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日记1-心理问题而非技术问题
DAY1 论文写作:心理问题而非技术问题
昨天坐在电脑前待了5个小时,在word文档留下410个字。一句话写了又删,一段话盘了又盘,最后也没走出背景部分的写作。
论文写不出来,有时不是因为写作技术不到家,而是存在心理障碍。市面上大多数教授论文写作的书籍会将论文写作当作一门手艺、艺术、技术、学问。不可否认,研究和论文写作需要程式化,需要结构化。但将文章结构化之前呢?那些凌乱的、不堪的、平庸的、碎片化的想法和句子该如何安放?
或许对于部分学生和研究者来说,他们可以自然而然的将文字和句子归类安置。但对于像我一样的“不适应的完美主义者”来说,想法像毛线团一样纠缠在我的脑子里,找不到开头,更没有结尾。当我想打出一句话时,所有的词汇便涌了上来,我不得不拿出大量的时间安抚它们、打量它们、驱赶它们,直到我终于选择了一个“适合”的词汇来进行书写。
但在我还未来得及品尝这般心满意足的滋味,一个挑剔的声音立即出现在我的耳边,嘲笑我的平庸、毫无逻辑、没有根据的写作内容。于是我低落、自责,反复咀嚼写出的那句话,直到尝尽那一丝甘甜,剩下的句子像甘蔗渣一样被我吐掉,花费好一段时间敲击的文字被我删掉。
这一刻,我明白了写作书中为什么警告写作者在初次写作的时候不要尝试边写边修改自己的稿子。(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又忍不住去读了一遍刚才写出的文字,并调整了字句和段落格式......呵呵)

写作Tips:
《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美]安·拉莫特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0年) P38-50
两个最有用的写作概念:
短文:唯一该做的就是写出一英寸见方的短文
道科特诺曾说:“写小说就像夜间开车。你的视线只达车头灯照得到的范围,但你还是能这样走完整段路。”你无须看见自己将去何方,也不用看见目的地或途径的一切。你只要能看清前方两三英尺的范围即可。这是目前为止我所听过关于写作或人生最好的建议。
不妨尽可能和善的告诉自己,嘿,亲爱的,我们此刻所要做的,就只是写一段描述河上日出景致,小孩在俱乐部泳池游泳,或一名男子与他未来将结为连理的女子邂逅的文字。我们现在要做的就仅是如此。我们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慢慢来,终究会完成这一篇短文。
拙劣的初稿:“并不是你没有选择,你有的——你可以开始打字,或自杀。”
对我和我认识的大多数的作家而言,写作并非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工作。事实上,唯一能让我写出任何成果的诀窍,是写下真的、真的烂到极点的初稿。
我从坐在桌前撰写拙劣初稿当中学到的,是如何清除脑中浮现的噪音。首先是尖酸刻薄的读者女士,她一本正经地说:“嗯,那些并不怎么吸引人,是吧?”还有一个瘦削地德国男人冷酷无情地详细记下你的思想错误。你的父母也在,他们为了你的三心二意和不知谨慎而伤心......
在我每天的奋战中,清除这些噪音至少占了一半时间,但已经比过去好得多。
我偶然和多年前求助过的一名催眠师提起这件事,他非常和善的看着我。一开始,我以为他正一边摸索地板上的无声警铃,好找人把我架出去。但他教了我以下的练习,我至今仍在用。
闭上双眼,静下心一分钟,直到脑中此起彼伏的说话声开始响起。接着分离出其中一种声音,将它想象成老鼠。抓住它的尾巴提起来,扔进罐子,依此类推。把所有花费惊人的婴儿监听器扔进去,把所有推销商、律师、同事、小孩,任何在你脑中发牢骚的声音扔进去。然后盖上盖子,看着所有“老鼠人”在玻璃罐壁爬来爬去,叽叽喳喳,企图让你觉得很糟糕,因为你不遂他们的愿——不给他们更多钱,不会变得更成功,不想更常看到他们。想象罐子上有一个控制音量的扭,将它转到最大声,持续一分钟,再将音量转到最小,看着那些气疯了的老鼠在罐子里跳来跳去,企图抓到你。然后放下罐子,回去写拙劣的初稿。

希望我能写出一篇拙劣的初稿。太多人给我展示了完美的“初稿”,在会议上、在期刊中、在教授写作的书籍里,多希望这一切是个美丽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