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5年内不会造车!造车新势力将全军覆没?
前天(2023年4月1日),华为集团的“形象代言人”、被网友们嘲讽为“大嘴”的余承东先生,在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的高层论坛时,再一次对外声称,华为集团坚持不生产汽车,而是帮助汽车生产厂家一起生产高质量的电动汽车。

据有关媒体报道,这是“华为不造车”风波之后,余承东先生的第一次公开回应。之前,华为集团的创始人和老板任正非先生,曾经签发过一份文件,在这份文件上,显示出,至少在5年内,华为集团不生产新能源汽车,更不生产燃油汽车。随后,在华为集团2022年年度的业绩报告会上,华为集团的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先生,更是公开宣布,华为集团在10年内,都不会生产汽车。

可能大家都还记得,2023年3月8日,是华为集团的春季新产品发布会。眼尖的网友们发现,在新能源汽车“AITO问界”的宣传资料上,“AITO问界”悄悄地变成了“华为问界”。而在“问界”汽车的发布会上,“AITO问界”同样被“华为问界”所代替。

大家都知道,华为集团对外宣布,自己不造车,都是和汽车生产厂家合作。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不用投资巨额资金,建设汽车制造厂,不仅节省了资金,还节约了时间。就像广州恒大集团造车,投入了数百亿元的资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直到恒大暴雷,都没有生产出来一辆汽车。而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更是奇葩,从2014年开始生产新能源汽车,9年之后的今天,也没有在大街上看到一辆汽车。

华为集团采取和汽车制造厂合作的方式,把一个籍籍无名、濒临倒闭的赛力斯汽车公司,救活了。而“AITO问界”M7和“AITO问界”M5车型,也早已经成功上市。虽然销售量不尽人意,赶不上蔚小理,更赶不上比亚迪,但我们在大街上,还是偶尔能够看到,这两款汽车要么急驶而过,要么缓慢通行。

本来,作为华为集团汽车板块的负责人余承东先生,对于汽车生产,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有人说,在余承东大步迈进造车行业的时候,华为集团老板任正非突然紧急刹车,给了余承东兜头一瓢冷水,试图把他浇醒。连华为集团与问界在品牌上的深度结合,也被紧急叫停。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因素,是利润。根据余承东所说,华为集团在2022年,智能汽车的研发投入,超过了100亿元,参与研发的人员高达7000多人。但是,在2022年全年,华为集团的汽车板块,营业收入只有20.77亿元。华为集团的汽车业务亏损严重。

根据华为集团2022年年度的财务报告,集团全年的营业收入为6423亿元,但和2021年相比,增长幅度只有0.9%。而2022年年度的净利润,却比2021年减少,下降幅度高达 68.7%。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也只有178亿元,同比下降70.2%。眼下的情况下是,华为集团的净利润和现金流双双下滑,而美国持续制裁,丝毫没有减轻。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华为集团从生产汽车的泥潭里抽身而出,才是正确的选择。

汽车的生产和制造,就是重大的烧钱活动。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龙头企业蔚来汽车公司、小鹏汽车公司、理想汽车公司,每一家都投进去几百亿元,至今,每一家都是亏损累累,而且,丝毫看不到扭亏为盈的任何迹象。华为集团不生产汽车,只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智能系统,无疑是一个轻装上阵、减少亏损的良策。

第二个因素,是汽车行业的价格大战。从去年10月份开始,特斯拉开始一连几次的大幅度降价。今年3月份,东风汽车集团也对旗下几十个品牌的汽车不惜血本进行降价。一时间,国内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汽车,都加入了降价大战。但是,国内的汽车销售量却不升反降。消费者开始持币待购,等待着车企继续降价。在这种情况下,华为集团收缩战线,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个因素,是造车新势力,有可能会全军覆没。最近几年,以“蔚小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风生水起,带动了许多来自于互联网、科技等行业投身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之中。像百度、360、小米等公司,都进军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之中。据了解,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已经超过了15家。这些车企,大都没有生产汽车的经验和背景,根基尚浅。一旦那些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传统汽车市场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的前景如何,真的不太好说。

因此,华为集团老板任正非先生,再次声称华为集团5年内不市场汽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