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夜泊枫林,“遇见”楠溪江
一片静默的氛围中,借着浙江的项目考察机会,来到朋友已经预约了快五年的楠溪江之旅,住进了孟浩然诗句中“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的遇见·同舟客栈。

早晨醒来,自己沿着江边的小路,将周围的环境游览一番,回到安静的客栈,写下这篇初到的观感和文字,供后来者旅行参考借鉴。
我的客房两面都是落地大窗,昨夜又下起了小雨,由于到达的时候已经很晚,距离温州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路程,朋友把我送来后便又开车回去了,外面是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早晨醒来,才看见旁边的菜园小路,景观的竹排和栈道,村落的格局和远处的山峦,借助晨起的时间,将所居场所的周围逐一踏遍,才看清小镇的位置依山临水,俨然一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枫林古镇毗邻雁荡,西接缙云仙都,客栈的位置距离古镇3千米,一辆自行车的脚力即可周游,计划下午到古镇好好游览一番。

晨间水汽初起,农妇三五成群,在江滩浣纱洗衣,抬头望去,山头云雾飘渺缭绕,鸟语花香频传,山涧溪下,枫丹若染,红叶似火,黄叶遍地,犹如一幅泼墨山水,又好似一个五彩锦缎;宛如仙境一般,待夜幕临近,近观溪流拍岸,远处渔火点点,不仅另有一番风味,又恰似一幅山川秘境的优美景色。
特别是刚刚结束的三年的禁足,很多人还停留在恐慌的居家环境中,让我这个独行客悠然的独居在这座五层的客栈之中,吃过厨娘提供美食之后,步行五十米,就可见到悠悠三百里的楠溪江围绕小镇蜿蜒而来,宛如一条项链,将这片浙南最令人神往的山川秘境串联起来。

在北方已经白雪皑皑,满目枯荣的寒冬时节,这里的山景却还是层峦叠翠、江水清澈见底,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依然沉寂在春意盎然的生机之中,特别是负氧离子的充沛和游人稀少的接触,可以免去“口罩”的桎梏和传染的恐慌,宛如人间难寻的一个宝藏秘境,虽惊喜连连,却低调如斯!

古人信奉“山以智,水有灵”,依山傍水乃养生修仙之福地。特别是这种具备了“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的江南风光,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又有着“青嶂忆遥月,绿萝愁鸣猿”的浪漫……孟浩然在宿永嘉江的诗句中,也将“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的景然挥发的淋漓至尽;虽不是张继笔下“枫桥夜泊”的寒山寺,却是每一位探秘寻幽客眼中的秘境江南,早在千百年前就流淌出中国最早的山水诗。

沿着乡村的小路,路边的建筑中还能觅见黛瓦白墙、外拙内秀的传统屋落,见惯了城市水泥森林的的密集交错,来到这种远离尘世的江南古村,延续江浙温婉气质的同时,又保留了自成一派的建筑特色。
一步一景,一字一句,流连着岭上人家升起的淼淼炊烟,摆渡着郁郁滩林中的江上流年,勾缠住昆曲戏台上款摆的水袖,回忆起曾经的似水流年。

旧梦依稀,往事如昨。
辞藻堆砌成的烟雨江南,风月无边。
回眸三年束缚的峥嵘岁月,透过那些人世间尔虞我诈的世态炎凉,世外的古村落宛如历史的一簿账本,或明或暗,冷眼旁观着余差岁月的蹉跎,用古城的剪影铭刻着记忆,寻找着昔日的辉煌和斑驳陆离的光影,勾陈起岁月的沧桑风雨。

踏上江边早已被先人的足迹磨得圆润、光滑的青石板路,刹那间仿佛有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好像短短几步,就跌入历史烟云的尘埃,看到了这片土地沧桑的过往。

古寺殿前,峻壁耸立,背山临江,四下望去,但见江岸树木扶疏,滩林茂密,野径曲折。漫步小憩,但见松竹郁郁葱葱,松鼠野兔嬉戏,雀跃其间,别有情趣。脚下江水环绕流畅,盈盈绿水驻足回旋。

溪山同悦,霜林欲燃;
柿红叶落,残阳余晖;

遇见楠溪,遇见同舟客,驻足在楠溪的滩林上,徜徉在山水的清晖间,沉醉在尽染的层林里,徘徊在古城的街巷中,我们且行且忆,且歌且咏,憧憬着千年古城今朝复兴的鲜活与美好。

温州、永嘉、枫林、楠溪、兆潭、遇见·同舟客,遇见梦中的江南。
独具特色的历史小镇,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偏居一隅的旅途客栈,静谧安详的休闲空间,虽不见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小城故事和客栈知名度却在口碑相传的晕染下,靠着文化和历史的沉淀,成功“出圈”!
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这里是中国最美县域、全国千年古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
这里几乎集结了所有美好的词汇,此生一定要去一次,因为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