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訓練營》16期 50 金錢的流向
很多人会觉得钱不够花,那就記帳,跟踪一个月,三个月或半年,看看花的是什么样的钱。在自卑里的人,会把钱花在讨好他人。当有情绪的时候,會想花钱,因为钱是一种能量,就像自我补偿。那看一下为情绪买单的是多少,为讨好买单是多少,为恐惧焦虑买单是多少……一一列出表格,利用逻辑来分析,哪些可以斷舍離,哪些可以重新规划。
看清自己的模式,从金钱中分析出最爱,挚爱,真爱。钱花到哪,心意就在哪。也就能知道自己的恐惧,爱,和方向。所以一定要做表格去研究一下,研究自己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
起心动念也是重点,同样都是花钱,回观一下起心动念是什么。分出要结果的和不要结果的,体验的,感受的,帮助自己成长的,见世面的……這當中就能非常清晰的看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态度,金钱也是了解自己的一面镜子。
好好做表格,好好看到自己跟金钱的关系,跟红尘的关系,跟自己的关系……说修金钱,修财富,如果只当成财富,未免太狭隘了。它是内观自己,以及大道中的阴阳关系,就是内心体系。能量决定了物质,所以它其实是一个道的體現。能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再通过做表格有一份觉知和观察,让自己回到金钱的顺流,更加好好的爱自己,爱这个红尘。
钱到哪我们的爱就在哪。买特别多东西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弥补自己的感受。物质是一种能量,当去买东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和这个物质產生了连接,已经在能量上有一个对流的关系,然后付钱去表达对这个物质的欣赏,可能其實也没那么欣赏,就是买来玩玩,或者买来感受一下。只要有这样一个意投进去就称之为神往,然后物质拿回来的中间环节,是用钱来交流的。
内心有情绪漏洞的时候,觉得对自己不满意,觉得伤感,觉得不舒服,觉得没人爱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去买东西,因为内心有一个能量漩涡,有一个漏洞需要弥补。现成找个人來爱我,找个人喜欢我,不太现实。那么用物质,包括吃饭买东西,这是一个最大的弥补漏洞的方法。那在买东西的时候,物质上看着是不需要,但实际上是感受,能量需要回补。而物质的能量相对来说是比较低,因为是能量转换成物质,再从物质转换回能量,就被打折和缩水了。所以看金钱流向的时候,发现买了特别多没有用的东西。
消费的时候,钱的流向不是买东西,而是一种感受或者一种置換,就像给喜欢的人买礼物一样,花的就不是钱,花的是自己的心情。
知道了流向,知道了内心是怎样的状态,那就找出一个替代品:畫曼陀罗、听课、旅行……爱自己的方式有很多,不建议去买东西,可以泡課,泡着泡着,能量、神和气就慢慢的归拢,当气停留住的时候,情绪就不流失了。
一个人最大的爱就表达在钱花到哪了。在金钱流向上去看是物质上的,还是情绪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