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胆囊因胆结石而切除了,但出现了胆囊切除后综合征,中医如何治疗?【患者提问】我以为

2022-10-14 08:38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胆囊因胆结石而切除了,但出现了胆囊切除后综合征,中医如何治疗?【患者提问】我以为手术之后病就好了,哪想到病更厉害了!术后饮食不佳,腹痛腹胀,西医诊断为胆囊切除后综合征。请问对于此病,中医有办法治疗吗?

【医生回答】很多病其实不需要手术中医就可以治好,可是一到西医手里,那就非得手术了!上苍赋予我们身体每一个器官都是有用的,是统一的,是整体的,是不能分割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另外并不是说手术之后,病就好了,手术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这更会让患者悔不当初,后悔手术。

对于胆囊切除后综合征中医也是可以治的,如下面一则医案:患者胡先生,42岁。患者五年前经手术治疗胆结石,可手术后仍然饮食不佳,腹痛腹胀,经多次检查,西医将其诊断为胆囊切除后综合征。当时诊见患者舌淡,苔薄白,脉沉弦,经问诊得知上腹疼痛,胸中烦闷,饮食不佳,腹泻因受凉加重,呕吐清涎水,腹中有水声。

很多患者胆囊切除后才发现副作用太大了,没有了胆囊,肝脏分泌的胆汁没有地方存储,就会上逆,导致胆汁反流,长期胆汁反流又灼伤了胃与食道,让我得了慢性胃炎与食道炎。胆汁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尤其是化解油腻,可是没有了胆汁,现在一点油腻食物都吃不了,吃一点就拉肚子。有时候看到油腻就恶心反胃呕吐。所以对于西医的手术,我们一定要慎重,不然后悔就来不及了!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因胆囊切除后,仍有右胁疼痛,腹胀恶心,或畏寒,或发热,或出现黄疸,或有后背不舒等症状。临床观察发现,手术后较短时间发生本病与原来胆道功能障碍、胆道上行感染有关,再加上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等因素,往往易发生本病。胆囊切除多因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尤其是泥砂样结石,手术时不易清除干净,又可形成肝胆管结石而发生本病。经X线造影或B超检查,可见胆总管增粗或胆总管结石。有人统计9692例胆石病手术资料发现,残石发生率竞高达41%。

  现代医学从流体动力学角度认为,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偿性增粗,使胆汁分泌压降低,流速缓慢及奥狄氏括约肌狭窄,胆管狭窄、残留胆囊或胆囊再生成等问题而引发本病,从西医角度认为再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再手术的危险要明显高于首次手术,西药亦无特效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胁痛”、“黄疸”等范畴,本人在临床中分两型辨治,收到较好效果。

  一、肝郁气滞型:症见右胁疼痛,痛及上腹或后背,泛恶呕吐,纳差嗳气,口苦,舌质淡舌边红苔薄,脉弦或细弦。治宜疏肝利胆和胃,方用自拟之利胆和胃饮加减:柴胡、枳实、半夏、郁金、木香、黄芩、延胡索、白芍,川厚朴、青陈皮。肝胆较大者,加山栀、夏枯草;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生姜、竹菇;纳差脘胀者,加白术、炒麦芽、炒谷芽。

二、肝胆湿热型:右胁下痛,纳差恶心,上腹饱胀,巩膜黄染,小便黄,大便秘结,或有口苦厌油,伴畏寒或发热,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查血清胆红素与转氨酶可升高,B超检查见有肝内胆管结石或胆总管增粗。治宜清利肝胆湿热,方用自拟之虎茵汤加减:虎杖、金钱草,茵陈、白花蛇舌草,柴胡、枳实、郁金、黄芩,生大黄,赤芍,炒谷麦芽。恶心呕吐甚者,加制半夏、广藿香、陈皮;黄疸明显且血清胆红素居高不下者,重用赤芍,加车前子、山栀;腹胀纳差者加太子参、炒白术、炙鸡内金。


胆囊因胆结石而切除了,但出现了胆囊切除后综合征,中医如何治疗?【患者提问】我以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