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传承地质荣光 勇担时代使命——校长孙友宏院士在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

2022-11-02 20:37 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我要投稿

传承地质荣光 勇担时代使命

——在庆祝中国地质大学

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  孙友宏

图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高秋得佳日,弦歌当此时。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相会云端,隆重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

    值此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全党、全国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际,今天的校庆大会也被赋予了一份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特殊意义。党的二十大全面擘画未来,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站在新起点的地大人,回溯往昔、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注入了无比振奋的精神动力。

    校庆前夕,适逢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回信精神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地质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地质工作者的深切关怀,对地质工作优良传统的充分肯定,让广大地质战线上的同仁深受鞭策和鼓舞,让迎来学校70周年华诞的地大人深感与有荣焉,为今天的校庆大会增添了一份地质人特有的荣光。

    7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52年11月1日,北京地质学院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时任地质部部长、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的李四光,用一句“新中国办起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地质学院是动地,你们就是动地的勇士”拉开了学校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行业同发展共奋进的历史帷幕。

为国找矿,开路先锋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便发出了“开发矿业”的号召,随着全国院系调整,北京地质学院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合并组建而成。除李四光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何长工也参与领导了学校创办,身经革命淬炼的刘型、高元贵先后领导了学校早期建设。袁复礼、冯景兰、袁见齐、杨遵仪、王鸿祯、马杏垣、池际尚等一批名家大师云集于这方校园,数十名曾有西南联大渊源的教师为学校带来了刚毅坚卓、赤诚报国的精神风骨。他们与广大师生一道,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合力奠定了北京地质学院的办学基础,共同开启了一个热情似火、蓬勃初兴的发展阶段,在推动新中国地质教育发展中取得了灿若繁星的开创性成就,培养了一批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和游击队员,为破解“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的工业发展制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守望春来,浴火重生

    乘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东风,在邓小平同志的再三关怀下,学校虽然历经辗转搬迁,却锲而不舍地争取到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一个留守处维系了这里传承不灭的薪火,一批老教师百折不屈、挺身负重、积极奔走,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呼吁恢复办学,用难以想象的巨大付出为我们延续了精神血脉。1987年,经多方共同努力,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时任地矿部部长的朱训兼任校长,打开了学校振兴发展新局面。这段时期,5位名师同登院士榜传为佳话,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提出“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育人目标,在以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作出浓墨重彩的贡献,随着一连串的捷报落地生花,浴火重生的地大人在学院路29号院焕发出新的生机。

时代引领,逐梦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学校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成效显著,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落地行动”为统领,以“占高地、上高原、攀高峰”三阶段战略目标为牵引,围绕“五学”抓党建,统筹推进“七大”工程,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实施“传家宝”一体化育人工程。持续优化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传统地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型升级,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质量、数量双提升。松辽盆地白垩系地层科学钻探工程吹响“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角,平朔矿区生态修复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金属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揭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地质线索,成矿预测与找矿创新理论筑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坚实基础,深时数字地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将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主动引领大数据时代地球科学范式变革。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成立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力帮扶青海化隆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大学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成立自然文化研究院,创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自然文化通识教育体系,帮助多地创建世界地质公园,推出一系列高品位、高质量文化建设成果。抢抓融入雄安千年大计的办学机遇,雄安校区规划蓝图即将付诸实施,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等待我们携手创建新的家园。

\ | /

    七十载江山作证,风雨兼程。我们始终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底色,形成了“听党话、爱祖国、能吃苦、做先锋、敢探索”的价值追求,在曲折的办学历程中淬炼出了愈挫弥坚、刚健勇毅的鲜明品格,在一心求索的实践中大力弘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地质“三光荣”精神,在祖国的江山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新中国地质教育事业的不辍弦歌。

70年擦亮了一张育人摇篮的名片

    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到投身西部、服务基层、成才创业的先进典型,再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我们培养的二十余万名毕业生中,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44位两院院士、200余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以及无数扎根一线、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

70年铸就了一句地质报国的誓言

    我们坚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从地质矿产事业,到国土资源事业,再到自然资源事业,我们勇立潮头、奋楫先行,用脚步丈量大地,不辞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把不朽功勋铭刻在青藏高原、珠峰之巅、荒野戈壁、沧海重洋,铭刻在祖国最需要、条件最艰苦的地方。

70年树立了一条矢志求真的信念

    我们坚持用科技力量探索和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从为国找矿,到讲好地球故事,再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用穿越地球历史的眼界洞察真知,用踏遍五洲极地的足迹追寻真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地质、资源、能源、环境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在这抚今追昔的难忘时刻,我们理应为学校70年来取得的每一点、每一滴成绩饮水思源。我们深切怀念每一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先驱,我们由衷牵挂每一位勤勉敬业、拼搏进取的校友,我们诚挚感佩每一位勠力同心、不懈奋斗的师生员工,我们更要向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与热心帮助的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北京市相关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精神的感召下,传承地质荣光,勇担时代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地大人新的华彩篇章。

我们要赓续红色基因

潜心树人育才,答好教育之问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有机融合的工作体系建设,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新时代北地学子。建好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教师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把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力争让学校走出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我们要弘扬攀登精神

聚焦国家需求,用好创新之力

    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勇攀地球科学高峰,努力发挥地球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性、基础性、战略性、系统性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优势地位,发挥优势学科“头雁”作用,带动“雁阵式”学科体系协同发展,推动传统地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科技深度融合。强化有组织科研,助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用好地质找矿看家本领,力争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要增强尖兵意识

开拓办学格局,走好奋进之路

    坚定改革决心,提振发展信心,争做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高等教育尖兵,着力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障碍,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动把握合作交流机遇,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走好高质量地学特色发展道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扎实推进雄安校区建设,上下同心建好北地未来新的家园。主动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投身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度,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传播中国文化,力争早日建成国际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全球地学研究者向往的学术殿堂。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七秩风华传薪火,一路高歌向明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心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启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保护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版式编排 / 吕松卓

校审 / 王启祥 吕松卓 熊若怡

责编 / 于海亮


传承地质荣光 勇担时代使命——校长孙友宏院士在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