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在浙江宁波北仑区的梓荫山下有一座纪念亭,名叫“困斋亭”,城区内还建有张困斋烈士纪念馆。人们不禁问:张困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人们如此纪念他?
张困斋,浙江镇海人。早年在镇海县立中学初中部毕业,1930年进入上海辛泰银行任职员。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运动。当天下午,张困斋和兄长张承宗在南京路上亲眼目睹了英国巡捕开枪残杀工人、学生。回到家后,年仅11岁的张困斋就激动地向母亲、姐姐诉说见到的情景。之后,全家凑了钱,张困斋买了面包、饼干,送到老闸捕房后门,慰问被捕关在拘留所的爱国青年。从那时起,张困斋就深深地感受到帝国主义的罪恶,并立下少年志,要与帝国主义反动派作斗争。
1936年6月,张承宗、张困斋等发起并组织了“上海市银钱业业余联谊会”,联络银钱业职工积极参加抗日运动。
1937年10月,23岁的张困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庄严宣誓:“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1939年2月,张困斋由党组织委派去无锡梅村,参加江南游击区工作。直到1939年,由于张困斋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组织决定将他调回上海。当时的上海正处在日本占领的黑暗年代,地下工作条件极为艰苦,党组织分配张困斋联系金融界钱兑业支部的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时,张困斋31岁,此时的他屡经历练,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地下工作者。这年,中共地下党上海秘密机关丰记米号开张,张困斋出任经理,其店员也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在米店的马路对面就是国民党宪兵司令部和军统特务机关,军警特务们在此频繁出入。张困斋等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掩护刘长胜、张承宗、吴学谦等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人的活动。
1948年,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势猛烈,捷报频传。此时,中共中央与上海往来通讯日趋频繁,许多紧急命令和情报都要经过张困斋负责的“红色电波”传递。
1949年3月17日深夜,我党设在秦鸿钧寓所的秘密电台被国民党特务测出,秦宅迅即被包围,秦鸿钧在撤离时不幸被捕。19日下午,张困斋按约定的时间到达秦宅时,遭到预先埋伏在周围的国民党特务的逮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几人始终坚定信仰,不透露有关党组织的任何事宜,最终在上海解放前夕的5月7日,张困斋、秦鸿钧、李白等12人被押往浦东戚家庙,惨遭枪杀,壮烈牺牲。
这位地下战线的杰出党员,坚守了他入党的誓言,为国家与人民的解放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文/华东师范大学“重走红色路,感悟新时代”实践团队
如有错误,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