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余承东回应华为不造车决议,广汽降级华为合作原因

就在昨晚,余承东在华为内网发文,疑似回应华为不造车决议,说“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从余承东的话中,我们看出了,有些悲壮又无奈的情景。

为何任正非再次签发不造车规定,这与广汽降级华为合作,脱不了关系。“Aito问界”可以叫“Huawei问界”了,那是不是“广汽埃安”也该改名为“Huawei埃安”了呢?这样的话,“Huawei阿维塔”,“Huawei极狐”可能都要来了,这是华为任正非,以及广汽、长安和北汽等,这些大品牌车企,不一定想这么玩的了。
不可否认,华为内部,一直都有"造车"和"不造车"分歧,其实我个人从情感意愿上,是希望问界汽车挂上华为标的,正如很多人买问界汽车,正是因为有华为高调为问界站台,也华为发布会时的宣传,才买问界汽车的。
但这一操作,也引发了根本性问题,只要挂了华为标,打上了华为品牌,也就实质性的变为“华为在造车”了。
现在华为再次公开定调不造车,可以推测,以后问界这车,估计余承东也不能那么高调、并在华为的产品发布会上,把问界汽车,当华为的产品那样来宣传了,短期内问界汽车,肯定会变得更加艰难。因为随后,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必然会变得与长安、与北汽的合作模式,是一样的了,但你看阿维塔和ARCFOX极狐的销量,已经摆在这里了,当下的数据是比较难看的。
当然现在看来,华为任正非,必然是有更高战略性的考虑,也就是,在汽车领域,到底是考虑长期耕耘产业链为主、还是短期盈利为主的问题了。短期内想赚钱,那就华为亲自下场造车,我相信华为在几年内,一定会在国内迅速崛起。如果有华为标加持,余承东说问界汽车在两年内盈利,我个人是完全相信的。但同时也有风险,有华为标的车,在国际市场,很可能会遭遇与华为手机一样,被封锁的局面。
而现在,华为任正非等高层的考虑,是希望华为做智能汽车,能做成华为通信解决方案一样,能像博世一样,让"Huawei Inside"覆盖在汽车产业的方方面面。为什么华为汽车事业部,一直都叫“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呢?我想,正是华为更希望,它是产品解决的方案商。
当然,这样的话,短期好些年内,华为汽车BU,继续处于亏损状态,是一定的,但华为投入5G研发,投入海思芯片研发,操作系统的研发,哪个不是8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长期战略性的眼光,加上大量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最终都获得了超额的回报呢?
所以,华为任正非等,会这么决定,会在2022年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依然决定放弃短期,在智能汽车产业方面,急着去变现,这反而证明,华为是非常看好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的。
越是重视,反而越沉稳,这正是华为,想要一条鱼,还是一整个池塘的鱼的问题,而任正非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