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周报 | 双碳标准建立还剩3年,龙湖80后掌门人接棒(第44周)

焦点研究院 房企ESG前沿资讯一览
报告期:2022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
出品时间:2022年11月3日
焦点研究院点评 :
宏观政策方面,我国减碳标准体系构建提速,标准的制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在标准制定方面,预计重点将放在碳足迹、产品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等可量化指标上。而在配套支持方面,碳交易体系、绿色金融标准方面将是重点。
企业动态方面,龙湖成立29年来首次换了掌门人,新老接力后,民营房企标杆的未来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手中,由于房地产行业进入新时代,更年轻和专业化的团队更适合应对行业变化。不过资本市场对龙湖换帅的反应则稍显过激,预计近期的跌幅会逐渐被市场修复。
绿色金融方面,央行行长强调该领域的“五大支柱”,分别为:标准制定、信披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绿金产品和市场以及国际合作。这几点也和双碳标准的制定互相印证。此外,港交所推出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地方和企业碳中和事业的国家化,另一方面有内地的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可以得到巩固。
0 1 宏 观 资 讯
1、生态环境部:详解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问题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对报告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报告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以及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所作出的贡献。报告还阐述了中方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基本立场和主张。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是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切,长期以来在多边进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COP27应着力推动相关工作取得实质成果,为明年在COP28达成有力度、可操作的全球适应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资金问题上,我国敦促发达国家尽快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承诺。
2、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
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实施方案》明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总体部署,提出加强绿色金融标准等市场化机制标准建设。《实施方案》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规划出“双碳”标准体系建立的路线图。《实施方案》提出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计量服务体系7个方面的24项重点任务。
3、石化联合会:石化行业推进ESG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
11月1日,推进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工作启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由石化联合会,石油化工企业及专业协会代表出席本次会议。首先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将ESG纳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体系,融入企业制度创新,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以及决策流程,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协同发展;其次要建立健全石化行业ESG工作体系,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符合企业实际的ESG信息披露规则和绩效评价体系;最后要加强ESG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中国化ESG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助力和支持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加快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4、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中国“双碳”目标带来三大机遇
1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以及“1+N”政策体系的有关情况。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中国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制度保障。在各部门的努力下,目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他指出,中国“双碳”目标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个变革过程中有巨大的市场商机、市场机遇。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交流合作;第二是开展绿色低碳贸易与投资合作;第三是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0 2 企 业 动 态
1、中交集团:与黑龙江省签署战略合作,涉及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
近日,中交集团与黑龙江省政府在哈尔滨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大交通、大城市、江河湖海、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2、大悦城:与上海黄浦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近日,黄浦区人民政府与大悦城控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发挥黄浦区的综合优势和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域优势,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政企合作、央地联动机制,增进优势互补,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据悉,中粮集团、大悦城集团公司、多年来积极参与黄浦旧区改造与城市更新重点工作。
3、龙湖集团:吴亚军辞任龙湖集团董事长,由陈序平继任
10月28日,龙湖集团发布人事变更公告。因个人年龄及身体原因,吴亚军女士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委员。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委员、投资委员会主席及联交所授权代表职务,自10月28日起生效。后续吴亚军将担任集团战略发展顾问,在战略发展及卓越运营方面提供指导意见。自同日始,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陈序平先生将担任董事会主席,同时担任联交所授权代表。陈序平先生自2008年加入龙湖集团,历任工程经理、项目经理、地区公司总经理及集团地产航道总经理。同时陈先生为本集团若干附属公司的董事。
4、京东科技:携手上海移动,将在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领域开展合作
11月1日,京东科技与上海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聚焦平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以及数据中心、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其中,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将结合上海实际,基于各自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从政务云、数字治理、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活等方面着手,在技术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5、阿里巴巴:与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平台型智慧城市等领域
11月2日,阿里巴巴与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平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通信及国际化业务、智慧家庭等领域的创新合作。
0 3 绿 色 金 融
1、港金管局:目前正筹备首批试验代币化绿色债券
10月31日,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目前正筹备首批试验代币化绿色债券,目标年内完成试验发行,冀成为全球首个代币化绿色债券。余伟文称,仍在与顾问研究代币化绿色债券的发行方式和数额,首批主要开放予机构投资者认购。
2、央行: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4%
10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绿色贷款方面,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比上年末高8.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4.88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32万亿元和5.5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4%。
3、央行行长:构建绿色金融“五大支柱”,分步建设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
近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发表文章《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易纲在文章中指出,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绿色金融“五大支柱”,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一是按照“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二是分步建设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序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进行评价。四是健全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推动形成碳排放权的合理价格。五是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引领国际标准制定。
4、港交所:推出全新的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
10月28日,港交所宣布推出全新的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致力连接资本与香港、中国内地、亚洲以至全球的气候相关产品和机遇。Core Climate支持市场进行高效和透明的碳信用产品和工具的交易,协助推动全球净零转型。Core Climate平台参与者可透过平台获取产品讯息、持有、交易、交收及注销自愿碳信用产品。Core Climate上的碳信用产品来自全球各地经国际认证的碳项目,包括碳避免、减碳及碳消除项目。所有于Core Climate上市的项目均经认证及符合国际标准,例如Verra的核证减排标准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5、江苏省:首单工业地产碳中和CMBS成功发行,项目规模2.76亿元
近日,“娄城高新-太仓中德创新园1期长三角一体化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成功发行,为江苏省首单工业地产CMBS产品(碳中和)。项目规模2.76亿元,其中优先级A规模2亿元,AAA评级,期限12年(3+3+3+3年),发行利率3.03%;优先级B规模0.75亿元,AA+评级,期限12年(3+3+3+3年),发行利率3.46%;次级规模0.01亿占比0.36%,无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