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AI:将人性融入智能,使合同更加智慧

作者:高云
熊猫AI,致力于将律师和法务在合同写审改上所有的脏活累活全数接过来,用相当于人工千分之一的时间,扫清合同当中所有的低级错误,提供尽量精准的参考答案。让律师和法务节省大块的宝贵时间,去完成更有含金量的工作!
2022年11月24日,「熊猫AI合同云平台」横空出世!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智能合同工具,它由“合同六法”知识体系创始人高云带领专业团队,上万名“合同六法”学员共同参与,历经三年多的精心打磨而成。
它可以智能审查所有的非标准中文合同,提供智能校对、快写和审改服务的人工智能SAAS云服务。它仅使用人工的千分之一时间,提供出质量相当于执业10年的律师或法务的合同写审改结果。
一、熊猫AI功能抢鲜看
熊猫AI表面上只是一个60多页的小程序,但它的背后强大支撑的,是“合同六法”数百万字的合同实务知识体系和熊猫AI特有的合同分类、体系、条款、字词、风险点和审查说明的标准体系以及海量的合同数据库。

熊猫AI的最主要贡献,是帮助律师和法务,将合同写审改这个非常耗和麻烦的工序,从做“主观题”改为“判断题”,显著加快工作速度和提升工作质量,解决大家面对合同审查工作的痛点、困境。
例如,年轻律师和法务的合同痛点,在于缺乏丰富经验,不了解各种陌生合同和业务场景。他们一旦遇到不熟悉的合同,往往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开始写审改,也不知道如何找到真正贴合业务需求的合同模板;即使找到了,往往难以判断合同模板质量的高低或好坏。
又如,资深律师和法务的合同痛点,在于缺乏时间,缺乏拥有足够细心和耐心的助手,难以保证全部扫清合同当中的各种低级错误。
从今天开始,所有的这些痛点和难点,都将因为熊猫AI的面世而变得更容易解决。

熊猫AI的智能校对功能,能够帮助用户全部扫清合同当中序号、排版和字词的低级错误。
熊猫AI的智能快写功能,能够根据用户选择的合同类型、主体身份和强弱地位,快速生成用户需要的高质量合同范本。


熊猫AI的智能审改功能,能够对用户上传的每一份送审合同,经过1000个风险点筛选后,最终提供质量相当于10年经验律师的合同审查意见。

以一份5000字的合同智能审查为例,熊猫AI从合同效力判断、条款补充、替换或新增、字词修订到版面校对,审查时间约在3-10秒内,全过程均为自动,无须人工干预。
熊猫AI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如下的四份文档:

▋ 送审合同的修订对照版,将原稿与修订内容逐一对照,方便用户对照查看。
▋ 送审合同的修订清洁版,自动修订送审合同所有内容,最终以清洁版方式呈现。


▋ 送审合同的原稿校对版,自动校对原稿的序号、排版和字词错误,方便用户查看。
▋ 智能审查报告,逐条指出送审合同的错误、解决办法以及条款内容的修订建议。

熊猫AI的目标并非取代律师或法务,所以上述文档均为可以自由编辑的Word文档,律师或法务可以在AI结果的基础上自由编辑、删减,最终形成满意的结果。

二、熊猫AI的三大亮点
法律行业发展至今,无数前人总结了大量的合同实务智慧,但因为散乱和不成体系,无法广泛分享和推广。而另一方面,大量的低级或重复性错误,困扰着当事人,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近年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使得技术在合同领域大规模应用,解决上述难题的可能性迅速提升。所以近年以来,有不少的法律科技公司涉足合同智能领域,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合同全流程管理和合同要点审核。

但是,对于智能合同的核心——合同内容的精细化审查,因为需要标准化的合同知识体系建设和海量数据支撑,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数据库,例如主体库、标的库、标准条款库、风险库、判断规则库等建设,基于法律行业高度专业的特点,上述建设过程不仅需要专业团队和丰富实务经验,还需要大量数据支撑和长时间的试错成本。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成本高。
以条款库为例,某一小类的一个条款,基于其合同地位、合同身份、合同角色的不同,一个条款会有九种写法,而一个小类的合同可能会有近50个条款,相当于有150种写法,那对于全部的242个小类的合同来说,一共有36万不同的条款。如此多的条款,如果没有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专业团队以及大量、长时间的积累和试错,是无法搭建出这样的数据库的。
所以至今为止,几乎没有项目团队敢于创新性涉足这个领域,除了熊猫AI。

▋ 亮点1:合同内容的全覆盖
熊猫AI从三年前起步,依据创始团队积累的丰富专业经验和素材库,同时收集了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的大量合同范本,在此基础上,依据创始人发明的“合同六法”知识体系,融汇总结出熊猫AI特有的合同分类、范本、模板、体系、条款、字词、风险点和审查说明。
熊猫AI成为了目前国内首家能够实现中文合同种类、标准条款和风险点审查说明的内容全覆盖的人工智能工具。

▋ 亮点2:合同内容的精细化评审
基于上述的知识体系和海量数据,熊猫AI得以实现对合同内容的精细化评审,对于合同内容,可以进行条款内容的补充、修订、替换和新增,对于合同风险,可以进行等级风险和类型风险的精细化分析,还可以提供每一条修订结果的具体审查说明。
熊猫AI成为目前国内首家能够实现合同内容和风险点的全面精细化评审的人工智能工具。




▋ 亮点3:依据强弱地位不同区分条款、判断风险和输出结果
其他类似的系统,在条款写法和判断合同风险上都是单一标准,例如将合同条款分为“必要”或“非必要”,风险分为“致命”或“非致命”。
熊猫AI则认为,强弱立场不同,条款写法完全不同,风险判断标准也应该完全不同。

例如对于强势方的合同解除权条款,内容应当非常详尽和容易执行。如果做不到,对于强势方而言这个风险就属于“重大”了。相反对于弱势方,合同解除权条款往往是没有的,这种状况是正常的,一点风险都不应该有。
又例如同样是缺少违约责任条款,对于强势方而言,这种状况理所当然属于“重大风险”,但对于弱势方,这种状况应该忽略不计,根本不是风险。

风险点是否存在的判断标准同样如此。
同样一份合同,同样的合同写法,虽然都经过1000个风险点的评审判断流程,但如果说强势方会发现100个风险点。对于弱势方,最终可能只会给出5-10个风险点。
熊猫AI系目前国内首家能够根据强弱地位选择合同写法、风险等级和智审说明的人工智能工具。
三、结语
我们认为,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在下围棋等规则单一、不涉文化和人性等项目上可以战胜人类;
尽管熊猫AI也配置了同样级别的人工智能技术,甚至还初步建立了人性学习模型,具备了合同内容的自我学习和进化功能。
但我们很清楚,其实包括熊猫AI在内的一切人工智能,都不具备替代律师和法务,颠覆法律行业的能力。
相信这个判断大家都众口如一。个中原因,除了中文的博大精深、业务场景的千变万化之外,更关键的是合同的决定性因素是无法量化和统计出来的人性和文化。
例如:同样的一种合同写法,基于不同的经济利益重点考量、潜意识心理活动甚至领导风格差异,都会产生巨大差异甚至相反的判断。
你说两者对错如何分析?统计比例如何确定?
如此差异巨大的人性和文化,人类之间尚且无法弄明白,就意味着无法确定明确的标准。人工智能的擅长在于计算,例如存在明确黑白对错标准的围棋,所以能够战胜人类。但对于存在大量模糊地带的、无法量化、标准化的人性和文化,人工智能往往容易变成"人工智障"。
所以,熊猫AI的作用,并非取代律师和法务作出判断,而是要将律师和法务在合同写审改上所有的脏活累活,全数接过来,用相当于人工千分之一的时间,扫清合同当中所有的低级错误,提供尽量精准的参考答案——让律师和法务节省大块的宝贵时间,去完成更有含金量的工作!
合同的初步判断用熊猫AI,最终决策交还人类,这才是人工智能在合同领域应用的正确方向。
最后,我们诚意邀请您使用熊猫AI,请让我们为您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让合同写审改从此不再是痛点和难点!
——————————————————————
高云,本名汪宏杰,30年法律从业经验,“合同六法”、“中国高质量合同范本库”创始人,擅长不良资产、并购重组、企业合规和法律顾问等业务,服务客户覆盖金融、互联网、房地产、服务、快销等行业。多年来先后出版《思维的笔迹》《公司法实务指南》《民法典时代合同实务指南》等14本法律实务类畅销榜冠军书籍,在中国法律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