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级鱼油能治病?鱼油种类那么多,我该如何选择?一文读懂
纵观各大论坛,当有人发帖求推荐有效果的基础保健品,一定少不了鱼油的身影。在上一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杀手还是抗衰“万金油”?被疯狂diss的鱼油还能吃吗?》发表后,派派也收到来自读者关于鱼油种类、如何挑选和服用建议的种种疑问。想必部分读者还徘徊在被种草和被劝退之间,既然大家这么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派派就...
Q:
【什么是处方级鱼油?】——不是说保健品不能宣传治疗的功效吗?现在怎么又冒出来个能治病的鱼油?到底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得上是处方鱼油?
A:
有些鱼油不甘平凡,励志要做“油上油”,才终于实现了从食品到药品的“阶级跨越”。鱼油中的四个“卷王”Omacor、Lovaza、Vascepa和Epanova,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餐桌”走上“临床”,2004-2014年期间先后被FDA批准用于降甘油三酯治疗。最近(2019年底),基于REDUCE-IT研究的结果,Vascepa的适应症又新增了一项:用于甘油三酯升高且伴有至少2种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不甘平凡”的处方鱼油:为达临床治疗目的,处方鱼油Omega-3脂肪酸有效剂量(如浓度、成分、吸收效率等)至关重要。其中Vascepa与其他三种处方鱼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Vascepa只含有高纯度EPA,而非EPA/DHA混合体:因为一些研究发现DHA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不及EPA,甚至可能帮倒忙(如升高“坏胆固醇”)。
Q:
【处方级鱼油比保健品鱼油更厉害吗?】
A:
咱们来盘点一下到底哪些方面,让保健鱼油“比不上”处方级鱼油。
与严格管理、统一标准的处方级鱼油相比,保健鱼油就显得“良莠不济”:保健鱼油并不会受到“药”字号的约束,因此在产品质量、纯度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1]。
• 很少保健鱼油ω-3脂肪酸的浓度能达到处方级别的90%左右,甚至有些产品的浓度还远远达不到其标签的剂量;
•纯度不高的鱼油当中,可能会有不需要的杂质甚至有害物质,即便是某些宣称自己高剂量高纯度的保健鱼油,也与处方鱼油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千差万别的原料、产地、制作工艺等问题,保健鱼油的安全性也不会像经过三期临床试验的处方鱼油那样明确。
Q:
【普通人有没有必要选择处方级的鱼油?】——处方级鱼油更厉害,却担心“是药三分毒”,你是否还在为“想吃而不敢吃呢”纠结呢?
A:
处方鱼油,为了治病,保健鱼油,重在预防,如果咱没病,那吃什么药呢?
毕竟,处方鱼油有严格的适应症:
1. 对于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经他汀治疗不理想,可在他汀类基础上加用高纯度鱼油制剂,进一步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残余风险。
2. 对于严重高 TG 血症患者,即空腹 TG ≥ 5.7 mmol/L(500 mg/dl),可以考虑鱼油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选择之一用于降低 TG 和 VLDL-C。
也有明确的不良反应或禁忌症:
1. 过敏、嗳气、味觉异常等;
2. 大剂量服用鱼油制剂可能延长出血时间,因此正在进行华法林等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有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3. 极少患者可能出现与肝损害无关的肝酶及肌酶轻度升高,背痛以及短暂低血压;
4. 存在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严重糖尿病或肥胖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Q:
【服用鱼油有哪些推荐搭配吗?】——听说有些东西和鱼油一块吃,味道效果好极了?
A:
鱼油的好搭档:[2-4]
1. 鱼油+阿司匹林:2018年《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发现鱼油(EPA)+阿司匹林可以减少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肠道中特定癌前息肉的数量,说明什么嘞?这种组合或许能成为结直肠癌这种高发癌症的精准预防策略之一。除此之外,鱼油+低剂量阿司匹林还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改善牙周炎、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瘘风险等。
2. 鱼油+他汀:防治血脂异常,鱼油+他汀能否实现1+1>2的效果?2021年发布的《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就提出了“他汀+”联合治疗的概念,其中特别提到鱼油制剂(处方级)可作为他汀治疗基础上的联用治疗手段,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3. 鱼油+卵磷脂:根据商家打包销售时的统一口径——鱼油是血管清道夫,把血管中的垃圾清扫到一起,卵磷脂则是垃圾的“运输车”,帮助其排出体外,而且还能起到护肝的作用。不过老实说,在这十分合理的注解背后,笔者并未搜索到任何科学研究依据,仿佛这是一个人尽皆知无需证实的固定搭配。
4. 鱼油+维生素:维生素D(2000IU/天)和鱼油可以降低25~30%老年人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维生素E能延缓鱼油脂肪的氧化,可能添加到鱼油中发挥抗氧化作用,不过同时服用未必会产生更好的保健效果。
Q:
【吃鱼油有什么禁忌吗?】——“食物相克”虽然被辟谣了,“鱼油相克”呢?
A:
一般来说,保健级别的鱼油,只要不是天天当饭吃,就不会给身体带来严重副作用,而且与其他食物或者保健食品的搭配也不会挑三拣四,不过如有一些基础疾病或者正在服用特定药物,就尽量别和鱼油搅和在一起了:
1. 对鱼虾及海鲜蛋白过敏、患有低血压、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糖尿病、高房颤风险以及免疫功能异常者,想吃鱼油时要更加谨慎些;
2.正在服用奥利司他减肥药、避孕药、降压药以及较大剂量抗凝药物时,对待鱼油也要谨慎。
Q:
【各种类型鱼油制剂要如何选择?】——EE型、TG型、rTG型、TG/N型……那么多鱼油的类型,看得头都晕了,到底怎么选?
A:
选购鱼油,不仅要关注成分、浓度,还要考虑到吸收的效率:EE型、TG型、rTG型、TG/N型,这些字母看的人眼花缭乱,就像不懂电脑的靓女在CPU、内存、显卡的数字里迷茫,就像不会彩妆的“钢铁直男”在口红、眼影、粉底的色号中困惑……
其实,鱼油的这些剂型区别就在于omega-3脂肪酸的载体形式,不同载体会会影响鱼油的吸收效率,而且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的难度和要也不同,因此还会造成重金属残留、产品稳定性、价格上的差异。大家可以结合下表,按需选购。
Q:
【鱼油和鱼肝油有哪些区别?】
A:
除了名字长得像,别的全都不一样,小白可别买错“药”。一字之差,截然不同,这二者的却别主要在于来源、成分和功效等方面:
1. 原料来源:深海鱼油和鱼肝油或许都来源于深海鱼类,但鱼油是从鲑鱼、沙丁鱼和鲭鱼等身上提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鱼肝油一般是从鳕鱼的肝脏中提取出的维生素;
2. 主要成分:鱼油的核心在于EPA、DHA这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鱼肝油的主要成分则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除此以外还会添加明胶、纯化水和甘油等成分。
3. 作用功效:鱼油对于促进大脑和视力发育、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症、改善睡眠……等等都有不错的效果,而鱼肝油一般可以用来预防或治疗维生素A、D缺乏症,比如夜盲症、角膜软化、佝偻病等。
4. 适宜群体: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用眼或用脑过多、不爱吃鱼的人适合补充鱼油,孕妇、婴幼儿、以及常年“不见天日”(不晒太阳)的人可以补充些鱼肝油。
5. 饮食摄取:如果不想每天瓶瓶罐罐的嗑胶囊,也可以通过饮食补充相应的营养素,比如多吃些鲭鱼、秋刀鱼、沙丁鱼、鲑鱼等补充鱼油,多吃些胡萝卜、木瓜补充维生素A,牛奶、鸡蛋、鱼类和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 TIMEPIE ——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关注与分享,抗衰路上与你并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