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会游泳和不会游泳,总之没在海里游过泳的人——海边求生指南!》

不要和海蜇竞速!
在微博 @Spacemarine 也可以看到本文!
这几天看到两名男青年在青岛海边戏水,不幸被海浪卷走身亡的消息,感觉很多朋友低估了水的威力。和大家分享一些安全经验!
最重要的一般建议:
如果不会游泳,如果没有在海里游泳的经验,千万穿戴合格的漂浮装备,不要可惜钱,不要嫌不好看!预先淘个宝,或者去一下迪卡侬!就算只是在海里照个相也一样!
因为在海里戏水身亡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因为失温,鲨鱼,水雷,而是呛水呛死的。他/她们不能保持头部露出水面,就死了。
第一:不要小看水,尤其是海水!
人在流水中,和在静水中活动,是完全不同的。
1. 水的浮力,使人对水底地面的压力减轻。
2. 水底地面往往湿滑松散,人不能站稳。
3. 如果穿衣在水中活动,湿衣也限制人的动作。
4. 水流对人体的推力,和水表面张力对人的吸力,远远超过人的估计。凡是曾游泳出水时,感到吸力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让我们看一看人员和汽车能涉水的最大深度:
流速1米/秒以下——
步兵:1米
载重1.5到2.5吨汽车:0.7米
流速1-2米/秒——
步兵:0.8米
载重1.5到2.5吨汽车:0.6米
流速2-3米/秒——
步兵:0.6米
载重1.5到2.5吨汽车:0.4米
应当注意,这里指的是涉渡淡水河流。而且,是针对身体强健,有心理准备,全副武装,所以体重远大于一般人的步兵。在经过勘测,有良好涉渡条件和救援措施的情况下涉水。

就海洋而言,海水的浮力较淡水为大,海浪速度又快。海滩的沙子,石子,往往形成坑洞,或松散陷脚,就更加危险。有时游客不习惯通过的小鱼撞击身体,或恐惧海蜇,也可能受到惊吓摔倒。
所以,旅游时安全涉水的深度,还要小于上表的深度。
建议:
1. 如果不会游泳,或不适应在海里游泳,即使海面较平静,也不要在无可靠漂浮装备的情况下,走入超过腰部的海水。
2. 在水里脚滑,一般都能立即恢复平衡,不至于滑倒。若无论如何已经跌倒,不要吸气,不要胡乱挣扎,也不必睁眼。倒下后马上变为蹲姿,用手柔和摸索海底,等手脚都触及底质,再蹲稳起立。
第二:不要小看浪,特别是海浪!
如上文所述。水深和流速,都影响人在水中行动,容易使人跌倒在水中。常在海边游泳的人,都知道即使小心谨慎,在及腰或更高的水里,也很容易踩空,或打滑。
容易跌倒的原因:
一是水下底质滑溜松散,而且常有坑洞或断阶,使人滑倒或跌落。而这些情况,一般是不容易目 力分辨,甚至因海水浑浊,根本看不见的。
二是海浪的浮力,不仅直接推人失去平衡,而且能使实际水深瞬间增加。这样一来,人瞬间被海浪没顶或浮起,就容易呛水和/或跌倒,并因口鼻不能露出水面,进一步陷入恐慌,胡乱挣扎,本能呼吸,而继续下沉并溺水。
海浪特别危险,则在于:
第一人们容易忘记,它能瞬间增加水深,结果意外没顶。
第二在于它的力量远比表面强大,即使看起来不高的海浪,也不是人力能对抗。
第三在于海浪是间歇的,使被其卷入,已经很慌乱的人,误以为两个波峰的间隙,足以让自己爬上岸,而急于求成,结果反复被海浪卷回,最终耗尽体力和信心而亡。
在两名男青年遇难的视频中,海浪看起来并不高。
但是!一旦人体浸湿,进入海浪,海浪的推力和吸力就是无比的。
在海滩不是由较坚固石子构成,不能将手脚插入以固定身体, 也没有坚固物体可以攀援的情况下;企图在哪怕只到膝盖的水里,匍匐对抗海浪,也是很困难的;即使站立对抗这样的海浪,也容易被冲倒。这就是为什么其中一位男青年已经被海浪送回岸上,但是为了救援朋友,又涉入貌似不高的海浪,却立即被卷回。
实际上,能在海里游泳的人,碰到海浪,也只是憋气从底下穿过,或者随着海浪浮起,而不能与海浪正面对抗。离开海浪上岸的诀窍,是随海浪漂浮,让浪的惯性把自己送到水特别浅,浪已不大发挥作用的海滩上,再坐起或顺势直接站起。
总而言之,千万不要企图对抗海浪!
“再努力一下就能成功”的错觉,是十分危险的。
不和海浪对抗,不仅不丢人,而且是唯一的求生之道。
那么,在一般游泳中,建议:
1. 不要在体能或精神不佳时,在空腹或酒后下海。
2. 只在有救生员的海水浴场游泳,不要随处下海,不要独自游泳。
3. 侧身入水,有利于减小被海浪冲击的面积,保持平衡。
4. 不要背对海浪,以防被突然打倒,尤其是出水时。在浅水处改为面向海浪,让浪把自己送上岸,然后就势躺在海滩上,再坐起或者站起。
如果已经落入自己不能安全游泳的海浪中,建议:
第一,从海浪中上岸的诀窍,就在于不要急于求成,(1)不要急于站立,(2)不要急于上岸。尽可能保持在海浪上漂浮,千万不要企图较量蛮力,以防连续呛水和耗尽体力。
应当记住: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是可以漂浮的,尤其是在海水中。越是挣扎,就越会下沉,越是放松,越增大身体浸没面积与体积,浮力就越大。
第二,要估计波峰什么时候到达自己,不管是从前面来,还是从后面来。因为这是预防连续呛水,甚至利用波峰上浮的关键。
第三,当海浪将你送到海滩,千万不要急于用四肢接触海滩,使自己提前停止在水比较深,能被海浪轻易卷回的地方。千万不要着急!要充分利用海浪惯性,将自己尽可能远地送上岸,然后四肢并用迅速上岸。如果失败或错过机会,不要企图挣扎,继续在下一波海浪上漂浮,等待其将你送回海滩。
第三:不要小看潮汐!
潮起潮落,再潮起潮落,吸引着人们到露出的滩涂和礁石上赶海。尤其是现在很多人直播赶海,能在海滩上挖出淡水鱼,就差挖出雪糕或者玉蜀黍了,使人们对赶海趋之若鹜, 更增加了危险。因为低潮时露出水面的礁石,高潮时可能被完全淹没,所以总有不会游泳者被困礁石,甚至因此身亡。
建议:
玩玩就好,密切注意潮汐,不要离开大队(这时候随大流一般是对的),千万别企图跑赢潮水。
如果发现自己被困礁石,下面水很深,又不会游泳,请赶快呼救。
第四:不要小看礁石!
虽然礁石看起来很美,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神奇生物。但是:礁石有的地方长着海草,很滑;礁石有的地方十分粗糙,或者有锋利的蛎壳、藤壶等,可以轻易擦伤或割伤人;礁石凹凸不平,很容易让人崴脚、摔倒。
建议:
别轻易攀登礁石,摆拍一下就好。
如果一定要攀登,请步步留意,必要时蹲下移动或手脚并用不丢人。
别在礁石附近游泳,被海浪摔到礁石上,就会……
第五:不要小看离岸流!
离岸流,俗称水流子,海流子等,是水下或水面地形造成,岸边流向海的水流,流里流气的。
大部分离岸流都很慢,不会造成危险。可是,它们一旦认真,速度可以达到每秒近3米,就算世界级游泳健将,也不可能与其正面对抗,否则一定耗尽体力而亡。而且,离岸流的速度,可能突然加快,使人猝不及防。一般百分之80需要救生员出手的场合,都是因为离岸流。
但是,离岸流既不会很长,也不会很宽。有记录的离岸流,最窄3到7米,也有宽达30米到70米的;最长也只有几百米长,然后就会在海中消散;所以不会如人们所恐惧,将人一直带到离岸很远的地方(因为海中没有参照物,人们对远近的感觉是不可靠的)。而且!离岸流不会将人拉向水下!

建议:
1. 远离和周围不一样的水域。两边都是浪,中间却很平静?危险。一处海水和两边颜色不同?危险。有一路泡沫,海草,或垃圾向海进发?危险。平静海水中有一路海浪通向海中?危险。
以下的照片里都有离岸流,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找找看!















2. 如果不放心,别下水。如果下水,最好选择人多的地方下水。
3. 如果已经卷入离岸流:
(1)但会游泳,那千万不要直接往岸上游,只会力竭而亡。平行海岸游,直到游出离岸流范围。如果有信心连续游泳几百米,也可以等离岸流消散,再从其范围外侧方游回,但不推荐这个。
(2)如果不会游泳,但是有漂浮装备,请在不喝水的前提下大声呼救,挥动手臂。
(3)如果不会游泳,也没有漂浮装备,建议放松,防止力竭和呛水,尽量平行海岸移动,在不喝水的前提下大声呼救,但是就别挥动手臂了。这时只有靠保持冷静,迅速发挥漂浮本能,千万不要挣扎!
第六:不要小看太阳!赞美太阳!

不知为什么,海滩上的阳光好像更强烈,即使一天都躺在水里或者游泳,也能把后背和脸晒脱皮!这是因为,水和沙都能反射紫外线,来攻击你的皮肤和眼睛。
建议:
1. 不要故意美黑,只会让皮肤提前衰老。
2. 紫外线强时穿长袖衣服,戴遮阳帽,能防紫外线的太阳镜,多涂防晒霜。
第七:不要小看海蜇!(似乎也没有人小看海蜇)
推荐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狮鬃毛”一篇,别客气!
但是,即使看了,也不要使用石头!因为搬石头砸脚和摸石头过河,都需要大量战略资源——石头。毕竟,这据说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兵器!


海蜇,蜇人,疼,每年都会有人被蛰死,甚至为了救援被蛰的人而被蛰死(默哀)
建议:
1. 如果发现海蜇多,不要下海。可以改为观赏海蜇。
2. 在水中发现海蜇,不要接近,因为海蜇的触须很长。不要企图推出水流让海蜇漂走。要慢慢倒退离开海蜇。水流多快,海蜇就有多快,不要和海蜇竞速,而要避开海蜇的前进方向。
3. 俗话说,打得好不如接得好!如果被蛰,不要用手抓伤处,以防二次受伤!不要企图与海蜇搏斗!海蜇的攻击属于被动范围杀伤,光环类技能,接近你就输了!
立即上岸——用干!干!毛巾用力擦去身上粘附的海蜇触手;用海水或肥皂水冲洗——不要用淡水冲洗,因为淡水会使渗透压改变,触发更多刺胞,使海蜇躺赢。
不要自行用药或使用偏方。如有条件,用百分之5-10的碳酸氢钠溶液,5000分之1高锰酸钾溶液,或百分之1明矾液冷敷,可以清除尚未触发的刺胞,减轻蜇伤症状。
4. 如果有浴场卫生所,建议直奔此处。
5. 如有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希望大家享受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