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治通鉴:通过何种沟通技巧,才能有效说服自己的反对者

2022-10-20 10:18 作者:鉴史悟道  | 我要投稿

《资治通鉴》 第三卷 周纪三

  【原文】

  遂胡服。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

  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

  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译文】

  于是令赵国百姓改穿胡服。国中的士人有不少反对,公子成假称有病,不来上朝。

  赵王派人前去说服他:“家事听从父母,国政服从国君,现在我向人民宣传改变服装,而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我徇私情。治理国家有一定章法,总以有利人民为根本;办理政事有一定常规,执行命令是最重要的。宣传道德要先针对卑贱的下层,而推行法令必须从贵族近臣做起。所以我希望能借助叔父您的榜样来完成改穿胡服的功业。”

  公子成拜谢道:“我听说,中国是在圣贤之人教化下,用礼乐仪制,使远方国家前来游观,让四方夷族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此不顾,去仿效远方外国的服装,是擅改古代习惯、违背人心的举动,我希望您慎重考虑。”

  使者回报赵王。赵王便亲自登门解释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怎么能守得住呢?先前中山国倚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领土,掠夺人民,又引水围灌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城几乎就失守了。此事先王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心改变服装,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灾难,一报中山 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国旧俗,厌恶改变服装,已经忘记了城的奇耻大辱,我对您深感失望啊!”

  公子成翻然醒悟,欣然从命,赵王亲自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入朝。于是,赵王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学习骑马射箭。

  【材料解析】

  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胸有大志使赵国强盛的武灵王,对胡人骑兵的优越性,认识真切。他认为以骑射改装军队是强兵的道路,就对将军楼缓说:我国处在强敌包围之中,怎么办?“吾欲胡服”。因此,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上述材料中,赵武灵王刚准备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没想到全国上下都起来反对,甚至连自己的叔叔公子成,以装病不上朝来表达自己的抗议。原文主要讲述的是赵武灵王说服公子成的对话。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反对我们的行为或观点,无非有这几种原因:

  其一,行为触动了别人的既得利益。就好比商鞅在秦国开始改革时,反对最激烈的是那些旧贵族集团,因为如果按照新法律来,要想获得更多的利益无论谁,都要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干,否则便不再给予更多资源。

  其二,做事情没有事先尊重对方,让对方心理感到不舒服。这种反对纯粹是情绪上的反对,只是气不过才会给你使绊子。比如在马路上不小心撞到路人,按道理停下来真诚跟对方道歉,只要不是胡搅蛮缠的人,一般都会原谅你。但是如果撞到人后,不仅没有道歉,反而装没看见一样,甚至别人过来理论,你还跟别人杠起来了,那人家肯定不会原谅你。

  其二,观念有冲突,对方不容易接受。这种情况属于对方思想保守或者说你我之间三观不一致,导致对方看到我们的行为,心理感觉变扭,于是就站出来反对,就好比小时候,我们吃饭时用左手拿筷子,按道理这没啥大不了的事情,但是身边的爷爷奶奶就得出来说两句,说小孩子要学会用右手吃饭但是你问他们为什么不能用左手吃饭,他们也说不出来所以然,大家都用右手吃饭看成习以为常的事情,突然来一个左手吃饭的,就感觉变扭。

  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组建骑兵部队,并没有涉及经济、吏治和土地资源等问题,更没有削弱剥夺贵族的既得利益。更没有做出不尊重对方的行为,赵武灵王是国君,有这个资格制定政策。公子成之所以反对,主要是因为主观意识上不容易接受胡服骑射的改革。

  国君推行政策法律,不需要让所有人同意,但是如果没有贵族集团的支持,胡服骑射的改革之路就非常困难,所以必须要搞定贵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中叔叔公子成就是要第一个争取的人。公子成,素有威望,搞定了他,基本上就可以搞定一大批人。

  为了说服叔叔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改革,赵武灵王采用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委派代表给公子成做思想工作

  材料中说首先以家长制的关系,诉说我作为国君,做什么,作为臣子的都要听取。自己的臣子都不听,更没办法让老百姓听,让外人看来我国君有私心,搞内外有别,这样会让国君我下不了台。

  接着说作为臣子,国家颁布法律,是利国利民,作为贵族就应该带头遵守,希望叔叔助我一臂之力。

  这个阶段赵武灵降低自己的身价,以谦卑的态度,希望叔叔配合自己,主要通过情感进行工作上的试探,如果愿意谈,那就好说,不愿意就得亲自登门拜访。一开始没有亲自登门拜访,就是为了避免态度坚定的人,到时候谈不拢赵武灵王就没有了缓冲的余地,就很尴尬。

  第二个阶段,摆事实,讲利害关系

  公子成听完赵武灵王传出的话后,并没有接上话题,而是直接站在更高的道德制高点,说什么我中原古国乃圣贤之地,不屑于跟蛮夷学习。赵武灵王听完使者回报后,心想如果还是以原来的老路子,那问题依然会存在,甚至会进一步恶化,于是改变策略,不跟你谈感情,跟你谈利益。

  第二次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拜访,从实际情况出发,说出了赵国当前的局势和边疆隐患问题。比如北边有草原,频繁与匈奴等游牧民族交战,压力大。南面有魏国,韩国虎视眈眈,东边有齐国,燕国。如果国内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很难在这种外患下生存。

  同时点明在改变服装是用于作战,建设骑兵部队,并通过骑兵部队来血洗耻辱,压覆夷狄、称霸中原。

  叔叔你如果再坚持自己的态度,因循守旧,就是对原来的耻辱麻木不仁,这是赤裸裸的激将法。这就相当于,你不按照我这个来做,你就是坏人,按照我的来做不仅可以报仇雪恨还能开疆拓土。

  最后公子成在赵武灵王的一番说服之下幡然醒悟,接受了胡服骑射改革。

  【启发】

  1、面对反对者,不急于采用高压政策,让所有人顺从,而是降低自己身份,多沟通,交换彼此的述求、目的、想法。只有知道对方坚持反对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

  2、采用包围战术,把目标人物身边的人搞定,形成统一的意见包围圈。大家都认同并接受,如果你依然在坚持,就显得格格不入。

  3、推行某项政策或者活动,先搞定大多数人群中的关键人物,意见领袖,有了典型代表的支持,其他大部分就容易被带动。疫情刚发生的时候,除了中国人好沟通外,其他西方国家人民宁可被感染病死也不愿意戴口罩,关注原因还是观念有冲突。如果当初美国政府能找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让迈克杰克逊那样有影响力的人,做戴口罩宣传,美国人民也不会那么肆无忌惮出门不戴口罩了。

  4、对于个别刺头、顽固分子,利用已经形成的大势来搞定,让你与刺头的矛盾,转移为刺头与大多数人、主流环境的矛盾。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首发公众号:【鉴史悟道】,免费获取10万册电子书 。

  和20万历史爱好者共同研读《资治通鉴》,学点通鉴智慧,少走十年弯路!


资治通鉴:通过何种沟通技巧,才能有效说服自己的反对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