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哲学】什么是小客体(petit-objet a)?

小客体——欲望的“对象成因” ——欲望之所以能获得对象的成因
- 欲望追求他的object,但实际上目的是小客体。
- 一个例子:齐德克的女性朋友的前任曾经对她说,如果你肉再少些,身材就完美了,齐德克说千万不要减肥,你减肥之后,欲望的对象成因 小客体a 就没了,她就会变成平凡/庸俗,所谓的完美它从来都不存在
- 小客体是一个剩余,如果剩余不挡在我们面前,把它去掉就完美。
- 完美 perfection 是剩余制造出来的一个效果。不完美的东西作为一个剩余,有剩余才有幻想出来的完美
拉康的幻想公式之下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的本体论版本
- 拉康的幻想公式:$◊a ($:美元的标志,拉康的意思就是 Capital,和现代资本主义的铺展是一致的)
- 拉康的幻想公式定义的是主体的自我认同,它必须通过一个异质性的他者 → 他者是主体缝合之前的他自己:他者是在符号学缝合之前的主体,在主体进入符号学秩序的一瞬间,就丢失了它的存在的根基:他丢失了它的小客体,主体会围绕小客体建构幻想方便理解的例子:一个打坐的修仙者,出阳神(灵魂出窍),肉体在凡俗的位面里,而灵魂飞升到某个时空/灵界(主体进入纯秩序的符号界,和其他修仙者共同用法力建构出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遭遇的东西,其实就是由自己的法力变化而成的)。凡俗的肉体被排除在符号秩序的世界外,由各种肉体混乱的力量构成的世界是前本体论的世界,后面由符号秩序建构的世界是本体论的世界。我们自身自我同一性的根基是在前本体论的世界里面,那个时候,本体论来不及布置出一个“灵界”出来,本体论的世界是一个互相博弈妥协的,互相“瞧/桥”出来的世界:创世性的力量之间达成协议后开创出来的一个世界
- 开创的这个世界的所有本体性力量定立下来的秩序就是本体论;本体论/在这个世界里所有人约法三章:人是可朽的,定期死亡,记忆删除,时间性体验是有终结的,空间是有大小内外之分,空间向度就是存在(这个世界的主体)只能体验到三个向度,但是它只能直观到两个维度,通过纵深可以把握到三个维度 ← 所有的这些设定都是各个势力互相“瞧”出来的;在梦境中客体是没有明确轮廓的,醒来的世界中,客体是有轮廓的这样的本体论
- 前本体论的根基,没有被缝进这个世界,主体只是通过一根脐带进入这个世界
- 小客体就是这根脐带,一个人就会在这个世界中找到那个由本体论建构而来的世界的缝隙,后来找到这个缝隙/内在的规定性就是他自己,而可以通过脐带回去
- 通过脐带(小客体)不是变成了一个人,而是变成了这整个世界的一个本地版本/中心化的世界:有一个主体做中心
笛卡尔的 【虚无/$】
- $:笛卡尔的【我思】 barred subject ——【虚无】纯观察者,是一个不存在的阿基米德点,能够观察到一切,但无法观察到自己
- 所以要假设一个【我在】,所以没有身体化 → 它会将靠近中心的轮廓投射/认同为自己的占据中心的身体和是身边的事物,笛卡尔会认为在大脑中有这个点的真实对应物:松果腺(小a)← 前现代的愚蠢的拟物主义
- a:笛卡尔的【我在】 | 最初是人在镜像中的自我形象的想象 | 爱慕的那个人 | 政治阴谋论/纳粹眼中的犹太人/极右翼保守势力眼中的犹太人/比如某些受到排挤的少数族裔 ← 整个纳粹主义的自我构成就是通过排犹 ← 施加在犹太人的所有的幻想都是在统治阶段内部实现了的
- 作为虚无/阿基米德点的主体性,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笛卡尔则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投射出整个宇宙 →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的幕布 → 从我思投射了具体的实在性的事物在里面,由一个更大的他者就是上帝(大他者)来保证投射是正确的
- 自我是灯泡,上帝(大他者)是后面的电池和后面的图像投影仪
- 【虚无/$】并不是纯无,它有一个剩余,在笛卡尔是松果腺 —— 生理学意义上的器官作为剩余
康德那里的【虚无/$】/【阿基米德点】被叫做【先验统觉】
- 他发现人类其实有一种魔鬼一样的作恶的能力,但是它是符合道德律令的 → 以作恶本身作为普遍必然性 → 这是康德的伦理学/理性框架没有办法统摄的一种内在的纯粹的邪恶
- 康德伦理学,人分两种:病态特殊的 | 普遍必然性的
- 病态的:主体有一种状态 → 只见眼前的特殊的利益,追求一种病态的满足享乐
- 普遍必然性的:不追求一种具体的享乐,而是以反对/重新评价普遍性的道德准则为目的做事,不会为了性欲/权欲/口腹之欲,这类人是康德的先验统觉所无法对他进行辩护也无法把他驳倒。 他要从自己的特殊性出发建构一种新的普遍性比如,康德是普遍性立场的,他认为偷窃行为是不能普遍化的,因为偷窃的普遍化,所有人都偷窃,财产权就不存在了,所以偷窃的概念自己毁掉了自己
- 但是康德忽视了一点,所有权能不能普遍化?如果我以反对所有权为目的进行偷窃,先验统觉是无法为它辩护或者驳倒的
- 因为康德的意识结构其实是资本主义圈地运动这种所有权结构:他圈了一块地,他是农场主(先验统觉在这里管理一切),所有东西进到先验想象力里面来都要经过先验图示 → 种什么庄稼/生产什么产品他说了算 → 一种所有权的资产阶级:有很多条流水线,原料放进去,慢慢生产出产品,产品会是感觉,命题,判断,概念知识,还有行为,伦理准则
- 机器内部的生产是有条有理有条不紊的,但是有一种东西会砸碎机器,就是 diabolical evenness,在黑格尔那里被称为【世界之夜】
黑格尔的【虚无/$】
- 黑格尔的世界之夜:世界之夜里面很混乱,并非无序,而是它有自己的一套秩序;主体的力量就在于它作为一个世界之夜 = 一种绝对的否定性 → 悬置起一切既有存在的效力
- 【虚无】≠ 纯无 ∥ 一种动态/蛮横强硬的力量,分成几个方面:感性 | 知性 | 理性
- 在感性那里 纯有就等于无
- 在知性那里,否定性的力量就是【概念】 ← 无法被抑制
- 在理性那里,否定性的力量 ≠ 主体本身的力量 ∥ 实体的自我否定
- 在黑格尔这里幻想公式被改写:$◊A → 最后主体围绕建构幻想的不再是小客体,而是大他者本身,这个结构会导致一种崇高化的癔症,强行把大他者变成小他者
弗洛伊德的三元结构: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 笛卡尔式的主体:$【我思】 对应于无意识 → 人的无意识主体是一个背景性的东西,主体已经是虚无了,但是意识不是虚无,里面充满了各项活动
- 主体性的力量是一种极端否定性的能力,是【世界之夜】,能使人入睡并做梦的力量,并且逼着你延续意识的时间性,一种强大的内时间意识
- 它在客观现实里面找不到一个化身,因为他在他创造出来的世界里被限制了 → 主体化的机制被藏起来了,事物显现的机制/意识结构在现实世界里面是找不着对应物的:如颜色,无法被人为地在自身知觉的角度被改变,睡觉要显现梦境就必然会显现,而且梦境的显现不仅仅在意识不活动的时候起作用 ← 无意识诞生了意识:无意识自身运转时的 bug/故障 甩出来变成意识,然后给这些意识一定的自由单独解决 bug/故障 → 去debug/排除障碍 ← 必须要用一种语言来 debug → 这种语言就是内语音内听觉,是意识用的语言;而无意识是用文字/图像/偏旁部首词根思考的,而它的语言一般而言是藏起来的,不显现的,它的里面的编码的那些东西平时是很强大的,它会逼你萌生出欲望来,睡眠时候的继续睡眠本身也是一种欲望它会不断地产生出来,清醒时持续地清醒也是一种欲望 ← 它会要求前意识不停的给它 debug ← 前意识就是 bug/意识 被赶出来时过的一道审查之门 → 可以看成是两种语言互相博弈的一种结果 → debug的过程就是意识:他要把这些不一致性拿出来作为矛盾推动你去改变/改造外部世界
- 意识就是无意识不停报错的那部分(错误表),前意识就是正常无误的那部分,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审查机制,这个机制由两种语言参与其中,无意识语言占据主导,内听觉的语言的意义本就取决于无意识的语言的,小客体实际上就是这道双向通道-闸门的形状:审查之门
- 无意识是在你意识不到的情况下构建了整个世界,比如平时不注意的事物突然发生异响,然后就能突然想到这些事物,这些东西就立刻涌现出来,就被无意识挤压出来。无意识会先进行预处理,然后经过前意识的审查处理后,再涌现到意识层面
- 双向通道-闸门:意识层面 debug 处理结束不论什么结果还会回到无意识,日常对于生存各种信息的判断/反应无意识都会默认处理完成了,就会回到无意识,再经过无意识/大他者的语言的筛选,是一个重复往返的过程
- 入睡就是意识回归的信息越来越少了,入睡之后会不停的对闸门的形状进行修补和调整,这就是在做梦;而改变闸门形状的方法是用一些东西通过这道闸门,冲掉一些禁忌阻碍来改变闸门的形状:
- 比如一个新手屠夫,第一天看到很多的血腥场面, debug 回去这些内容,睡觉时再往意识这边涌,它会把口子扩充大一点或小一点,第二天再去看就没那么恶心了,梦境的作用就是调整闸门的形状和大小
- 喜欢的对象,就正好堵住这个闸门,其他东西就进不到你的意识了,注意力就全部被他占据了
- 他的轮廓就是审查系统的轮廓,可以把审查系统的轮廓显现出来,所以通过小客体可以感受到整个世界束缚住你的那种内在力量的形状
早期拉康认为:客体小a = 大他者上裂缝/不一致性的加倍; 晚期拉康认为:它还不是小客体 ∥ 一小片实在 → 它是一个“还不是”的状态,是一个 whole ,不是一个剩余 ← 所以这个东西再形状上像虚空一样,如戒指,盒子
- 这种东西代表着一种和实在界遭遇的创伤性:因为太痛苦来不及幻想化; 前面新手屠夫的例子里的机制他还来得及幻想化,睡一觉就好了,幻想化就是公式里的 ◊ ,小客体归根结底是不存在的,因为只有透过幻想 ◊ 才能看到它
- 大他者被阉割 → 意味着他的源头不在符号系统之内 → 他还有点强大的力量在被符号系统消泯的过程中,消化到一半变成整个图景里面一些不和谐的氛围/一丝邪念/某种背乱的幻景 ◊ 这个幻景中诞生出一个天生邪恶的魔童/小客体 ← 仙侠小说符合这样的结构
- 如果大他者来不及凝结成一个结晶/幻景 → 它就是 一小片实在(所谓的实在界 the real/chaos ) → 它是符号秩序的一个洞/符号系统不一致性的集合/ the chaos 是零散在有序的世界里的一种权力的核心
- 一小片实在的加倍/主体化 = 小客体
- 主体会把大他者的不一致性缝合起来,自恋结构:小孩子在五六岁的幻想世界中的实在比如“奥特曼”“赛尔号”等等,**◊ 后面的 a是他自己的身体轮廓;在大他者的不一致性(身边的秩序发生变化,感到自身发展受到限制)产生后,很快缝合,◊ 后面的 a 变成了爱人,**产生爱情是一种自我防御的机制 ← 大他者的加倍
- 大他者的加倍:他利用这种自恋结构嵌套在大他者上面,会认为他欲望的对象就是他自己,所以大他者的不一致性就是他自己的不一致性
- 大他者缺的是(我的身体/我的欲望/我的幻想)大他者的不一致性是因为我的叛逆,我不认同他。小孩的无意识中认为世界缺的是我们对他的认同
- 小孩的幻想结构:被阉割的大他者/成人秩序 /A ◊ a 小孩的身体 → 受阻的身体性欲望 a/ ◊ aˊ 所爱的人
- 两个结构的短路,大他者和身体都被故障了,结果生成一个主体性,它既不能投靠大他者,也不能投靠身体,主体开始否定大人的秩序,否定自己的身体,开始有一个纯粹的笛卡尔式的主体 $ —— a 小孩的身体与aˊ 所爱的人发生短路,这是一种身体接触欲,这是小时候性禁忌时期最强烈的欲望
- 小客体 = 主体把大他者的不一致性认同为我内心的不一致性 → 癔症;如果把我内在的不一致性强行认同为大他者的不一致性 → psychic 通灵者 → 认为整个世界是围绕自己转的,所以有人迷恋上这种东西总是表现的有点疯了的,他/她会认为主宰整个世界/自身,最重要的东西就是 小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