觊觎的对象,贝内特太太对此尤为敏感。
她毫不关心自己五个女儿的教育,从一开始,她就盘算着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
此时,临近的内斯菲尔德庄园入住了一位有钱的单身汉,名叫宾利,年收入五千英镑。
太太和女儿们对贝内特先生用尽一切办法,企图套出关于宾利的所有消息,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
后来从邻居卢卡斯太太口中得知,据说宾利先生非常年轻,为人极又为谦和,最重要的是他正打算召开舞会。

这个消息让女士们十分雀跃,大家都热烈地希望见到这位年轻人。
舞会这天和宾利先生一同随行的有他两个姐妹、姐夫还有一个青年。他的姐妹们都优雅得体,而姐夫却不大引人注意,倒是这位青年,他的朋友,达西,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达西先生一表人才,相较宾利财产更为殷实。但这位达西先生眼神傲慢,态度冷淡,很多人在讨好不得后便对他心生厌烦。
舞会上,因为男宾少,贝内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有两场舞都不得不落座,当时达西先生曾一度站在她的身旁,于是她偷听到了达西先生与宾利谈论的话。
达西表示自己是不会去跳舞的。他讨厌跳舞,更讨厌跟不熟悉的人跳舞。
宾利则认为他挑肥拣瘦,而且自己正打算介绍场上最漂亮姑娘的妹妹,也就是伊丽莎白给他认识。

然而达西并不领情,只是冷漠地说:她还可以,但也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
伊丽莎白本就对达西没有任何的好感,但生性活泼调皮的她还是把偷听到的话讲给朋友卢卡斯小姐听。
舞会结束后,贝内特太太一刻不停地向自己的丈夫描述舞会上的情境,强调全场只有简被邀请了两次,宾利小姐们对简也另眼相看。
贝内特太太得意地讲述着,仿佛已经确定宾利先生一定会娶简为妻。当然,她提到了那个不可一世的达西先生,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厌恶。
伊丽莎白则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姐姐这么漂亮,被邀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姐姐总是太容易对他人产生好感,看不到别人的短处和伪装。
伊丽莎白则看出了宾利姐妹的傲慢,也看得出姐姐已经爱上宾利,但庆幸的是姐姐没有将心意表露出来。
达西先生一开始带着吹毛求疵的眼光看伊丽莎白,但接触几次之后,她乌黑的眼睛、轻盈的体态、落落大方和爱打趣的性格吸引了他。
他开始希望进一步了解她,总是留神她与别人的谈话。

他的行为在卢卡斯爵士举办的舞会上引起了伊丽莎白的注意,但是达西先生之前的傲慢和后来别扭不自然的表现让伊丽莎白怎么都想不到,这是出自他对自己的好感。
舞会上,达西整晚都闷闷不乐。卢卡斯爵士为献殷勤,打算将伊丽莎白介绍给他当舞伴。
然而伊丽莎白拒绝了,她还记得这位傲慢先生不愿和自己跳舞的事情。但是达西并没有难过。
后来宾利先生的妹妹过来找达西谈话,达西对伊丽莎白自然流露的称赞让宾利小姐发觉了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慕。

内斯菲尔德庄园送来一封信,宾利小姐邀请简共进晚餐。
贝内特太太在即将下大雨的天气里,坚持让简骑马前往。因为他已经打探到宾利先生的马车另有用处,无法送简回家,想要借此创造让简留宿的借口。
简无奈之下只好骑马赴约,并如母亲所盼望的那样,因淋雨生病,而不得不滞留在内斯菲尔德庄园。
第二天,得知姐姐生病的伊丽莎白十分担心,步行三英里,前往探望。下过雨的道路泥泞不堪,伊丽莎白的衣裙被泥土沾满。
她略显狼狈的到来,引起了内斯菲尔德庄园所有人的惊讶。

对于妹妹的到来,简非常高兴,现在的她是最渴望亲人的陪伴。
伊丽莎白直率的行为让达西刮目相看,从而更加去注意这个特别的女孩。
但是这个行为却引起了宾利小姐的嘲笑。当然,伊丽莎白只关心姐姐简的身体,对旁人应对泰然。
在内斯菲尔德暂住的日子中,伊丽莎白发现,真正关心姐姐的只有宾利先生,而宾利小姐,表面殷勤,实际并不在意。
这让伊丽莎白重新讨厌起这些傲慢的贵族们来。
宾利小姐在察觉达西对伊丽莎白的感情后,处处加以嘲讽,她和姐姐拿伊丽莎白沾满污泥的衣裙和不得体的家人开玩笑。

相反,宾利和达西却觉得伊丽莎白是个美丽善良的姑娘。
这天,刚刚照看完姐姐的伊丽莎白拒绝了宾利小姐打牌的邀请,打算看书,但又被他们的对话吵得没有心思,便索性走到牌桌前看他们斗牌。
宾利小姐在达西面前极力恭维他年幼的妹妹,又讨论如何定义女人多才多艺。宾利认为,现在的年轻姑娘很是努力,个个都把自己锻炼的多才多艺。
达西则有自己的见解,认为除了具备基本的条件之外,女孩们还应多读书,有卓越的见识。
话题争论之后,伊丽莎白离开客厅,宾利小姐借机在达西面前贬斥伊丽莎白不够优雅,但达西对此毫无反应。

简的病越来越严重,伊丽莎白担忧不已,写信让母亲过来。
很快,贝内特太太带着两个小女儿来到内斯菲尔德庄园,她发现简的病没有那么严重。
但贝内特太太对宾利解释说没想象到女儿的病会如此严重以至于不能挪动,希望多住几天。她希望女儿能借机与宾利先生有所发展。
宾利当然愿意。
在随后的聊天过程中,贝内特太太无知低俗的表现让伊丽莎白很是脸红。
达西给妹妹写信时,宾利小姐不停地在他身边打转,而达西却爱理不理,伊丽莎白在一旁饶有兴致的听着两人奇妙的对白。
宾利说,自己有时念头转得太快,常常来不及写下来,让读信的人不知所云。
伊丽莎白说宾利太谦虚,达西则认为这是在拐弯抹角的自夸,其实宾利没有自己的主见。
伊丽莎白则认为这是宾利先生不任性的表现,两个人就此展开了一番辩论。
达西请宾利小姐和伊丽莎白为自己演奏钢琴,伊丽莎白拒绝了。
她在宾利小姐演奏时在一旁翻阅着琴谱,却发现达西总是望着自己,但她丝毫没有想过这是出于达西对自己的爱慕,而是认为刚刚争论后傲慢的鄙视。

过了一会,达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伊丽莎白回答说:如果他希望自己答应,然后再借机嘲讽自己的低俗并准备借此得意的话,那么,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拆穿别人的诡计是自己的爱好,并表示,自己会说不喜欢跳苏格兰舞,好让达西不敢蔑视自己。
达西却回答说:果真不敢。
这下,到让伊丽莎白愣住了。本来还打算让对方难堪的伊丽莎白突然觉得达西让人捉摸不透。
而此时的达西心却想着,如果不是她那些举止粗俗的亲戚,自己真的会喜欢上伊丽莎白,那可就危险了。
宾利小姐见此情形,敢怒不敢言地祈求伊丽莎白马上走。

伊丽莎白聪明机智,有胆识有远见,并善于思考,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说,很难能可贵。
而达西,作为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如此显赫的地位使他形成了天生的傲气,正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忽略了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雅,是位真正的青年才俊。
现在在婚姻的选择上,许多单身男女都不得不听命于父母安排的各种相亲,根本不关心自己孩子的想法,一心只想该嫁的嫁,该娶的娶。
当然,也有很多思想独立的人,想拥有自己的生活,就像伊丽莎白一样。可又有多少人是宾利小姐呢?
现在社会中,不乏想要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有女人,更有男人。他们大多聪明,漂亮,甚至有些还很讨人喜欢。
可是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他们对婚姻所耍的手段呢?
第二天:有多少婚姻,可以刚好嫁给爱情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的傲慢先生和偏见小姐终于如期见面了。因为姐姐生病,伊丽莎白也暂时住在宾利的内斯菲尔德庄园。
随着了解的加深,英俊优雅的达西似乎对聪敏的伊丽莎白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他自己却没有察觉,甚至认为爱上如此出身的女孩是可怕的事情。
那么,他们之间会有哪些有意思的碰撞呢?

简很快痊愈,姐妹俩打算回家了,达西不由得松了口气,因为伊丽莎白再待下去,自己对她的爱慕就会被发现,这是他不愿意的。

宾利小姐处处和伊丽莎白作对,炫耀自己的美貌与才华,但伊丽莎白不卑不亢,应对自如。
她还想着攀上达西的地位和财产,达西却对此不屑一顾。
这天早上,贝内特先生让太太准备好一点的午饭。
他的表侄柯林斯来信说自己受公爵凯瑟琳夫人的垂爱,成为一名教士,并会在这天前来拜访,顺便谈继承遗产一事。
贝内特先生有五个孩子,但都是女儿,财产依法要由表侄继承。
柯林斯表示,作为给贝内特小姐们的补偿,他打算向其中一位求婚,这次来,实际上是挑选妻子的。
午饭时候,柯林斯准时到达。他二十五岁,高高的个子,有一点胖,十分拘泥礼节。
他一直恭维着所有人,连客厅的家具都赞美了一遍,但似乎并不讨喜。
贝内特先生想,这位表侄确实如以往一样荒谬,有趣得很。
柯林斯虽然受过教育,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守财奴父亲的教导下度过的。如今生活过得悠闲,不免自视甚高,却又表现得谦卑顺从。
他现在收入可观,想要在贝内特府上找一位太太,本来看中了大女儿简,但贝内特太太跟他说简很快就要订婚了,所以他决定选择伊丽莎白。
贝内特的小姐们打算到麦里屯走走,贝内特先生不愿再和柯林斯待在一块,就打发他跟着去。
在麦里屯,几位小姐被一位跟着军官丹尼先生散步的年轻人所吸引。
这位青年名叫维汉,刚被任命为军官,眉目清秀,谈吐动人,很是讨人喜欢。
一行人相谈正欢时,达西和宾利骑着马从街上过来。宾利看到贝内特的小姐们便过来打招呼。
达西把眼睛从伊丽莎白身上挪开时,看到了维汉,两人都大惊失色,维汉按了按帽子,达西则勉强回了个礼。
伊丽莎白注意到了这点,很是诧异,完全想不通这两人的表现。很快,宾利和达西便骑着马走了。

几日后,贝内特小姐们与柯林斯应邀参加牌会,在麦里屯的菲利普斯家里,也就是小姐们的姨母和姨夫。
维汉也在,他在伊丽莎白身旁坐下,聊着平常的话题。伊丽莎白对他很有好感,闲谈中还从维汉口中得知了他与达西的关系。
维汉说他们从小就认识,在哈福德郡没有一个人喜欢达西傲慢的气派。
两人关系很不好,但维汉认为自己没必要躲着他,他要让别人知道达西对自己的恶劣行径。
维汉说,他的父亲是老达西先生的管家,对财产管理有方。
老达西先生对维汉非常疼爱并在遗嘱上说明将给他一个牧师的职位。但老达西先生去世后,达西马上剥夺了他的这一权利。
伊丽莎白听完维汉的讲述无比震惊,她没想到达西如此阴险,内心对达西更加厌恶,同时又对维汉增加了好感。
提到达西的妹妹,维汉说达西小姐小时候很喜欢他,长大之后却不把他放在心上,和她的哥哥一样傲慢。
之后又东拉西扯了些别的话,整个晚上,伊丽莎白和维汉的谈话都很投机。
第二天,伊丽莎白把维汉的话如数讲给简听,简无法相信宾利的朋友如此不堪,她为达西辩白,觉得一定有误会。
伊丽莎白倒觉得宾利是受朋友蒙蔽,维汉并没有捏造。
两个人聊得正起劲,宾利来信邀请她们参加内斯菲尔德庄园的舞会。
贝内特小姐们很高兴,伊丽莎白也是,她想着可以跟维汉跳很多支舞,并能从达西的神情举止中看出事情的真相。
伊丽莎白问柯林斯是否愿意参加,柯林斯毫无犹豫,并邀请表妹陪他跳开场的两支舞。
伊丽莎白没办法拒绝,但她已经觉察出柯林斯想要娶她,这让她觉得扫兴。
舞会上,伊丽莎白一刻不停地寻找着维汉,她还特意打扮了一番,却发现维汉并没有来。
几支舞后,达西来邀请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很意外,不过还是答应了,但随后又开始埋怨自己没有主见的行为。

下一舞曲开始时,达西又来邀请她,两人一时无话,后来,伊丽莎白试着找话题,但简单几句之后便又开始沉默。
这支舞后,伊丽莎白按耐不住问起了关于维汉的话题,达西脸色很是不好,不愿回答。
伊丽莎白心不在焉得问达西,是否一旦与人结怨就无法消除,是否会受到偏见的蒙蔽?
达西不懂她问这话的用意,伊丽莎白解释说自己从别人口中听到关于他的事情,不知道该相信谁。
达西很严肃地表示,这其中一定大有出入,希望伊丽莎白不要先入为主地刻画他的性格,对两人都没有好处。
又跳了一支舞后,两人不欢而散。
柯林斯在舞会上得知达西是凯瑟琳夫人的外甥后,便不停地恭维着达西。
伊丽莎白的母亲则在席上胡言乱语,妹妹曼丽不停地答应别人唱歌的邀约,大出风头。一家子的行为让伊丽莎白十分难堪。

回到朗博恩,柯林斯终于向伊丽莎白求婚了,他说了许多自视甚高的话。
甚至帮伊丽莎白计算了贝内特先生过世后她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和自己将继承的遗产。
当然,被伊丽莎白果断拒绝了。
柯林斯却自欺欺人地将伊丽莎白的拒绝看成是欲擒故纵的手段,他认为表妹只是出于羞怯。

他一五一十的将谈话内容告诉了贝内特太太,贝内特太太吓了一跳,她找到丈夫,希望能劝伊丽莎白嫁给柯林斯。
贝内特先生并不认同他们结合,贝内特太太只得与柯林斯解释了一番,柯林斯才打消了念头。
有趣的是,恰巧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威廉爵士家的卢卡斯小姐来访,柯林斯马上将目标转移到她身上。
而卢卡斯也很有礼貌地陪柯林斯说话,这让大家松了口气。
宾利小姐来信告诉简,她们一家人已经离开内斯菲尔德庄园到城里去了,再也不打算回来。伊丽莎白对他们的突然迁走感到惊奇。
信上还说,宾利先生很有可能娶达西的妹妹,这让简十分伤心。
伊丽莎白并不认同宾利小姐的说法,大家都看得出宾利对简的感情。

她劝姐姐不要受宾利小姐的挑拨。简表示,即使宾利小姐反对,她也不会犹豫。
但如果这个冬天宾利没有回来,那么她也就不再抱有幻想。
伊丽莎白则一点也不担心宾利先生不会回来。听了妹妹的话,简乐观多了。
贝内特家应邀前往卢卡斯府上,伊丽莎白向卢卡斯小姐夏洛蒂道谢,感谢她整日陪着柯林斯谈话。

夏洛蒂表示为朋友效劳很乐意,但伊丽莎白不知道的是,夏洛蒂是有意逗引柯林斯跟自己谈话,免得他再去向伊丽莎白献殷勤。
第二天,柯林斯溜出朗博恩,到卢卡斯家向夏洛蒂求爱,他说了一大堆甜言蜜语,两人很快就谈妥了。
柯林斯让夏洛蒂尽快择定吉日,她也满意地答应了,但其实完全是为了柯林斯即将继承的那份财产。
卢卡斯夫妇也很满意,他们甚至盘算着贝内特先生还有多少年可活。
夏洛蒂很镇定,虽然柯林斯并不讨人喜欢,但她对婚姻本就不抱什么大的期待。
大凡家境不好又受过一定教育的女子,总是把结婚当做一条仅有的体面的退路。
尽管这门婚姻不一定幸福,但夏洛蒂觉得总算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依靠,日后不至挨冻受饥。唯一的担忧是该怎样向伊丽莎白解释。
她把同伊丽莎白的交情看得比任何人都重要。

维汉凭着巧妙的奉承和英俊的外表迷惑了伊丽莎白,而聪敏过人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宾利小姐辩驳,却也被维汉牵着鼻子走。
其实并不能就此说明她愚蠢,只是达西傲慢无礼的印象早已在她心里根深蒂固。
古往今来,婚姻对女人的意义并未减弱,而结婚对象的挑选也显得尤为重要,家世门第、人品性格,样样需要考虑。
恋爱和婚姻成了两军对垒,浓情蜜意却又时刻关注敌军动向。
那么,现实中的婚姻都必须如此吗?
第三天:好的爱情,是灵魂的门当户对
昨天我们读到,伊丽莎白认识了年轻帅气的维汉并产生好感,而维汉对达西的描述让伊丽莎白加深了对这位傲慢先生的误解。
柯林斯对表妹求婚不成,转战卢卡斯小姐,同为中产阶级家庭的卢卡斯一家对这门婚事十分满意。
宾利和姐妹们不告而别,启程去了伦敦。
如此一来,故事的几位男女主角们纷纷失去了发展下去的机会。那么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故事又将如何发展?

夏洛蒂将与柯林斯订婚的消息告诉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惊得大叫起来:“那怎么能行!”
夏洛蒂慌张了一下便恢复常态。伊丽莎白也意识到自己的失礼,她克制自己并预祝他们幸福,两人别扭得待了一会,夏洛蒂便离开了。
好友的决定让伊丽莎白很难过,她无法理解夏洛蒂的选择。
卢卡斯爵士宣布订婚的消息时让贝内特家的人都觉得诧异。贝内特太太气坏了,而夏洛蒂和伊丽莎白之间也有了隔阂,无法像从前一样推心置腹。
宾利小姐来信说她们决定在伦敦过冬,并为哥哥临走时的不告而别道歉,接着便在信里通篇赞美达西的妹妹,认为哥哥很有可能跟她结婚。

希望破灭的简很伤心,伊丽莎白得知后愤怒不已,埋怨宾利身边那帮人害她姐姐伤心。她心里依旧认为宾利是钟情姐姐的,只是容易被他人左右。
简说希望母亲以后能够少提起宾利先生,这样过些时候便会将他忘记。并说自己不应该心存幻想,更不应该怪谁。
伊丽莎白觉得姐姐太善良,什么都为别人着想,不会说别人一句坏话,而自己不一样,真正喜欢的人没几个,她认为人都是见异思迁的。
但最近发生的事让她觉得莫名其妙。
对于夏洛蒂的婚姻,简劝她说:人的处境和秉性不同,应该学会体谅,顾全大家。
伊丽莎白却不信夏洛蒂真爱上柯林斯,那个表兄自高自大,是个心胸狭窄的蠢汉。只有头脑不健全的人,才会嫁给他。

简觉得妹妹说得太过火,接着提出之前的话题,让伊丽莎白不要怪罪宾利先生,否则会使她更加感到痛苦。
伊丽莎白说,即使没有存心做坏事,缺乏果断一样能害人,她觉得,宾利姐妹之所以操纵宾利,是希望他和出身显赫的女人结婚。
夏洛蒂是个小角色,她的母亲卢卡斯太太和贝内特太太一样,是个市井小民,盼着女儿嫁入豪门,从此摆脱贫困。
所以无论她如何像伊丽莎白一样读很多的书,也褪不掉与生俱来的市侩之气,毕竟她没有一位像贝内特先生那样的父亲。所以,夏洛蒂迅速和柯林斯订婚了。

贝内特太太的弟弟加迪纳先生和弟媳来到朗博恩过圣诞节。
加迪纳先生是个通情达理的绅士,在个性、教育程度方面都比他的姐姐要好很多,而加迪纳太太也是个和蔼优雅的女人,外甥女们都很喜欢她。
简和伊丽莎白跟她很亲,常进城去她那待一阵子。
伊丽莎白同加迪纳太太谈论了简与宾利的事,并说,现在的局面让姐姐很是伤心。
加迪纳太太认为简的性子不容易一下子忘记这件事,换个环境也许会好一点,让简到自己家住一阵子。简也乐意得接受了舅母的邀请。
加迪纳夫妇在朗博恩待了一个星期。
期间,加迪纳太太觉察到伊丽莎白对维汉的喜欢,她善意地劝告外甥女,让她小心跟这种没有财产基础的人谈恋爱。
伊丽莎白表示她并没有爱上维汉,只是他在所认识的人中是最可爱的一个,自己会慎重的。

简随舅父母到伦敦之后,时常与伊丽莎白通信。
在最近的一封信中,简告诉伊丽莎白,她终于看清了宾利小姐的冷淡无情,认为妹妹的看法没错。宾利小姐直到两个星期后才来看她,只待了片刻便走了。
这封信让伊丽莎白很难受,但想到姐姐至少不用再受宾利小姐的欺蒙,又高兴起来。
加迪纳太太写信与伊丽莎白谈论关于维汉的话题,伊丽莎白回信告诉她维汉已经爱上别人,原因只是那位姑娘可以使他获得一万英镑的巨款。
但自己并没有因为维汉追求物质享受而怪他,反而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她告诉舅母,她现在深深相信自己根本没有爱上维汉,不然不会这样无动于衷。两个妹妹对维汉的缺点却很是计较,她们俩在人情世故方面还幼稚得很。

三月来临的时候,伊丽莎白打算履行跟夏洛蒂的约定,前往汉斯福去看望她,顺道也到伦敦探望简,简对妹妹的到来非常高兴,家里一片欢声笑语。
晚上到戏院看戏,伊丽莎白在舅母身边坐下,她们谈到宾利小姐来访的情形,最后谈到维汉抛弃伊丽莎白的事。
伊丽莎白对这件事并没有感到生气,并衷心地祝福维汉和那位姑娘。看完戏后,舅父又邀请她参加他们的夏季旅行,这让伊丽莎白很开心。
伊丽莎白来到柯林斯家,柯林斯和夏洛蒂很亲切地欢迎了她。伊丽莎白发现表兄依旧拘泥礼节,并得意地夸耀着自己房子的种种。
夏洛蒂则很享受自己打理房子的乐趣,将家里布置得很精巧,对自己的丈夫倒并不是很在意。
柯林斯一行人应邀来到罗新斯,凯瑟琳母女在起居室里接待了他们。凯瑟琳夫人身材高大、五官清晰,也许年轻时很好看。但她并不十分客气,音调总是高高在上。
跟维汉形容的一样,伊丽莎白心想。她把目光转到凯瑟琳小姐身上,凯瑟琳小姐长得单薄瘦小,五官并不难看却也不起眼,跟她的母亲没有半点相似之处。
凯瑟琳夫人向夏洛蒂提供了一堆关于料理家务的意见。伊丽莎白很快发现,这位贵妇人喜欢支配别人,连小事都不轻易放过。
凯瑟琳夫人虽然不知道伊丽莎白与柯林斯家的关系,但是问了她许多事情,对贝内特家也提出很多意见。
最后,凯瑟琳夫人问她的年龄,伊丽莎白回答说自己有三个成人的妹妹,心想这样的话总不会再要她说出年纪了吧。
这个回答让凯瑟琳夫人很惊讶,敢于跟这种没有礼貌的富贵太太开玩笑,伊丽莎白觉得自己恐怕是第一人。

复活节前一个星期,达西来到罗新斯府上,还带来自己的表兄福斯威廉上校。
得知消息的第二天,柯林斯便去拜会两人,还把两位贵宾请回来做客。
福斯威廉上校大约三十岁左右,人长得不是很出众,不过从仪表和谈吐来看,倒是个地道的绅士。
达西依旧是老样子,伊丽莎白只是对他行了个屈膝礼,一句话也没说。
福斯威廉上校很快跟大家攀谈起来。
达西却是讲了几句便独自呆着。过了一会儿想到礼貌问题,便向伊丽莎白问好。
伊丽莎白想探探他的口风,便说简最近三个月都在城里,问他有没有碰见过自己的姐姐,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
伊丽莎白觉得他回答这话时有点慌张,便没有再谈下去。

复活节这天,柯林斯一家应邀来到罗新斯。福斯威廉上校很高兴,因为他和伊丽莎白谈得很投机,他们谈到肯特郡,谈到哈福德郡,谈到旅行和家居等等。
他们谈得兴致勃勃,引起了凯瑟琳夫人和达西的注意。凯瑟琳夫人便问他们在谈什么,但态度傲慢无礼,这让达西觉得丢脸。
喝过咖啡后,伊丽莎白应福斯威廉上校的请求,弹钢琴给他听。达西默不作声地走过来,伊丽莎白说他想要吓自己。达西却说她总喜欢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
伊丽莎白听到这样的形容,高兴得笑起来,对福斯威廉上校说,她本想在这里骗骗人,结果被达西拆台,看穿她真正的性格,并说要把在哈福德郡遇见达西的一些倒霉事说出来。
达西微笑道,我才不怕你呢。福斯威廉上校也笑着表示很想知道达西面对陌生人的样子。
伊丽莎白说她是在舞会上第一次看到他,他整晚只跳了四支舞,当时男宾很少,而女宾没有舞伴闲坐一旁的人却不少。达西解释说因为当时谁也不认识。
两个人就这样你来我往地拌着嘴,直到凯瑟琳夫人派马车送他们回去。

很多女人都试图用婚姻让自己重生。夏洛蒂或许觉得自己受够了贫穷,所以就算没有爱情,依然选择和柯林斯订婚。
而柯林斯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他以为拥有房子,金钱,土地,就自然会有爱情,当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绝后,或许有一些失落,但并不是失恋。
所以夏洛蒂和柯林斯是一类人,一个想要得到,一个只想炫耀,即便没有爱情。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个夏洛蒂和柯林斯,没有爱情地生活在一起,没有刻骨铭心,也没有痛并快乐着。
曾有人说“女人嫁给谁都会觉得后悔”,嫁给爱情的最终败给了生活,嫁给物质的最终饱尝寂寞滋味。那么,究竟有没有真正完满的选择呢?
第四天:学会吵架,是情侣相处的必修课
昨天我们读到,伊丽莎白到表兄家小住并偶遇达西,而此时的达西却想着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意才更加妥当。
但达西的傲慢并没有随着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慕而消失,这又会引起什么样的趣事呢?让我们继续今天的共读。

这天早晨,伊丽莎白正在表兄家给简写信。达西突然来访,两人聊了几句关于罗新斯的情形后,便无话可说。
为了打破僵局,伊丽莎白聊起他和宾利先生匆匆离开哈福德郡的事情。达西表示如果宾利找到合适的房子,应该就会退租。
伊丽莎白从谈话中没有挖掘到什么信息,便又换了一个话题,两个人聊起了柯林斯和夏洛蒂。
谈到关于娘家的距离时,达西说,伊丽莎白太留恋哈福德郡,不愿走远,让她不要有那么重的乡土观念,她总不能一辈子待在朗博恩。
伊丽莎白听了不免神色诧异,达西也觉出了异样,便将椅子拖后,离她远一些。两人又聊了肯特郡这个村庄,但彼此都很冷淡,措辞简洁。
夏洛蒂回来后,看到两人促膝谈心的情形,感到惊讶。
达西走后,夏洛蒂便向伊丽莎白说出心中的想法。她认为达西是喜欢伊丽莎白的。
伊丽莎白却不以为然,将两人刚才相顾无言的情形告诉了夏洛蒂,得出达西是纯粹因为无聊才过来的结论。
之后达西和福斯威廉上校常常到柯林斯家来。
福斯威廉上校过来,大家都很清楚是因为对姑娘们尤其是对伊丽莎白的喜欢,但达西来的原因就让人捉摸不透了。
伊丽莎白在花园散步时好几次偶遇达西,第三次见面时他还问了一些在伊丽莎白看来稀奇古怪的问题。一切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这一天,伊丽莎白遇到了福斯威廉上校,两人聊到了达西和宾利。伊丽莎白认为拆散姐姐和宾利的事达西肯定脱不了干系,她越想越气。
为了避开达西,她拒绝了到罗新斯赴茶会的邀请。
表兄和夏洛蒂都去参加茶会了,伊丽莎白待在家里准备把简的所有来信再看一遍。达西却突然上门,并激动地把对她的种种好感和盘托出。
他一方面滔滔不绝地诉说深情,另一方面却又说了很多傲慢无礼的话。
他觉得伊丽莎白身份低微,自己是在迁就她,尽管一再克制自己的感情,但是依旧没有办法。
他一面表明希望伊丽莎白答应他的求婚,而表情却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尽管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厌恶根深蒂固,但也无法对一个男人的表白无动于衷。开始的时候,她体会到达西的痛苦和不安,然而后面的话却让她的怜惜转而化为愤怒。
伊丽莎白竭力镇定下来,听他讲完,回答说自己对于他的求婚并没有感激,也不稀罕他的抬举,希望此事就此打住。
达西听到这话后气得脸色铁青,之后又故作镇定地质问伊丽莎白自己为何会受到这样没有礼貌的拒绝。
伊丽莎白说他明明存心要触犯她,侮辱她,嘴上却偏说为了喜欢她,违背自己的意志和理性,这难道不是没有礼貌?
抛开这些不讲,假使自己对他有好感,然而一个毁了姐姐幸福的人,又怎么能打动她的心?
达西听到这些,没有显出一点悔意,他不否认自己做过的事,甚至为此感到得意,觉得是为朋友尽了一份力。
伊丽莎白对达西说,自己不仅是在这件事上厌恶他,还有关于他伤害维汉的事。
达西听到这话,立刻没了刚才的镇定。他说如果自己一开始就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再耍些手段恭维她,现在也不会被苛责,他只是不屑于这样做而已。
伊丽莎白越听越气愤,告诉达西,他的狂妄自大就是自己对他不满的原因。一气之下对达西说出,在天下男人中自己最不想嫁给他。
达西听完十分震惊但又很快冷静下来,他对耽误了伊丽莎白这么多时间表示抱歉,祝她幸福之后匆匆走了。
伊丽莎白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内心纷乱无比,回想着刚才的争吵,十分烦乱。
第二天早上,伊丽莎白到花园散步的时候,遇到达西。达西交给她一封自己写的信,在信上,他解释了两件事。
一是关于简和宾利的事情。达西说:他发现他的朋友真正爱上了简,但简却表现得并没有钟情于任何人的样子。
虽然接受宾利的殷勤,却没有回报同等的感情,便以为她尽管性格柔和却不容易动心,如果观察有误的话,他表示抱歉。
除此原因外,还有门不当户不对,贝内特家人一些有失体面的做法让达西觉得他一定要阻止这门婚姻。
第二件事关于维汉。达西说,维汉的父亲是个让人尊敬的人,为他们家尽心尽力,所以他的父亲老达西先生对维汉很宠爱,供他上学,还打算给她一个牧师的职位。
但达西后来却察觉到,维汉为人放浪不羁,恶行重重。

在老达西先生去世半年之后,维汉写信给他表示不想当牧师,要放弃这个权利,希望达西给他实际的经济利益。达西答应了,给了他三千磅。
维汉很快就将这些钱挥霍光了,又想要回来当牧师。
在遭到拒绝后,他便从达西的妹妹那里下手,耍手段打动她的心,让她答应跟自己私奔,从而得到她妹妹将会继承的遗产,幸亏被达西提前发现并阻止了。
伊丽莎白读到这封信,震惊的心情可想而知。她一开始认为达西在撒谎,可是等到镇定下来,推敲每句话、每个情节,她才发现自己以前疏忽的种种细节。
她突然觉得自己总是太盲目,对人存了偏见,不近情理。她开始反省自己,觉得自己的偏见和无知无助于明辨是非。她左思右想,重新思考很多事。
达西和福斯威廉上校第二天一早便离开了福新斯。
听说达西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伊丽莎白独处的时候,翻来覆去地想达西那封信。想到以前那样错怪他,她的气愤就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她为他的沮丧感到同情,为他的爱慕心存感激,虽然依旧无法产生好感,但达西的性格开始引起她的尊敬。并不禁为自己以往的行为感到苦恼和悔恨。
伊丽莎白在表兄家度过了最后一个星期,便又回到加迪纳舅舅家。简的气色很好,伊丽莎白打算回到朗博恩再跟姐姐说达西向她求婚的事。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简和伊丽莎白回家了,两个妹妹在哈福德郡的一个小镇迎接他们。从妹妹口中得知,维汉最后并没有同那位小姐结婚,两人不了了之。
伊丽莎白向简讲述了达西向自己求婚的事情。
简虽有些诧异,但她认为妹妹被任何人爱上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只是为达西惋惜,认为他不该以那种不得体的方式来倾诉衷肠。
接着伊丽莎白又将达西和维汉的事告诉她。简惊呆了,她没想到有这样邪恶的人。
善良的她想找个两全的理由为维汉开脱,但伊丽莎白不这么认为。她更偏向相信达西,认为维汉和达西两个人虽然在性格方面都有非常欠缺的地方,但是一个把好露在外面,一个把好藏在里面。
关于维汉的真正面目,两姐妹商量之后决定不说出去,维汉马上要离开这里了,真面目如何也已经与她们无关。

至于信里说起的有关宾利的事,伊丽莎白还没有对姐姐说起,她发现姐姐依旧没有忘记宾利。简的年纪和秉性让这份感情比起初恋还来得更加坚贞不渝。
伊丽莎白回到家的第二个星期,驻扎在麦里屯的民兵团过了这个星期就要出发到百里屯去了。
弗斯科团长的太太邀请莉迪亚同行,这意味着可以同那些军官们在一起,莉迪亚高兴极了。
伊丽莎白觉得莉迪亚跟团长太太去到那充满诱惑的地方很是荒唐,她把莉迪亚日常举止失体的地方都告诉父亲,暗地里让父亲阻止她。
贝内特先生却认为莉迪亚到百里屯去可以受些教训,而没有财产的她,再坏也是坏不到哪里去的。最终莉迪亚还是跟着弗斯科太太去了百里屯。

不可一世的达西终于对伊丽莎白表白却遭到无情拒绝,这也使得她对他的偏见全部显露出来。
不管是关于维汉的谎言还是其他,都让达西相当沮丧,但他留下的那封信却挽回了局面,伊丽莎白知道自己误会了达西,深感自责和内疚。
可见对人和事情的定位要遵从自己的本心,不要人云亦云,俗话说,三人成虎,谣言带来的偏见是多么可怕。
傲慢与偏见让两位主人公一直错过,他们最终能够打破重重阻碍吗?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
因为伊丽莎白的偏见,达西的傲慢,加上谣言的破坏,两个人之间一直存在误会。你是否因为偏见,或心里的固执不肯解释而错过什么呢?
第五天:爱对了人,你才会变得更好
昨天我们看到达西终于向伊丽莎白表白但遭到了拒绝,而事后误会的消除让伊丽莎白充满了愧疚。维汉婚事的变化让伊丽莎白明白自己并没有爱上他。
宾利还是没有消息,简的一片痴心得不到回应。
感情逐渐明朗的年轻人们还将面临怎样的困惑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共读。

七月的时候,伊丽莎白如约跟着加迪纳夫妇开始了惬意的德比郡夏日旅行。

德比郡有一个小镇叫蓝白屯,加迪纳太太曾经住在那里,而离蓝白屯不到五英里有一处著名的彭伯里庄园,是达西住的地方,加迪纳夫妇提出去参观。
伊丽莎白担心会遇到达西,不免尴尬,后来得知达西并不在家,便放下了心。
来到彭伯里的庄园,这里的每一处景色都让伊丽莎白赞叹不已,富有自然情趣的地方让她喜欢极了,她不禁想,在彭伯里当个主妇或许也不错。
一位端庄礼貌的管家奶奶带着他们四处参观,言谈中一直称赞自己的小主人。
她说她这一辈子都没听达西说过一句重话,达西是个脾气好、度量大的孩子,跟老达西先生一样体贴穷人,佃户和佣人没有一个不称赞他的,他对自己的妹妹也极好。

伊丽莎白听着管家奶奶的话,心里翻腾起不一样的感觉。不论是作为兄长,还是庄园主人,他无疑都做得很好,足见他品性优良。
参观结束之后,伊丽莎白一行人告别管家奶奶正准备离开,他们穿过庄园的草地,在一条河边遇到了达西。
突然的相遇,让彼此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两人脸上都涨得通红。
达西很快镇定下来,有礼貌地问候。伊丽莎白却慌张得不敢抬头看他,闯到这里让达西发现,让她感到很窘迫。

但其实达西也是心慌意乱,他的声调不像过去那样从容,问的问题没有逻辑,语无伦次,最后说不出话来。
他沉默着站了几分钟,突然又像是定了一下心,这才告辞而去。
伊丽莎白对这次的偶遇感到羞愧和懊恼,她觉得达西肯定看不起她,拒绝了求婚又自己送上门去。
但同时,达西的转变也让她很惊讶,这次邂逅,他的态度很是谦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回去的路上,伊丽莎白心不在焉,想知道达西在想些什么,又是怎么看她的,对自己是否还有好感。
她不知道达西见到她是痛苦多于快乐,还是快乐多于痛苦。

没有想到的是,在回旅店的路上又碰到了达西,他礼貌周到地请伊丽莎白将身边的亲戚介绍给他。伊丽莎白很是惊讶,因为当初他曾是那样傲慢得看不起他的亲戚。
伊丽莎白一面介绍,一面偷偷瞄他,看他有没有表现得不耐烦而想要急着走开。
达西非但没有走开,反而跟他们一块走回去,路上还跟加迪纳先生攀谈起来。

伊丽莎白很高兴,同时也在猜测,难道是为了自己才把态度放的这样温和?还是因为自己骂了他一顿,让他幡然醒悟?
伊丽莎白同达西走在一块的时候,达西告诉她,自己的妹妹想要认识她,问她是否愿意赏脸。
这让伊丽莎白受宠若惊,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但她立刻意识到达西小姐想要认识她无非是出于哥哥的怂恿,这一点,让她感到满意。
两人走在草地上,大谈特谈马德洛克和葛沽的景色,很是投机。不过,这场知心密谈还没结束的时候,伊丽莎白的心就已经慌了。
回到蓝白屯的当天上午,伊丽莎白从窗口看到了达西带着妹妹来访。
她开始坐立不安,怕达西在妹妹面前将她捧得太高。她越是想要讨人喜欢,反而越是担心自己没有讨人喜欢的本领。
达西兄妹走进旅馆,大家郑重其事介绍一番。达西小姐身材比伊丽莎白大一号,却也是谦和文雅,讲话不多。
达西正告诉伊丽莎白宾利也要来拜访的时候,宾利就到了。
他对这次重逢表现得很喜悦,容貌谈吐跟以前一样和善可爱。
伊丽莎白见他总是谈起跟简有关的话题,便知道宾利对她姐姐依然旧情难忘。

伊丽莎白望向达西,他看上去那么亲切,丝毫不显得高傲,不仅对自己礼貌周到,对她的亲戚也是。她从没见他有过这样极力想要讨好别人的神情。
客人们待了半个多钟头,临走时邀请加迪纳夫妇和伊丽莎白在回程前到彭伯里做客。
显然,现在的达西已经改头换面,一方面认识到自己之前的傲慢是多么让人讨厌,一方面努力想获得伊丽莎白的好感。
而现在的伊丽莎白早就不讨厌他了,相反,他的许多高尚的品质让她心生敬意。
想到自己曾经意气用事地拒绝并错怪过他,他却不计较,曾经那么高傲的一个人,愿意为了爱而改变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深深得打动了伊丽莎白的心。

回到蓝白屯的第三天,伊丽莎白终于等到了姐姐的来信,信上说了一件出人意料极其严重的事。妹妹莉迪亚与维汉私奔了。
两人在星期六晚上十二点走的,给弗斯科太太留下一封信,表示他们打算去英格兰。

但丹尼军官认为维汉不会去那里,也并不打算跟莉迪亚结婚。弗斯科上校听了大为惊讶,赶忙从百里屯出发,希望能追到他们,却是无功而返。
简说家里乱成一团,母亲呼天抢地并最终病倒,父亲则一言不发,毫无办法,情况万分紧急,她希望伊丽莎白能找到舅父帮忙。
伊丽莎白看完信后脸色苍白,急匆匆地准备去找舅父,刚好在门口遇到达西。

达西看到她慌乱的神情,便安排佣人去找加迪纳夫妇,自己留下来照顾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难过得直掉眼泪,将妹妹与维汉私奔的事说了出来。她认为如果自己当初把维汉的真面目说出来,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事情发生。
达西又惊讶又痛心,在房子里踱来踱去地默默思考着。
伊丽莎白看到他这副愁容,心想自己家的丑闻只会让达西越来越看不起自己,她觉得两个人已经没有可能了,这时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真心真意地爱上了他。
达西告诉伊丽莎白,希望能够帮助到她,匆匆告别后先离开了,伊丽莎白则在家心急如焚地等着舅父回来。
加迪纳先生回来后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答应会极力帮忙,并说他们将即刻收拾行李前往朗博恩。
三人终于在第二天中午到达。贝内特先生已经去了趟伦敦,但并没有带回什么有用的消息,贝内特太太只是不停地抱怨。

加迪纳太太表示会尽力帮忙,明天就启程到伦敦寻找莉迪亚,让大家不要着急。
两个妹妹曼丽和吉蒂一个在读书,一个在化妆,完全看不出对这件事情的担忧。
伊丽莎白和简聊着这件事情的所有细节。
事情毫无进展,而且现在整个麦里屯的人都在说维汉的坏话,说他在当地每一个商人那里都欠下一笔债,说他诱骗妇女。听到这些伊丽莎白和简的心都凉了。
加迪纳先生两天后来信,表示他和贝内特先生在伦敦没有打听到莉迪亚的消息,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维汉踪迹的信息。
据说是因为他在百里屯欠了一千多英镑的债无法偿还,所以要保密自己的行踪。而因为事情毫无进展,贝内特先生这周六就会回家。
贝内特先生回来两天后,加迪纳先生发来一封信,说他找到了莉迪亚和维汉,他们没有结婚,也看不出维汉有想要结婚的念头。
但是如果贝内特先生每年给他一百镑,他便答应结婚。
加迪纳先生思虑再三,代贝内特先生答应了要求,希望贝内特先生能授予他全权处理这件事情的权利,让莉迪亚嫁了是目前最好的结局。
贝内特先生答应了。只是他想,信里所提到的这些钱也许根本不够满足维汉的欲望,如果他拿不到好处,是不可能娶莉迪亚的。
加迪纳先生究竟花了多少钱才让这件事情有了着落,自己以后要用什么办法来还这笔钱。

莉迪亚和维汉终于肯结婚了。简和伊丽莎白两姐妹松了一口气,想到好心的舅舅替维汉偿还债务,帮了他们家这么大的忙,心里满是感激。
贝内特太太知道莉迪亚要结婚之后,病即刻痊愈了。
她没有考虑女儿能否得到幸福,也没有因为她行为失检而觉得丢脸,只是迫不及待要出门,把这件事情告诉所有人。

维汉和莉迪亚的私奔终于有了结果,虽不尽如人意但也只能如此,但为什么这件事情会有如此着落,又是什么满足了维汉的欲望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阅读。
在今天的阅读里我们看到,达西像是改头换面了一样,变得亲切温和,礼貌周到,而不是傲慢、高高在上。
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达西,看看现在,达西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呢?
第六天:赴汤蹈火的勇气,都是从爱里得来的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看到维汉与莉迪亚最终有了结果,那么简和宾利,傲慢先生和偏见小姐的结果又会如何呢?

维汉和莉迪亚在伦敦举行了婚礼。
伊丽莎白对这个蠢局讨厌透顶,她躲到房间想着妹妹的处境,莉迪亚结局没有好到哪儿去,可总算没糟糕到不可收拾。
她想着日后妹妹很难得到幸福,也难享受到世俗的荣华富贵,便替妹妹感到难过,但目前,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伊丽莎白很后悔将妹妹的事告诉达西,她觉得这下两人之间更像是隔着一条跨不过的鸿沟了。
她慢慢发现,达西无论是个性还是在对她的理解方面都是一个百分百适合她的男人。
虽然脾气和见解并不完全相同,但一定会让她称心如意。

加迪纳先生又来了一封信,告诉大家维汉已经决定脱离民兵团,成为北方某个将军的骑手,并且远离这一带,前途也颇有希望。
还让贝内特先生把维汉在百里屯一带所有债主的名单给他,他会帮忙偿还,而维汉和莉迪亚行过婚礼后会回朗博恩一趟再去北方。
新夫妇终于来了,只有贝内特太太满脸笑容,贝内特先生板着脸,小姐们也都焦急不安。
伊丽莎白觉得发生了这种丑行,妹妹心里一定很难受。
然而让人生气的是,莉迪亚还是那个莉迪亚,不安分不害羞,撒野吵闹,天不怕地不怕,维汉则始终一副安然自得的样子。
莉迪亚和姐姐们说起结婚的情形时偶然透露了达西参加那场婚礼的事情。
伊丽莎白惊讶极了,想不通达西怎么会参加妹妹的婚礼。
她写信给舅母,希望她能够解答这个疑问。
加迪纳太太很快就回信了,说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达西在得知事情发生的第二天,就动身去找维汉和莉迪亚。
他在城里周旋了好几天,终于打听到维汉的地址,第一件事就是劝莉迪亚改邪归正,赶快回家。
结果莉迪亚固执己见,不肯丢下维汉,坚信两人会结婚。
但达西在与维汉的交谈时发现,他并没有结婚的打算,他之所以从民兵团逃出来,完全是被赌债所逼。
至于维汉为什么不与莉迪亚结婚,是因为他心里还想攀上别的亲事,以便扎扎实实赚进一笔钱。
不过目前情况这样糟,如果有救急的办法,他也未尝不会答应。
达西为了让维汉与莉迪亚结婚,出了很大的力,他好几次约维汉见面,维汉却只是漫天要价。
协商多次,他终于答应了一个合理的数目。
处理好事情之后,达西来找加迪纳先生,将这些事情告诉他,并表示要亲自处理所有的事。
加迪纳先生也希望能出一份力,但最后还是依了达西。
达西说事情弄到这步田地都怪自己没有及时揭露维汉的真面目,因此他这次出面调停,设法补救,实在义不容辞。
加迪纳太太在信上对达西赞不绝口,很是欣赏他的这份担当,也认为达西这么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在看了这封信之后百感交集,她没有想到达西会担起这一切的麻烦,为一个他曾鄙视的女人求情,委屈求全,同一个他极力回避的人常常见面,同他说理,最后还得贿赂他。
伊丽莎白在心里想着他这样做都是为了自己,但又不敢存这份希望。

达西怎么会爱上一个已经拒绝过他的女人,而且他肯定不愿和维汉做亲戚。
但也许,他对她依旧未能忘情,因为在遇到这样一件让她焦急慌张的事情时,他还是愿意尽心尽力替她承担。
莉迪亚能够回来并保全人格,全都归功于他,伊丽莎白不禁为他感到骄傲。
这时维汉走过来,打断了她的沉思。
维汉依旧厚颜无耻地说着谎话,伊丽莎白急于摆脱他,但看在妹妹的份上又不愿惹他生气,只好和颜悦色地跟他说着话。
时间一晃,维汉和莉迪亚离开的日子到了,他们将前往纽卡斯尔。
而这时,有一个好消息传来,那就是内斯菲尔德庄园的主人要回来了。
简听到宾利要回来的消息不禁变了脸色,但随后她对伊丽莎白说这个消息既不使她感到愉快也不使她痛苦,她本身没什么顾虑,只是怕别人闲言闲语。
伊丽莎白不知道怎么跟姐姐说,宾利此行其实是对简未能忘情,却又怕给姐姐无谓的希望。
宾利先生回来的第三天,前往贝内特府上拜访,达西也一起来了。
姐妹两人都坐立不安,各有担忧。
伊丽莎白心神不宁是因为她还没有把加迪纳太太的那封信给简看,也没有勇气向简说明她对达西的感情变化,一家人也不知道达西对她们家的莫大的恩惠。
另一方面,达西这次会来朗博恩也让伊丽莎白感到意外。
她坐在一旁专心做针线,竭力装作很镇定,并大胆地瞄了达西一眼。
只见他神色和往常一样严肃,不像他在彭伯里那么轻松,可能是因为在她母亲面前的关系吧。

简见到宾利的时候,脸都涨红了,不过她还是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既没有显出一丝怨恨,也不过分殷勤。
宾利则又是高兴又是局促不安,刚进来的时候不大跟简说话。
不过不久就越来越殷勤,他发觉简还是像去年夏天一样漂亮,只是不像去年那样爱说话。
简一心只希望让人看不出她和从前有什么两样,她自以为跟以前一样健谈,其实她心思太重,沉默起来自己也没有觉察到。

宾利和达西一走,伊丽莎白便来到屋外溜达。
达西的沉默和冷淡让她心中不快,她不明白,达西对她的舅父舅母都那样和气,怎么对她就是这个样子。
直到星期二,两人再次来到家里吃饭的时候,宾利对简再一次流露出了爱慕之意,这态度真让人高兴。
而达西依旧很少讲话,贝内特太太对他的态度也很敷衍,这让伊丽莎白很难受。
她一心盼望着能跟达西交流,但两个人一整天都没有机会好好说话,不免让她兴致索然。
和妹妹不同,简一整天都过得很高兴,她对伊丽莎白说自己不过是很欣赏宾利的谈吐,没有别的意思,宾利也没有想再博她的欢心。
伊丽莎白笑了笑,并不揭穿姐姐。

这次拜访后没过几天,宾利又来了,这次他是一个人来的,达西在当天动身去了伦敦,十天之内回来。
宾利在贝内特家里坐了一个多钟头,显得很高兴,很快第二天又来了,而且来得非常早,甚至太太小姐们都还没有打扮得当。
对于宾利如此频繁的拜访,大家丝毫没有不快。
宾利样样都讨人喜欢,即使贝内特太太在晚间的家庭聚会上说了很多不知分寸的话,他都不动声色,很有耐心地听着。
他还应承贝内特太太的话,约定明天来跟她丈夫打猎。
宾利准时赴约,与贝内特先生一起消磨了整个上午。
晚上伊丽莎白写完信下楼,看到简和宾利一起站在壁炉前谈得正起劲。看到伊丽莎白后,他们便坐下来一言不发。
伊丽莎白正要走开,只见宾利突然站起来,跟姐姐悄悄说了几句话便跑出去了。
简激动地抱住妹妹,满脸幸福得承认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伊丽莎白向她道喜后,简立刻跑去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

宾利与贝内特先生谈话结束后,来到伊丽莎白面前,她亲切地向姐夫问候和祝贺。
伊丽莎白为他们感到由衷的欢喜,她听宾利讲述着自己的幸福,高兴地谈论着简的种种,就知道他们的结合会很完美。
整个晚上贝内特一家都很愉快,此后,宾利每天都会来报到,他总是早饭也没吃就赶来,一直待到吃过晚饭才走。

而关于之前宾利不告而别的事简也知道了真相,这位善良的姑娘不记仇,谁也没有责怪。
达西为伊丽莎白奔走挽救莉迪亚的情节是小说中的一个高潮,此举终于消解了所有人对他的偏见,从此获得芳心,皆大欢喜。
我们应该相信,爱情终究是美好的。
那么,伊丽莎白究竟是因为达西不再傲慢而开始爱上他?还是本就有好感,只是因为达西的傲慢而无法接受他?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阅读。也欢迎你说说你的想法。
第七天:最高级的恩爱,是两个人都变得更好
今天,我们要共读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了。
上次我们读到简和宾利终于在一起了,达西为伊丽莎白的家事付出了很多。
那么我们的傲慢先生和偏见小姐的故事将有怎样的进展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共读。

在简和宾利订婚后的一个星期,凯瑟琳夫人突然来到贝内特家。
她表现得非常没有礼貌,故意找了个理由让伊丽莎白单独陪她去小树林里散步,伊丽莎白还不知道她来的原因是什么。
凯瑟琳夫人气愤地说自己知道了伊丽莎白和她的姨侄达西订婚的消息。
她认为这是无稽的流言,并表示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要伊丽莎白去向大家辟谣。

伊丽莎白觉得吃惊又深感厌恶,既然认为这是流言本就不必相信,为什么还要不辞辛苦大老远跑来。
她有理有据地指出凯瑟琳夫人话中的不合理,拒绝了凯瑟琳夫人提出的让她答应永远不和达西订婚的无理要求。
凯瑟琳夫人恼羞成怒,出言侮辱,伊丽莎白据理力争,两人最后不欢而散。
凯瑟琳夫人离开之后,伊丽莎白一直心神不安。
她无从想象她和达西要订婚的谣传是怎么来的,自己和达西在一起这件事情只不过有几分希望而已。
她不知道达西和他姨母的感情如何,会不会听从他姨母的主张而看不起她的门第。

如果达西本来就动摇不定,那么这位至亲再规劝他一句,他就会下定决心,再不会为了追求幸福,而贬低自己的身份了吧。
早上,贝内特先生收到一封信,他叫住伊丽莎白,原来信上写的是关于她的事。
这封信是柯林斯写的,他说如果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让他们不要答应。
因为凯瑟琳夫人不会同意这门婚事,贝内特家门户低微,两人结婚有失体统。
贝内特先生一点也不相信达西和伊丽莎白有在一起的可能。
因为之前,达西完全没把女儿放在心上,女儿又对达西厌恶至极。
父亲的话,让伊丽莎白想哭又不得不强颜欢笑,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幻想得太多。
几天之后,达西和宾利来访,一行人出去散步。
等到单独跟达西在一起的时候,伊丽莎白鼓起勇气跟达西说话,她感谢他对莉迪亚所做的一切。
达西自然没想到她会知道,他说这么做更多的是希望伊丽莎白高兴。
接着,他告诉伊丽莎白自己的心愿和情感,并让伊丽莎白老实告诉自己她的心情是否还和四月份一样。
伊丽莎白吞吞吐吐地说,听到他告白的时候,她的心情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她很愿意以愉快和感激的心情来接受他的爱慕。
伊丽莎白的回答让达西感觉到从没有过的快乐,他立刻抓住这个机会,无比热烈地向伊丽莎白倾诉衷肠。
他们边往前走边愉快地交谈。
说起来,双方之所以能突破隔阂,有了这样的结果,反倒要归功于凯瑟琳夫人。
她见过伊丽莎白回去之后,就把来朗博恩所发生的事情一字不差地告诉了达西。
凡是她认为伊丽莎白说的嚣张乖僻、厚颜无耻的话都着重地说了又说。
本想让达西因此而看不起伊丽莎白,没想到却起了反效果。
因为达西了解伊丽莎白的脾性,如果她当真讨厌自己一定会当面显露出来,但她没有,这让达西看到了希望。
达西提起第一次求婚时的情形,那时他痛苦了很久,他永远忘不了伊丽莎白那时所说的话。
所以,他不确定伊丽莎白在看过他那封解释的信后是否会相信他。
伊丽莎白表示那封信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对他的偏见在慢慢消除。
她让达西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回忆美好的事情。
达西表示自己总是很容易想起痛苦的事情,虽然自己不主张自私,但是却自私了一辈子。
从小时候开始,大人教他为人处世,却没有教他要改进脾气。
他们教他学规矩,却也放任他变得傲慢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当伊丽莎白拒绝他的求婚并出言责骂他的时候,达西才恍然大悟,意识到了自己的傲慢和失礼之处。

晚上,伊丽莎白把这些话告诉简时,简完全不肯相信,因为她知道妹妹一度很讨厌达西。
在伊丽莎白将个中曲折和感情变化都详细说了一遍之后,简总算放心了。
她相信妹妹会做出让自己幸福的选择,很为妹妹感到高兴。
早上散步的时候,达西和伊丽莎白约定,下午就去请求贝内特夫妇的同意。
达西去见贝内特先生,伊丽莎白一直很担心,直到他面带笑意地回到她身边才松了一口气。
接着,伊丽莎白被叫到父亲的身边,父亲严肃又焦急地问她为什么会选一个自己一向很讨厌的人?
伊丽莎白急切地告诉父亲,自己爱上了达西。
贝内特先生告诉女儿,因为爱她,她的要求自己都会答应。
但是他又了解女儿,如果达西不是她真正钦慕的人,是不会幸福的,希望她自己想清楚。
伊丽莎白很感动,认真回答父亲,又讲了达西很多好话来消解父亲的疑虑,并且将达西帮助莉迪亚的事情也说了出来,贝内特先生终于放下了心。
伊丽莎白带着忐忑的心去将这件事情告诉母亲,毕竟母亲那么讨厌达西。
出乎意料的是贝内特太太没有任何不满,反而欣喜若狂,又有一个女儿要出嫁了,而且是那么有钱的达西。
两人独处的时候,伊丽莎白顽皮地要让达西讲爱上自己的经过。
达西说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等他发现自己爱上她的时候要反悔已经来不及了。
伊丽莎白又问了很多问题,就像所有谈恋爱的女人一样,喜欢拿以前见面的情形来问心爱的人,谈论过去的种种,问以前好奇又不敢问的问题。
之后伊丽莎白写信将自己与达西的事情告诉了舅母,讲述了自己的幸福并邀请她今年到彭伯里过圣诞节。

贝内特太太两个最疼爱的女儿出嫁的那一天是她生平最高兴最得意的一天。
而后来她所有的女儿都得到了归宿,这是她生平最大的愿望。
她后半辈子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头脑清晰、和蔼可亲、颇有见识的女人,虽然有时还是神经衰弱大惊小怪。

而贝内特先生非常不舍二女儿伊丽莎白的出嫁,经常到彭伯里去看她。
对于经常不肯外出做客的他,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宾利和简只在内斯菲尔德庄园住了一年,后来在德比郡附近买了房子,两姐妹相隔不到三十英里。
吉蒂最受实惠,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两位姐姐家里,加上有家里的管教,比以前大有长进。
曼丽开始跟外界多了一些接触,不过她仍然习惯用严肃的道德角度去看待每一次的外出做客。

维汉和莉迪亚没有任何改变,他们收入少又挥霍无度,两人常常依靠着姐姐的接济度日,生活难以安定。
彭伯里的庄园里,达西小姐跟伊丽莎白相处得很融洽,姑嫂之间互尊互爱。
凯瑟琳夫人对这门婚事极其气愤,双方暂时断了来往。
后来伊丽莎白说服了达西,达西才上门求和。
可能出于好奇心抑或是对姨侄的疼爱,老人家才愿意屈尊到彭伯里拜访。
新夫妇同加迪纳夫妇一直保持着极其深厚的交情。
达西和伊丽莎白由衷得感激他们,多亏他们当初把伊丽莎白带来德比郡,才成全了这一段好姻缘。
到这里,傲慢与偏见的正文部分就已经读完了。
文中简奥斯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再成为男性的附庸和陪衬,而是在心智和精神上都高度自信、独立的伊丽莎白。
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爱情勇于改变自己,成就彼此的达西先生。
很开心和小伙伴们一起读完了《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简·奥斯丁所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一种爱情观和生活态度,当然还有英国19世纪上流社会的文化。

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感情发展历程中,门第一直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中产阶级想要高攀,上流社会想要划清界限,而男女主人公即使相爱,也不能无视这一点。
现实的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金钱,教育,出身,种族,人们总能找出一堆理由将自己归类。
那究竟我们要拥有怎样的爱情,才可以最终打败傲慢,消除偏见呢?
愿你能遇到一个真正匹配的爱人,用最舒服的方式相爱,一生很长,彼此打磨,成为最默契的那一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