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战争史--波兰战役

1939年4月3日
希特勒下达秘密命令,批准“白色方案”的实行,要求三军做好9月1日后任何时间进攻波兰的准备。

1939年4月初
由于波兰是英法的盟友,希特勒要求秘密警察头子希莱姆为入侵波兰找一个借口。希莱姆将此事交给了得意门生海德里希。
1939年5月22日
德意志第三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两个法西斯国家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形成“钢铁同盟”。
1939年6月15日
德国陆军司令冯·布劳希奇按照希特勒的指示,制定了进攻波兰的计划。
1939年6月22日
凯特尔将军向希特勒呈交了一份“白色方案”初步时间表,希特勒将进攻波兰的日期确定为九月一日。
1939年6月23日
戈林主持召开了国防会议,要求国家全部资源都要为前线服务。
1939年8月初
希特勒要求德国最高统帅部谍报局长卡纳里斯发给希莱姆和海德里希150套波兰军服和若干波军轻型武器,用来伪装波兰进攻德国。
1939年8月23日
德意志第三帝国与苏维埃联盟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31日
中午时分,希特勒发布了“白色方案”第一号作战指令。
下午16时,海德里希亲自布置了数支由德国死囚假扮的“波兰分遣队”袭击了德国格莱维茨电台和一些其他地方的“希莱姆计划”。
傍晚时候,150万德军已经开始进入波兰边境的前沿阵地,只等次日拂晓出击。
当晚20时,为数不多的数股“波兰士兵”袭击占领了波德边境的一些地点。
晚上21时,希特勒在广播撒谎其提出的“和平建议”北波兰方面“粗暴拒绝”。

1939年9月1日
德国以波兰军队入侵为由向波兰宣战,撕毁《波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白色方案”。
4时40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数量庞大但装备陈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
在第一号作战指令规定的拂晓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
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
同一时刻,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德军航空兵配合地面装甲部队对波兰进行了闪电突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
英国国王宣布动员三军,法国签署总动员令,但希特勒认为其不过是虚张声势。
上午10时,希特勒在国会上兴奋地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并谎称“波兰没有任何诚意想与德国谈判”,对此“我们已于清晨5时45分开始还击”
傍晚时分,德军迅速突破波军防线,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
当晚,古德里安率领德军第十九装甲军渡过布拉希河。
英国于战争开始后16个小时表示如果德国不给予英国满意的保证,停止侵略并撤出军队,英国将履行对波兰的义务。
1939年9月2日
英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停止在波兰的军事行动并撤出军队。
出于自保的目的,中立国荷兰进行战争总动员。
1939年9月3日
德军第十九装甲军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
德军北集团军群第四集团军已切断波兰走廊,到达维斯瓦河下游地区。第三集团军向南逼近,抵达纳雷夫河,直指华沙。南集团军群第十集团军所属装甲部队已强渡瓦尔塔河。德军第十四集团军则从两个方向对波兰重镇克拉科夫实行钳形攻势。
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递交最后通牒,要求德国于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
正午12时,法国向德国发布最后通牒,要求德国于17时之前停止战争。
德国对此均置之不理。
下午11时,英国对德国宣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也相继对德宣战。
下午17时,法国对德国宣战。
1939年9月4日
德军第十集团军先头部队强渡皮利察河。
尼泊尔,汤加,纽芬兰三国相继对德国宣战。

1939年9月5日
德军已强渡纳雷夫河,占领波兰走廊,抵近罗兹。占领发达的西里西亚工业区,完全包围了波兰重镇克拉科夫。
希特勒来到第十九装甲军视察,古德里安对于坦克集群的结论,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9年9月6日
波军总司令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防线
波兰政府被迫仓皇迁往卢布林,波军总参谋部迁至布列斯特。
德军第十集团军继续高速前进,左翼已远超托马舒夫,右翼则进至凯尔采。
南非对德国宣战。
1939年9月7日
德军龙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群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博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并重创波“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取了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的波军阵地。
开战以来,法军在西线仅仅做了一个援助波兰的态势,甘末林发动了一个所谓的“萨尔攻势”。
1939年9月8日
德军南路集团军群中路第十集团军的前锋霍普纳的第十六装甲军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退路。
德军北路集团军群所属屈希勒尔的第三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四集团军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
德军在波兰占领区设置了由阿尔弗雷德·冯·沃拉德-博克尔贝格指挥的“波森”军区。
傍晚时分,德军机械化装甲部队抢在溃散的波军之前抵达维斯托瓦河,随后向北转移沿河建立了一条封锁线来展开反正面作战。
法军按照“萨尔攻势”跨越德国边境,德军则按预定方案迅速退入边境后面的“齐格菲防线”。
1939年9月10日
加拿大对德国宣战。
1939年9月11日
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
1939年9月12日
法军在15英里长的战线上向前推进了约5英里,占领了大约20个空无一人的村庄。之后,甘末林命令他们停止前进,并指示了前线部队,一遇德军反攻,就立即退回马奇诺防线。
1939年9月13日
德军在波兰占领区设置了由瓦尔特·海茨指挥的“西普鲁士”军区
1939年9月14日
南路集团军群所属赖歇瑙的第十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八集团军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
1939年9月15日
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其第三装甲师和第二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德军南路集团军群的右翼李斯特的第十四集团军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
与此同时,第十四集团军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二十二装甲军,包围了科沃夫之后继续北进。
1939年9月16日
克莱斯特的第二十二装甲军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路集团军群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
波兰政府抛弃人民,越过边界狼狈逃亡至罗马尼亚。
1939年9月17日
德军完成对华沙的合围,并限令华沙当局12小时内投降,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6日不顾国家安危,越过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因波兰政府出逃,苏联宣布《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于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和铁木辛哥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
1939年9月18日
德军第十九装甲军歼灭了溃逃的波军。德军进攻已化为内外两大钳形攻势。除苏波边境波军外全部被德军包围。波军高层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仅剩华沙等地仍在抵抗。
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会师。希特勒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
1939年9月25日
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
随后,德军第8集团军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
1939年9月26日
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
1939年9月27日
华沙守军停止抵抗。
1939年9月28日
华沙守军司令向德军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
1939年9月29日
莫德林要塞投降。
1939年9月30日
波兰人民推举出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将军作为流亡政府的领导人。领导没有投降的军队加入西方盟国。
1939年10月2日
最后一座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
1939年10月3日
希特勒再设立了“罗兹”和“克拉考”军区,并分别由伦德斯特和利斯特将军指挥。
1939年10月5日
波兰战役结束。
波军阵亡66300人,受伤133700人,911000人被俘。其中,被德军俘虏694000人,被苏军俘虏217000人。10万人逃至邻国,而德军仅阵亡10600人,受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