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万里挑一!被联合国选中的中传小姐姐,爱了!

2019-01-14 13:42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  | 我要投稿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美联社北京分社、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联合国难民署

博鳌亚洲论坛

这些名词看起来都遥不可及?


今天传传带你走近的这位小姐姐

她的经历可涉及了以上所有的关键词


就是2010级中传英语播音专业校友

现任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高级新闻宣传助理

--张斯然


2017年9月,她从央视财经频离开

成为了联合国的一员


她为何选择成为一名国际公务员

在联合国难民署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得到一份高大上的国际组织实习

快跟着传传往下看👀

(Tips:翻到最后干货满满哦!)



中传四年:专业知识技能的积淀


2010年,张斯然抱着试一试心态参加了中国传媒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并成功被英语播音专业录取。“我高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新闻,对跨文化交际尤其感兴趣,中传是我心中最好的传媒院校,所以当我得知自己被录取的时候真的是特别的开心。”

 

回忆起英语播音专业的学习,张斯然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的早读。记得吴敏苏老师曾经告诉她,“信息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受众体验主要取决于传播方式”,因而语音、语调、眼神等表达技巧特别重要,早读是特别好的练习方式,不仅能训练流畅的语言表达,还能积攒语料。

 

张斯然说自己很感谢学校重视学生采访、写稿、拍摄、剪辑、直播等方面专业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尤其是老师特别重视结课作业。每次交完作业,期末最后一节课老师会带大家集体分析同学们所拍摄的作品。正因为在校大量地实践,她自己日后从事一线采编工作一点也不觉得陌生。


“上学的时候觉得很累,但毕业的时候发现真的很重要,这种集体分析作品的形式在电视台也是一样的,大家一起点评你生产内容的好坏”。她说,电视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每次作业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满意,所以重新复盘和及时总结非常重要。


△2014年,张斯然与同学们的毕业照


除了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性强外,课堂上老师还会对比中外媒体报道,加强学生对国际问题的思考,拓展国际视野。“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全球传播的案例。当我们更好的了解海外受众的态度时,我们才能做出独立和客观的判断。”


在课堂外,中传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国际交流项目。2011年,张斯然参加了学校与威斯敏斯特大学合作的夏季暑期项目,第一次大量接触到了国外的真人秀节目,当时在国内此类型节目还尚未流行。这段经历让她深入体会到英国文化产业的发达,也让她萌生了去英国读文化创意产业的想法。


说起在校园时期曾对她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张斯然笑着说“那就是吴妈了吧”,吴妈对学生的爱护小到冷冬时节多喝热水保护嗓子的嘱咐,大到专业上严格的训练、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同学们亲切称为“吴妈”的人是现任新闻传播学院副学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敏苏。


在吴妈眼里,张斯然是个家教特别好的姑娘,学习十分努力,对自己要求严格。“2014年斯然进入央视财经频道工作,只要一有机会出镜,就会把相关视频与我分享,我也常给她一些建议以作参考。总体来说,她的采访可圈可点,心中也始终怀有目标。有次聊天,她说要去联合国工作,这倒不令我惊讶,我非常支持她的想法。”

 

这一点在大学同学帅泽堃那里也得到了印证,他说:“斯然做事认真踏实,对自己和他人要求都很高。”


△2014年中传校园:张斯然与同学任月、帅泽堃


说到大学最喜欢的社团,张斯然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一定要推荐下咱们学校的广播台”。大学时期,她在校广播台英语组先后担任记者和责任编辑,当时每天中午校园里都能听到她的广播节目。张斯然说,课堂上的理论能够迅速运用在广播台的实践操作中,段经历对她培养直播技巧和把握选题方向很有帮助,并且切实体现在日后工作中。当时的她大概也没想到,6年后她成为了央视的出镜记者。

 

“做广播节目跟做结课作业不一样,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为每周都有节目安排,还有直播,一开始大家都紧张,直到我工作以后也很紧张,但那段经历快速让我不再害怕直播,放下心理包袱,更加专注广播内容的打造”。当时,张斯然所做的英语节目内容需要回顾一周大事件,通过长期训练,她对选题的判断也得到了提升。大三,张斯然去了校电视台,当时使用的技术设备和她在央视工作一样,所以央视的老师都说“中传的学生上手都很快”。


△张斯然回忆在中传的点点滴滴


关于校内外实践活动,张斯然建议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传媒行业注重实际,记者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不仅体现在能够快速上手把任务做好,更在于能够快速发现、抓住细节,因为新闻现场是不可控的。张斯然对细节的追求也体现在日常生活,大学同学任月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英文说话和发短信都没有语法错误,那应当是值得被刮目相看的”,而她正好就是这类人。

 


赴英深造:异国文化经历拓宽视野


张斯然是一个目标清晰,行动迅速的人。2014年毕业后,她去了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深造。提及原因,她说“海外传播有特殊语态,怎么传递信息和对内传播非常不一样,所以要知己知彼”。张斯然觉得专业选择需要自己根据未来职业规划做决定,毕竟成功不能复制别人的路径。而她希望通过文化创意专业接触新的领域,拓展视野,当时这个专业涵盖范围很广,有媒体、广告、时尚、音乐、电影、电视等20多项课程

 

在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相处,让她真正学会以多元视角看待不同问题、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内涵。对她而言,最重要的是明白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等你走上工作岗位,没有人手把手指导你,基本要靠自己解决困难,要以不变应万变”。


△张斯然和她的外国同学们


回国后,张斯然成为央视财经频道的记者。她说,自己很感谢在央视的一线工作经历,因为后期参加应聘联合国岗位时候发现,联合国非常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


△2016年张斯然担任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人生路上: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张斯然一直说“我挺幸运的”。但事实上,回顾她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幸运之神”的眷顾并非毫无理由。


提及一次采访经历时,张斯然叮嘱在校的同学们“一定要背人名、照片、车牌”,她说这是在广院辅修电编专业时一位老师提出的要求,“一线记者工作很多都是抓采”,“看到熟悉的人脸皮要厚,一定要及时抓住机会,主动采访,但前提是不要认错人。”


2017年3月,央视财经频道记者团队前往海南,报道即将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会议期间,张斯然恰巧完成栏目的一个采访任务,便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而谁也没想到这个人日后成为了她的上司——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先生(Nicholas Rosellini)。


“我之前在电视上见过他,所以能一眼认出他来”,出于记者的本能,张斯然立马上前去采访。访谈中,罗世礼先生提到了对儿童和女性等弱势群体的关注、消除不平等现象这些议题,让张斯然加深了去联合国工作的向往。这次采访经历也是她第一次面对面接触联合国系统的官员,聊天的时候张斯然难掩兴奋之情。


△2017年张斯然采访罗世礼先生
△2017年张斯然参与博鳌亚洲论坛报道


事实上,张斯然一直有个“联合国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文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的是一名中国维和军人牺牲的故事”,她说。也许从那时起张斯然便萌发了做战地记者的念头;从高中到大学,她非常希望能够加入模拟联合国,种种原因与之擦肩而过,这也成了她学生生涯的一个遗憾。但出于对国际传播的兴趣,张斯然始终比较关注国际时事政治、国际局势变化以及国际冲突问题。


△为迎接“国际消除性别暴力16日”,北京的联合国大楼亮起了橙色的灯


命运之神再次安排了一场“巧合”相遇。今年年初,张斯然前往纽约总部报道经济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此时她已成为联合国难民署工作人员。在这里,她偶遇了一位非中国政府委派的在联合国任职的最高级别的中国籍官员。“我当时正在等同伴,抬头看见徐浩良局长正好从楼上下来”,张斯然口中的徐浩良是目前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


约采UN高级官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斯然勇敢地冲上去自我介绍,并顺利地得到了徐浩良第二天午休半小时的采访机会。


如果没有背后的知识储备,没有敏锐的现场观察力,张斯然大概也就没那么“幸运”了吧。


△2018年张斯然与徐浩良局长合影


2017年6月,张斯然参加了联合国驻华系统的考试,通过简历筛选、笔试、面试后成功入选。她说“联合国的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某个新岗位没有空缺,即未有人离职或者退休,可能就需要长时间等待。所以她坦然,自己非常幸运一次就能考上。

 

 

12月6日,张斯然应邀回校,为中传国际组织“博观”系列讲座发表演讲,提及联合国招聘人才看中求职者哪些能力时,引用了廷华姐的5C公式:能力(Competency)+关联(Connection)+情怀(Compassion)+机遇(Chance)=被选中(Chosen)。在中传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积淀,在伦敦大学跨文化背景的学习生活体验,在央视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提升,这一切都为张斯然进入联合国铺路。


△2018年12月,张斯然受邀回母校讲座


采访吴老师的时候,她认为,正是由于张斯然语言流畅、思维谨然,才能在联合国沟通工作时稳住立场、阐明观点。在读的学子们如果想从事此类工作,综合素质要均衡发展。



联合国记者:转变思维方式  追求极致细节


在联合国难民署(UNHCR: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工作一年后,张斯然感触最深的是“外交无小事,特别纷繁复杂”。虽然媒体报道工作以结果为导向,但过程、细节非常重要。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小到国名和人名的拼写、人物拍照角度、领带颜色在某一个国家是否表示不吉利等,稍有差池就是外交事故。“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没出问题就是正常的”,张斯然说。


目前,张斯然担任联合国难民署(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驻华代表处高级新闻宣传助理。职责是公共信息方面(Public Information),主要包括以下6点


✔️制定宣传策略,策划组织大型活动;

✔️专访UN系统高层;

✔️运营社交媒体、网站等信息发布渠道;

✔️生产输出内容,比如机构对外口径、高层领导的演讲稿;

✔️机构对外活动的图片、视频;

✔️开拓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比如VR电影。


△张斯然与UNHCR的同事们


为什么选择UNHCR,张斯然解释,当记者那一年看过许多难民问题的报道,“大概出于新闻人的本性,想通过一手资料深入了解它为什么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难民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综合问题,牵扯到政治、经济、文化、健康和儿童等等方方面面,一年的工作让张斯然意识到自己所在岗位的重要性,“我知道这个问题不是凭我一己之力可以解决,但了解是解决的基础”。

 

谈及这个话题时,可以看到她面部表情的明显变化,由笑容满面转为严肃认真,语速也开始放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讲到难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时,直视张斯然的眼睛,可以清晰感受她对于这个群体饱受苦难油然而生的忧心


△张斯然接受采访


但是别人眼中“高大上”的工作,背后也充满着挑战与艰辛。“在联合工作并没有别人想的没有那么轻松”,张斯然坦诚,“大家看着我们每天穿着西装开会,但是都像打仗一样,从这个会议室跑到另外一个会议室”。

 

联合国的工作强度根据岗位需求来看,对她来说唯一强度是有时差。联合国处理的是全球性事务,碰上国外出差任务,在行程紧凑、时间不宽裕的情况下,记者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再者就是跨地区办公室协同工作,经常半夜收到纽约总部的邮件,需要处理稿件和照片。因此,为了保证事情高效解决,必须跨越时差障碍,“对我来说时间相当于是静止的”,张斯然笑笑地说。


△2018年张斯然采访联合国新闻中文部负责人李茂奇先生

 

△2018年采访联南苏团朱巴战区保护平民协调官龙文处长


问及在联合国工作的感受,张斯然说“最重要的是站在联合国的立场发出世界的声音”,所以最大的不同在于:记者所处位置不同,必须将自己当成是一个相对中立的人,细节到你写的每一句话,大到你看待问题的角度


△张斯然和她的同事们


张斯然告诉我们,除了被动接收了解到的信息外,还需要线上查找成百上千份文件资料,线下尝试接触涉及该事件的不同利益方,“不是单方面接收信息,而是更多的双向交流,不断输入新的信息,也能慢慢改变你的输出方式”。

 

在新闻时效性影响传播效果的网络时代,作为联合国记者,“并不是所有新闻都要抢头条、独家,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你发出的声音所承担的责任、承担的意义。”



Q&A


会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自己?

自省:我心态比较好,“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就行了”,每天跟横向的自己做比较,只要有进步就值得。而如果感到迷茫的时候,我会选择聆听内心的想法,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很多时候你在犹豫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坚持:这跟个人经历有关,从高中的艺考训练,到大学周末双学位辅修,再到现在学法语,坚持真的特别重要。在生活节奏很快的时代,做任何事情都别着急,只要踏实的学习,结果总会好的。


行动:有梦想和想法要付诸实践,当你花很多时间去纠结和犹豫,不如去试一试。听过很多道理,但真的去做了还是不一样。就像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联合国工作,但一定要勇敢去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


有什么想对师弟师妹说的话吗?

不管去什么单位,工作都是琐碎和重复的,不会像在学校那样每天都学到很多新知识,大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每天的工作。另外,想做的一定要试一试,别人说的不合适只是对Ta来说,并不一定适合你,所以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怀疑自己的想法,现在大家在学校不妨通过多实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就是“活好今天是最重要的”,今天是一切可以变好的开始。


干货来了!!!


1、在联合国当新闻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联合国的新闻官可以称为“甲方记者”。作为甲方记者,

第一,要具备甲方思维,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比如采访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的5位中国青年,其中一位是王源,那么首要资源就是他的经纪人团队;另外两位采访对象,根据他们的身份背景,通过UN其他系统联系采访。

第二,在报道新闻时,记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经验

第三,要抛开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传递联合国和国际的声音

第四,持续不断的学习观察,明确你要传递的信息。


2、在哪里找招聘/实习信息?

  • UN Career: https://careers.un.org/

  • UN in China: http://www.un.org.cn/about/JoinUS.html

  • 国家留学基金委(JPO):https://www.csc.edu.cn/

  • 中国发展简报: 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

  • 各个机构的官网官博官微

  • @联合国招聘

  • Young Professional Programme (YPP) 考试:6月报名后筛选简历、笔试、面试


3、关于国际组织实习或正式岗位申请有什么建议?


国际组织正式岗位的发布并没有什么规律,一定是某个岗位有人离职才会出现空缺,如果大家对某个岗位感兴趣,就要持续保持关注


但是实习岗位发布,对于在北京的国际组织来说,通常都是3-6个月后会重新发布招聘需求,大家可以锁定官博,定期会发布岗位需求。但纽约岗位需求大,发布时间不一定,大家还是要多多关注。


另外,在国际组织实习通常是没有补助的。但是如果通过留基委国际组织合作的项目,是有一定补助的。

(【CUC中传就业】微信公号有发布国际组织实习消息哦,一般人不告诉~)


大四至研究生阶段的在校生可以尝试联合国实习机会,并在大四之前开始做准备;如果申请联合国正式工作,一线的工作经验将会是加分项。


4、联合国的面试官最喜欢问哪些问题?


UN的岗位千差万别,但面试官特别喜欢问与下面几个主题相关的问题:


第一,团队合作提前准备在平时学习、实习或者工作中有什么能突出团队合作的案例,面试官会考查申请者如何胜任团队中的不同角色;

第二,跨文化如何平等对待不同文化、性别,思维方式的人,面试官考查申请者如何从容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第三,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例如最成功的的一次新闻报道;

第四,工作情境模拟。考官可能会举例一个工作中的突发情况,或请你来描述一个曾经接到过最困难的任务。在回答问题时可能需要你来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或思路,可以思考的点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合理地管理时间、如何进行任务的拆分和组合、如何multitasking等,通过这些考察申请人的应急能力、思维模式、如何优选、自我管理等。


总之,联合国的面试官重视互动,有可能会打断你的发言随时提问,所以面试的时候思路要清晰,建议同学们提前做好充分的内容准备,习惯英语表达的逻辑思维和线性思维。尤其是问到未来工作规划这个部分,是最容易互动的环节。因为面试官最期待的是你的到来会对这份工作有什么新的改变,为什么你能胜任这个工作。

 

5、联合国看重哪些能力?

 

第一,语言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如果掌握英语之外的另一门语言,将会对申请联合国工作实习非常有帮助。

第二,视野。想要进入联合国实习的同学需要从平时开始培养“在圆桌中心”的意识,在看到新闻时,不是简单知道新闻中的事实,而是尝试分析新闻背后的原因。

第三,创新。年轻人最大的工作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UN成立70多年来需要新鲜血液,提供新的视野,处理新的国际问题。UN系统稍微工作人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要学会大胆提出想法,不要怕出错。

 

最后,张斯然引用了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中国籍职员周廷华的“联合国入职晋升5C公式”:能力(Competency)+关联(Connection)+情怀(Compassion)+机遇(Chance)=被选中(Chosen),建议同学们更加主动地去寻求机会,积极尝试。

 

6、申请国际组织实习或工作时,motivation letter如何写?


Motivation letter很重要。第一,作为一篇文章,它并不只是你以往经历的罗列,而是体现你英文书写逻辑的能力。无论申请学校还是申请工作,个人介绍信最大的目的是,让对方读完之后觉得你就是最合适的那个人。硬件条件(比如是不是常青藤等名校毕业)不是最重要的,面试官更看重的是你与我的需求匹配度有多高。此外motivation letter要阐述你认为你为什么是最合适的人,让考官看到你的特点与他的需要是最匹配的。


以上是张斯然演讲《以记者视角 在联合国观察世界》部分内容,关注微信公号【CUC中传就业】,加入微信群了解更多信息,斯然师姐和其他在UN实习过的师哥师姐等你来互动哦;还可关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组织“博观”系列讲座,与他们面对面交流!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组织“博观”系列讲座简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中国传媒大学国际组织“博观”系列讲座旨在通过与学生分享国际组织任职实习人员的丰富经验,为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探索国际组织工作内涵提供平台,为我校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就业提供帮助与指导。


人生路上

张斯然始终严于律己、目标明确

希望各位小白杨们

谨记这位优秀师姐的建议!


感兴趣的小白杨们

要赶紧行动起来哦!


转自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指导老师 |  曹琬晨

记 者 |  龚  茜 · 解思琪 · 周慧玲

编 辑 |  安博文· 蒋楚沁

摄 影 |  安博文

编 审 |  王维家

万里挑一!被联合国选中的中传小姐姐,爱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