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翻手小结

2021-11-20 13:24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真定老人


岳氏八翻手前八翻发完了,我发的八翻手有不少地方与别人不同。

1、从指导思想上,我主张走实用的路子,因此抛弃了表演架子的成分。例如前脚横过来坐盘,两手同时向前后两个方向出拳等。

2、加进了绵张的理念。实际上八翻与绵张并不矛盾,八翻的许多招法就是绵张的招法,例如抱拳拧身,擒腕齐眉捶等,只是在后来的流传中表演化了,我努力向着古代绵张用法回归。

在技击理念上,我特别强调:

1、敌进我也进。

《拳经》强调“长来短接贯入身”,接手时必须进步,他进我也进,距离立即缩短,欺身占位,把他挤住。 必须避免远距离的纠缠和抵抗,迅速贴身占位。过去有句拳谚叫做“接其稍节,制其中节”,其实是不对的。稍节快而乱,不易接住,接住了对敌也无大碍,他仍然可以变手打你。因此,接手位置应在中节或根节,方可谓短接。要整个身体从头到脚在同一瞬间“一片”射入,膝瞬间超过脚尖。肘、膝都处于射入状态。这样就能把他挤住,接高脚也一样,拍脚尖对他毫无威胁,必须迅速越过脚尖,进入他腿的中节、根节,他不打自倒。反之,退步接手,距离加大,不能实现“入身”。比如捋手,我强调在捋手的同时进步,捋住手的同时已经欺身到位,扑面就在眼前。捋手时不能步向后寸,身向后坐,手拙力向后刁,敌进我退,距离不会缩短,甚至还会加大,如何入身?

也不能“定步”接手,站在那里只拧身不动步焉能入身?比如“抱拳拧身”,我主张抱拳接手时向斜前方进步,到他怀里挤住他臂根,这就是绵张“里裹打开左右角,外裹打入窝里寻”。但是原先八翻手的抱拳拧身就是在原地一个“坐盘”,这焉能入身?还有中八翻的“迎风震叶”、“拧身挫臂”,都是原地拧身不动步,我一概改成进步入身。

八翻手没有退步。这似乎存有争议,其实王新午先生在《岳氏八翻手》“结论”一节里讲了八翻手的五种步法后,明确指出:“五步之中,亦有进而无退,此步法之真意也”。但是,在另一个地方,王又说:“用步之法,非有进无退,前后左右中,皆可变化移动”。前后矛盾如何理解?我认为,有进无退是大原则,是“步法之真意也”,有进有退是具体招法中的步法技巧。为拳之道,不可连续大幅度退步,何况军旅武术,退则溃矣!但在招式之中,小幅度的退避还是有的,左右偏闪更不必说,实乃敛而复出也。王新午说的“退步”,乃是指这种具体招式之中,前后左右的变化移动。但“退步”不能作为一种步法纳入五步之中。通观王新午《岳氏八翻手》全书,没有退步。不知何故,在中八翻中却有两路退步拳法,或后人加进,亦未可知。故凡整个向后退步打的套路一律弃之,改为他法。以后我还将把中八翻陆续发到网上,与武林同道商榷。

2、强调“盘旋步”。这本来是八翻先辈强调的步法,但后来人们基本上是直来直去了。盘旋步牵扯到“步走三门”、“劲分横竖”的问题,必须强调倒重要位置。在每一路里都应该体现出步法盘旋变化。比如第一路抱拳拧身不是向正前方进步,而是找的“左右角”,领手的步法又加上盘旋,肘、身步都转一点度数。进步挣锤是从斜线向中线打。处处在“盘旋”。再如擒腕齐眉捶也是明显的勾腿盘旋步。总之,几乎每个动作都有角度的盘旋变化,这里面有进攻时的“压偏盘旋”,也有防守时的“避冲逃直盘旋”,须认真琢磨。

以后我还将把中八翻陆续发到网上,与武林同道商榷。

世界是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我说的绝对不会完全对,你会做得更好。







八翻手小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