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大一GPA 2.1,到常春藤offer,高颜值学姐申请记

2023-06-18 10:16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美本top 50  统计学专业

GPA:3.27


Offer:

Columbia University MA in Bilingual Bicultural Education

UPenn MS.E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YU MA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TESOL)

USC TESOL


以前总以为申请Master的过程会非常痛苦和艰辛,但是现在看来,我更愿意用有趣和顺利来形容它。先讲讲我的情况吧。我本科专业是统计,但MA申请的基本都是教育学院下跟语言和文化传播有关的项目。Overall GPA 3.27,没考GRE。仅仅凭借着cv,ps还有面试,申常春藤学校我一点儿不慌!哈哈哈…这里要先特别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姐姐和mentor学长(哈佛大学硕士毕业)没有因为我GPA不占优势而放弃我,选校水准高的同时,也严格筛选出申请要求跟我情况吻合的项目。在简历和文书的撰写、修改,还有其他申请材料方面他们也给了我特别大的帮助。能认识这样的团队觉得非常幸运哇!


申请学校是我探索自己、发掘自身价值过程的一部分。虽说我去年暑假才真正着手准备材料,但事实上,从正式成为GWU 大一新生那一刻起,我跟这次申请的缘分就开始慢慢积累。接下来开始我的故事!


四年前刚进GWU时完全是个被social anxiety 淹没的人。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安顿好异国独居生活。没什么朋友,没参加社团活动,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关在单人宿舍里,上课缩在后面神游。然而这种独处并不是我的选择,我是真的不懂怎么打开自己跟人交流,在逃避罢了。浮躁的内心没有得到释放,导致我也没有办法静下来学习,第一学期的GPA只有2.1 。对专业我毫无头绪,随便选了个看似会有趣的心理学。毫不夸张地说,我每天就像个僵尸一样,起床、(为了考勤)去上课、应付作业、吃饭……孤单,颓废,麻木,我根本没有心情思考未来。那一年算是我人生低谷期,当然,它也压低了绝地反击的跳板。

我知道主题是申请master,但不妨先讲讲我的social anxiety(相信我,没跑题)。它的来源是我从小就渴望与人connect,渴望被接受,但现实总给我相反的答案。“她好胆小”、“她连话都不敢说一句”、“她好丑”、“不要跟她玩儿”……渐渐地,我也开始不接受自己,我想把自己锁起来,然后变成别人,用别人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就会有人接受我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所谓的“天赋”被发现了。我越来越擅长模仿他人,尤其是说话的发音方式、语音语调等等。从学会几门方言,到学习英文、用英文对话、演讲,再到后来的韩语、西班牙语,观察、模仿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学的很快,而且也很有兴趣和动力。我总感觉每种方言/语言都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可能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造成的),小时候就热衷于在用它们表达的时候捕捉到它们的tone和atmosphere。


大二开始我由着自己性子选课,大面积占据课表的是令我心动很久的韩语课(包括相关的语言学)。那些课我学的非常不错,也会主动参与课堂(虽然一开始对我来说不太舒服)、课后跟教授互动。就这样,我拿到了入学以来第一个A,并且第一次被教授注意到,甚至慢慢和他成为了朋友。取得进步开心之余,我面临重新选专业的问题。我发现对心理学并不特别感兴趣,也handle不了。由于GWU没有语言学相关的专业,而且当时我也草率地接收了学语言对未来就业增加难度的说法,最终选择了必修课最少、应用范围最广的统计专业。


现在回过头看,统计not my thing at all!哈哈哈…主要还是不喜欢(所以啊一定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当然,应付差事般上完并且pass所有专业课问题不大。倒是很多选修课对我帮助很大。我学了第三门外语—西班牙语,认识了人超nice且很放得开的西班牙教授。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课上讲enculturation和acculturation那一章吸引了我;它讲到文化的吸收与传播,还有语言、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交流、表达的方式。看着教室里各种背景、母语、性格、甚至穿搭风格的同学,我好像被一股强大力量填满了身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种差异会让我如此兴奋。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自豪的感觉从未如此强烈过。除此之外,我当时都没意识到在那堂课上,我第一次正视,甚至拥抱了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在中国出生长大,我不擅长small talk但是我有loudest mind,我的外表、性格喜好、人生阅历、说话方式等等,让我区别于其他人。我不用模仿别人,我要表达自己,我会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做出贡献,我会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that is dope!


疫情期间我没能回国。完成final后,我开始了自己计划已久的小事业 —— 在一个很大的网上语言教学平台做中文tutor,帮助各国想要学习中文的学生。我觉得每个人学一门语言都有个动力来源,或旅行或交友,甚至是音乐、文学……我总能找到自己的动力,所以我也很希望帮助其他人,不仅在语言本身,也包括背后的一些东西。我在self-intro video里面提到了这点,并且尝试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做不同的教案。我发现了解究竟Chinese culture的哪些方面吸引了这些学生,真的是非常美妙的过程。在制作不同教案时收获了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当然其实教学的过程挺艰难的。为了解决一些发音问题,我需要不断重复同一个syllable,让学生尽量模仿,这可能也是学语言比较枯燥的地方。因为我在语言教学方面并不是专业的,课堂上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蹦出来,我也经常会有尴尬的时候哈哈哈。但在主页看到一些学生给我的留言,肯定了我的open-mind,patience还有supportiveness,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到了准备申请材料的时候。说实话在这一环节我并没有刻意去准备什么,因为差不多万事具备,只差明确方向了。看到这里你可能都忘了我本科专业是统计了吧哈哈哈~是的,master申请我没有跟任何人商量,直接把方向转为我喜欢的语言/文化传播上。本科期间我修过的相关课程成绩都很好,我主动给自己积攒了足够的语言教学或是实习工作经验,找学术推荐人也并不难,因为我跟几个语言课教授都有联系,甚至是朋友,他们很愿意帮助我。呐,就是因为我一直在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不过我也有自己的问题啦。我懒得考GRE(觉得没意义、而且还要考数学),所以在项目上就少了很多选择。我也不太清楚应该怎么在ps、cv还有面试上体现出自己的优势,但在世毕盟哥哥姐姐的帮助下,这些环节都相当顺利。


收到了USC (TESOL)、NYU(TESOL)、哥大(Bicultural Education)、Upen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offer。老实讲,看到offers超级开心,但意料之中的事!所以少了很多揭晓结果时该有的drama哈哈哈哈。我相信在申请中帮助我的所有人,我也相信自己值得!最终选择是Upenn跨文化交流,更符合我的预期。


给三位推荐人反馈结果,收到了很热情的回信,也意味着我的本科阶段要结束啦。这四年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失去过她,放弃过他,但我找到了自己!虽然现在的我也没有完全打开,可我接受这样的我,我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并且在正确的路上。未来我想教学、传播语言和文化,另外,我希望可以帮助更多需要的人去拥抱自己、表达自己。最后也祝大家都收获自己想要的!U r amazing, and you’ll be found! Over~


从大一GPA 2.1,到常春藤offer,高颜值学姐申请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