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交媒体上的比较、反馈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2019-10-22 21:09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摘要

本研究检测社会比较、人际反馈寻求对青少年共病性抑郁症状的预测。619名学生在两个时间点完成自陈报告问卷——开始的抑郁症状作为基线,一年后再测抑郁症状以及科技设备(如手机、FacebookInstagram)的使用频率,过度保证寻求和在科技设备上的社会比较和反馈寻求。

结果发现,基于科技设备的社会比较和反馈寻求与抑郁症状相关,受欢迎度和性别充当调节变量:在女性和受欢迎度较低的青少年中这种相关更强。在科技设备使用率、线下的过度保证寻求以及先前的抑郁症状之间都发现了相关。


 介绍

【构思:青少年人际互动与抑郁】

青少年的抑郁人际模型指出,社交关系在自尊、幸福感和自我认同的形成上有重要的作用,他们会通过社会比较和人际反馈寻求形成一致的自我认同。而抑郁或抑郁倾向的个体可能会表现出非适应性的社交行为,如抑郁易感性的社交行为。本研究探讨基于设备的社会比较和反馈寻求(social comparison and feedback seekingSCFS与抑郁症状的相关,同时也将一些个人特征如性别和人口学因素纳入考虑范畴。

 

【青少年的线上社交网络】

青少年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心理调整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网络社交与负性结果相关——频繁的网络社交和抑郁症状、短期的主观幸福感减少、浪漫关系中的嫉妒有关,与“他人生活比自己更快乐、生活得更好”的想法相关;也有研究发现,网络社交和积极结果相关,例如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与增加的自我表露和友谊质量相关。线上设备的使用不仅和诸如自尊、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等积极结果相关,也与诸如社会孤立、抑郁和网络霸凌等消极结果相关。

作者认为,并非是网络社交的使用频率影响了随后的抑郁症状,而是在网络社交中同伴的积极或消极互动影响了抑郁症状。因而在本研究中检验具体的基于科技设备的行为、个体线下的特点等在心理调节和设备使用频率关系中的作用。

【个人特质与线上社交行为、消极结果】

低自尊且线下友谊质量较差的个体更倾向于在设备上表现出非适应性行为,如发消极的动态和不合适的内容、在互联网上进行大量的内容消费。而这些非适应性的基于设备的行为反过来也与消极的线上同伴反馈相关,同样也会增加孤独感和抑郁症状。

内容消费: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将信息包装成产品或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来源:36氪研究)

【线上的社会比较和反馈寻求】

青少年使用一种理想的方式进行选择性的自我展现以在网络上刻画一个理想的形象,这使得青少年的自我关注增加,反馈寻求和社会比较增加,尤其是上行比较。这可能会加剧青少年在身份发展和人际关系上遇到的问题。此外,早期研究也发现了Facebook上消极的社会比较与低的生活满意感相关。

【网络社交的使用和个体特征】

设备的使用和个体的特征:从受欢迎的角度出发,受欢迎的青少年有更高的自尊,可能会表现出更少的上行比较,经历到更少的负面影响且从同伴处获得更多的积极反馈。从性别上看,女性更倾向于在网络照片的基础上比较自己的躯体吸引力,动态的自我相关性更高,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性更高。

 

 


结果

在控制了总体的设备使用频率、线下ERS和先前的抑郁症状后,发现了基于设备的SCFS与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这一相关可能取决于线下的特质(受欢迎度),在低受欢迎度中,基于设备的SCFS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别也调节了基于设备的SCFS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在女性中发现了强相关。

【线上SCFS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

网络的环境推动了了理想化的自我展演(可理解为根据理想的形象来发选择性地发布动态,在网络上塑造自己想要的美好形象),且个体更可能在看到这些线上内容后对他人作出积极的假设。而青少年正处于从同伴的反馈中完成身份建构的关键时期,他们卷入基于电子设备的SCFS中会形成对同伴的歪曲认知,导致他们进行具有危害性的上行比较,或怀疑网络中获得的正反馈的真诚性,使其自尊的降低。频繁陷入电子设备的年轻人在形成关于他人的印象时更容易回忆起在网络上看到的信息。由于网络上自我展露的选择性倾向可能会增加青少年看到理想形象的概率,因而其回想起的也是关于同伴生活的扭曲的积极感知。对于在线下了解较少的人,因为基本归因偏误,青少年也会从网络中呈现的资料及动态来形成关于这个人的认识,从这种理想的网络形象中推测出该人的人格,也容易让青少年产生“生活是不公平的”和“其他人都过得比我好”的认知。

抑郁个体喜欢与自己处境相似或比自己处境差的人做下行比较,这可以解释基于设备的SCFS和抑郁之间的显著相关,但是,由于网络上人们选择性地刻画出自己的理想状态,所以抑郁个体在寻找他人的负面信息时便受到了阻碍,反而感知到了他人的幸福感,因而会恶化抑郁症状

【欢迎度对SCFS和抑郁症状关系的影响】

不受欢迎的青少年不仅更倾向于发消极的动态,而且其在寻求同龄人的反馈时更可能收到与自我相关的有损自尊的信息,进而加剧他们的抑郁症状。并且,线下不受欢迎的青少年有更少的线上好友。Manago等(2012)指出,更广泛的线上网络和更多的感知观众能够预测生活满意感和感知的社会支持,因而,状态糟糕(不受欢迎)的青少年在寻求反馈时感知到其动态有更少的观众,导致了其感知到同伴支持的减少和总体生活满意感的降低。

【性别的影响】

当今,在社交软件上共享图片动态的趋势很明显,而相较于男生,女生基于设备的SCFS和抑郁症状的相关更强,其发图片的概率也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女生更多地被引导到自我相关的躯体比较中,因而体验到更多的对自我价值的威胁。

来源:

Nesi, J., & Prinstein, M. J. (2015). Using Social Media for Social Comparison and Feedback-Seeking: Gender and Popularity Moderate Association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43(8), 1427–1438. https://doi.org/10.1007/s10802-015-0020-0

社交媒体上的比较、反馈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