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又成离别
6.4 滇川道上的行旅 中研院史语所由昆明派出的车队陆续到达泸州南岸的蓝田坝后,转入民生公司轮船,沿江西行至宜宾,再转乘小型木船返回李庄。由史语所王崇武押运的第三批140箱物资抵达宜宾后,分装到几艘小型驳船上,但其中一艘驳船不幸失重倾覆,船上货物全部滚落于江水,落水物是各类拓本与善本书籍,尽管装箱时外部包了一层函套,仍全部被江水浸透。傅斯年知道后气急败坏,大骂王崇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骂过之后一面派人和民生公司在重庆的总部联系查验、索赔事宜,一面指示把落水书箱搬到安全地方设法救治。最后在宜宾明德小学进行开箱晾晒并一一登记造册,大约三个多月后,晾晒书卷才算告一段落,重新押运抵达李庄。 同济大学师生翻越乌蒙山脉,渡过赤水河,溯江向李庄赶来。因同济大学凭借此次迁移行动中开山鼻祖的地位,李庄内最适合外来人员办公、学习的场所,如各种会馆、祠堂、九宫十八庙,均被分配给同济大学。 中研院史语所占据了离镇四公里张氏家族住居地——板栗坳,庞大的城堡式山庄,除了存放大批物资,还可安置研究人员和家眷,史语所在山上成立伙食团,共同搭伙做饭,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段水泊梁山豪杰聚众山寨的日子。 中国营造学社做为史语所的附庸,在李庄郊外的上坝月亮田找到一处农舍,前后有两个较大的院落,院中各有平房几间,制作了几张桌子与条凳,算是办公用具,条件虽苦,但毕竟有史语所的图书可参看。 相对这几家机构而言,陶孟和率领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就显得颇有些尴尬和狼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