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卓的野长城游记(1)宏赐堡
宏赐堡口,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宏赐堡村附近 。据《三云筹蛆考》载,为嘉靖十八年(1539)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宏赐堡周“四里三十二步,高三丈 六尺”。明时在此设守备,分守长城“十九里,边墩二十六座,火路墩八座”。此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大同镇城的安危.嘉靖、隆庆年间蒙古贵族多次率兵南下,为打通道路,都是先攻下此堡。
在宏赐村的长城上我们稍微碰触城墙,就会有薄土落下,不少烽火台的砖脱落,部分墙体出现倾斜,有些经风雨侵蚀已被掏空,留下数个大洞,可能一场暴雨就会坍塌,有的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础部分。进入宏赐村我们首先看到村里房屋多是高墙的新建筑,但房屋本体和院墙使用的多是青灰色的长厚砖。路上遇见一位穆大叔,他给我们指长城残塬,他说村子以前比较穷,没有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所以早些年从长城上拆下这些长城砖来盖房。我们看到虽然房屋墙壁垒砌得很整齐,但从每块砖的连接处仍能清晰地看出,这些砖石大小不一,薄厚不同,当年的砖棱角已经被磨秃,砖与砖之间用水泥填充。在宏赐村我们看到很多用整齐的长城砖垒砌的民房、外墙、围挡,有的连院门都是用城砖修葺而成。每块城砖都印记着曾经它所承担的光荣职责,而现在的这份光荣,只剩下万分的遗憾,历史的见证者就这样不复存在,是失落,也是无奈。“要不是还剩下一些关口、残墙、内堡外墩的痕迹,我都不敢相信这里就是长城。”
我们在宏赐村的西南角发现依旧有人在挖长城的土,人们对长城到至今都没有一点保护意识。文物法实行好多年了,虽然长城砖这种文物并不显得那么珍贵,但是却象征着中国人的脊梁,那些600年的明代长城砖就这样被糟蹋了,曾经雄伟的长城,现在只剩下一些斑驳的遗址。今堡城砌砖早巳被拆光,残土墙亦破坏严重,城南侧墙基本已平,南门原为砖砌券拱门,今巳成豁口状。
这这深刻触动了我们内心,夕阳西下,孤雁南飞,此刻我们现在这里,倾听着过去的金戈铁马,如今剩下的只是一丝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