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评选赛道:帝制时期的四阶段划分(大一统和大分裂视角)

前提:帝制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帝制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共计2132年。在这期间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

而历史粉圈中,谁或者哪几个才是千古一帝,历来存在极大争议,每次都能引发热烈讨论,虽然时代不同,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这么跨时代比较,本身就是比较愚蠢的事,更何况,以人民史观来看,皇帝制度是压迫人民的制度,是该受到现代人批判的,即使选出“千古一帝”,在当今时代来看,也并非什么光荣的事!
然而,存在即合理,与其抵制批判,不如制定更加合理的比较规则,把这种历史比较进行规范,尽量降低这种讨论的“愚蠢度”,因此“千古一帝”的评选,首先应制定更合理的赛道,甚至找出更合理的历史规律,更好的来理解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高祖创业之君,遭秦灭学之后,干戈战争之余,斯民憔悴,甫就苏息,礼乐之事,固所未讲。独念孝文为汉令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遂,使汉家之业终于如是。夫贤如汉文而犹不为,将谁为之?
帝王之道,贵不违时,有其时而不为与无其时而为之者,皆过也!三代之王盖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耳,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
可见,古代专制皇帝在评价历代君王时,都注重了不同时代的问题,我们从小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时,更应该清晰的划分不同时代。而不同于前文以农民起义反抗阶级压迫的视角,本文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视角,解读中国帝制。
本文理论基础选择的不是主流的帝制时期为封建时期的观点,既认为封建时期并非广义上的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而是狭义上指封邦建国制的社会结构。
因此本文认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为以农业为主的资本主义社会,既土地为主要资本,以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主要是农民,劳动资料主要是农具与土地,劳动对象为农作物,其中土地既是劳动资料,也是劳动对象。生产关系主要内容是:生产资料为地主和农民私有,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生产逐步以雇佣劳动方式代替奴役关系,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以土地为主要资本,地主以雇佣劳动关系剥削农民的农业资本主义,这个制度在宋朝以后,成为绝对的主流,既所谓“千年田换八百主”,在中国古代社会,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甚至皇帝名义上也只有“一亩三分地”。
中国的雇佣劳动关系,在第一次大分裂期的春秋晚期出现,从春秋时期到唐朝,基本是雇佣劳动关系逐渐替代奴役劳动的生产关系的过程,地方割据的贵族势力,历经诸侯、豪强、世家、门阀,在唐末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经历了中晚唐两百多年牙兵军户的藩镇割据,最终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在宋朝时彻底成为主流,在元朝真正结束第三次大分裂期后,彻底稳固,成为元明清的主要生产关系。同时也逐步确定了,皇帝这种世袭制的贵族制度不再适应新的生产关系,成为彻底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制度。详细请看 CV14772860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具有历史必然性,因此,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的资本主义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确立具有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也将在中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它是符合国情、有效管用、得到人民拥护的。任何想要退回资本主义制度的观点,都是开历史倒车。
根据上述理论,本文综合历史规律,以大一统和大分裂为视角,将帝制时期,划分为“军阀兼并期”、“统一奠基期”、“开创统一期”、“守成中兴期”四个时期。
军阀兼并期和统一奠基期可合为地方军阀割据的“大分裂期”,时长917年
开创统一期和守成中兴期可合为中央集权统一的“大一统期”,时长1215年

大一统王朝多以末年的农民起义进入国祚倒计时,无数群雄也从农民起义中开始崛起,最终脱颖而出,统一基础依然坚固的,便产生新大一统王朝,又有两次早已形成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便陷入了事实上长达数百年的地方军阀割据分裂。https://www.bilibili.com/opus/605451661299622509?spm_id_from=333.999.0.0
因此四阶段主要以标志性事件正式开启数百年地方割据为分割点。结论如下:
大分裂期(共计917年)划分为2段:
第一次是州牧割据,自黄巾起义后,188年废史立牧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到589年隋灭南陈,完成统一,时长401年。
第二次是藩镇割据,自安史之乱后,763年设立河北三镇正式开启藩镇割据,到1279年元灭宋,完成统一,时长516年。。
又可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前半段是由于大一统基础被严重破坏,政治、文化、法律等各种制度不断崩溃的大背景下,主色调为政局趋于动荡的军阀兼并期,后半段是大一统基础开始重新形成,政治、文化、法律等各种制度逐渐发展的大背景下,主色调为政局趋于稳定的统一奠基期。

军阀兼并期(共计457年)划分为2段:
第一次是188年废史立牧到386年北魏建立,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南朝第一王朝刘宋建立者刘裕也已经在383年出生,北魏建立时间恰巧在本次大分裂中间阶段,因此选择作为标志。时长198年。
第二次是763年设立河北三镇到1022年宋真宗去世,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正式确立宋辽南北对峙的新时代,其去世时间恰巧在本次大分裂中间,因此选择作为标志。时长259年。

统一奠基期(共计460年)划分为2段:
第一次是386年北魏建立到589年隋灭南陈,真正结束门阀世族形成的大分裂,完成大一统,时长203年。
第二次是1022年宋真宗去世到1279年元灭宋,真正结束牙兵军户形成的大分裂,完成大一统,时长257年。

大一统期(共计1215年)划分为8段:
第一次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到公元前209年秦末大泽乡起义,时长12年。
第二次是公元前209年秦末大泽乡起义到17年新末绿林赤眉起义爆发,时长225年。
第三次是17年新末绿林赤眉起义到188年废史立牧,时长171年。
第四次是589年隋灭南陈统一到611年隋末长白山首义,时长22年
第五次是611年隋末长白山首义到763年设立河北三镇,时长152年。
第六次是1279年元灭宋统一到1351年元末红巾军起义,时长72年
第七次是1351年元末红巾军起义到1627年明末陕北起义爆发,时长276年。
第八次是1627年明末陕北起义到1912年清朝灭亡,时长285年。
将结束大分裂期的秦、隋、元三朝,以及推翻大一统王朝开国的西汉、东汉、唐朝、明朝、清朝的前三分之一时间为平定戡乱的开创统一期。
西汉、东汉、唐朝、明朝、清朝的后三分之二时间为稳定开拓的守成中兴期:

开创统一期(共计473年)划分为8段:
第一次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到公元前209年秦末大泽乡起义,时长12年。
第二次是公元前209年秦末大泽乡起义到公元前135年刘彻亲政,时长74年。
第三次是17年新末农民起义到75年汉明帝去世,时长58年。
第四次是589年隋灭南陈统一到611年隋末长白山首义,时长22年
第五次是611年隋末长白山起义660年李治与天后武氏并称二圣,时长49年。
第六次是1279年元灭宋统一到1351年元末红巾军起义,时长72年
第七次是1351年元末红巾军起义到1442年明英宗掌权,时长91年。
第八次是1627年明末陕北起义到1722年康熙去世,时长95年。

守成中兴期(共计742年)划分为5段:
第一次是公元前135年刘彻亲政到17年新末绿林赤眉起义,时长151年。
第二次是75年汉章帝继位到188年废史立牧,时长113年。
第三次是660年李治与天后武氏并称二圣到763年设立河北三镇,时长103年。
第四次是1442年明英宗掌权到1627年明末陕北起义,时长185年。
第五次是1722年雍正登基到1912年清朝灭亡,时长1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