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丨天水市森林消防大队:“4+”宣传模式进校园
铃声敲响,“神兽”归笼!转眼,时间进入到3月,全国大中小学都迎来了学生返校开学的日子。而当我们的“蓝朋友”遇上“红领巾”,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开学之际,陇南市森林消防支队天水大队走进驻地崖湾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下面请跟随镜头,一起来直击现场。


防火宣传+感同身受
“叔叔,这个是干什么的呀?”“这个是大功率风力灭火机,是我们森林灭火的主战装备……”在崖湾小学的校园内,“蓝朋友”采取“理论+实践”的模式,对森林防火常识进行科普讲解,针对同学们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同时,学生们还在现场当起了“消防员”,近距离的体验各类装备的操作,亲身感受消防员的日常,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森林火灾的危害,并学习掌握防范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





应急科普+生动课堂
“当我们在家遇见火情怎么办?”“我知道,我知道,要用水进行灭火…”在课堂上,“蓝朋友”正在对“红领巾”进行一堂生动形象的授课,“那除了这些处理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进行灭火呢?”“我们可以用灭火器”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在一堂短短的45分钟授课中,“蓝朋友”通过PPT讲解、观看视频、现场演示等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电器起火、油锅起火、衣物起火等家中常见火情的处理办法,并手把手对每位学生教授了灭火器的操作与使用。






赓续传承+言传身教
“上课前,我想先问问大家,你们心中的雷锋是什么样的?”“是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的偶像!”同学们积极地回答着“蓝朋友”提出的问题。在第60个雷锋日来临之际,大队消防员借助此次活动,在课堂上通过讲雷锋故事,看雷锋电影、读雷锋书籍的方式,让雷锋精神在“祖国花朵”的心中生根发芽。


地震演练+身临其境
在活动最后,为有效普及防震安全知识,增强学校师生安全意识,掌握在灾害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大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详细制定演练活动方案,扎实有效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活动中,“蓝朋友”细致、全面地向同学们普及了地震的形成、分布、等级影响、预测分析等基础知识,并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地震来了怎么办?》应急疏散动画教学示范片。

随后学校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根据预定方案,在急促的广播声中展开演练。同学们依据逃生路线从各楼层有序进行紧急疏散,快速到达安全集合点,演练全过程紧张有序,没有发生安全事故,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活动,不仅使广大师生掌握了防地震、防火灾的安全基本常识,而且有效提高了师生应对紧急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及自行处置、应对能力,避免发生地震时出现混乱失控局面,确保在校学生的安全稳定。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离别的时间很快到来,通过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授课,崖湾小学的师生们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不仅了解了森林防火知识以及常见火灾的处置方法,更通过地震紧急避险演练,增强学生们对自然灾害避险的意识,通过这种“大手拉小手”的方式,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活动最后,“蓝朋友”们为即将加入少先队员的学生们佩戴了鲜艳的红领巾,并送上衷心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