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我选择放弃读博?

2023-07-04 23:16 作者:奔跑的漂移蜗牛  | 我要投稿

从认真开始想到最后做出这个决定,中间花了一个多月,如果把之前的迷迷糊糊的想法加在一起,整个的思考过程可能更久。

改变,其实就藏在平时的日积月累中。

现在想起来,这还是非常戏剧性的一幕,13岁的我放弃城区中学借读,充满自信能凭实力考上兰一中,2018年我放弃上海交通大学的直博名额,选择回到西工大,成为我们这一届材料学院毕业生中前十名唯一留在本校的人,觉得凭借自己能力也可以有所作为。放弃的原因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有些冒险,加上当时自己本身喜欢做纳米材料的方向,选择其他学校的材料又和本校差不多,考虑到对西工大更加熟悉,最后回到了本校,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回到题目本身,最终导致我放弃的原因,除了和导师提及的那两个,还有另外的原因,可能这才是更加重要的。

1、 没有学到让自己感到特别有价值的东西,与理想的自己渐行渐远。

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有两种途径可以对自己进行调节,一是降低理想的标准,二是选择继续努力,达到理想自我的高度。可惜对我来说,第一种从心底就难以接受,第二种,我曾经尝试了两年,依然没有结果,其中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失败,第一年是方向有些偏差和急功近利,第二年是方向对了却感受到自己做的东西与实际相差有些远,有些悬浮在空中,这是一种上不去又下不来的感觉,没有带来成就感,是最大的问题。

2、 暑假回家看到爸妈的状态,有愧疚。

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酸楚,爸妈五点多起床工作,苍老的速度肉眼可见,我的笔记本中写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言壮语,脑海中回想起初中时说的本科毕业就不需要爸妈再给生活费的自信,又想起现在读研的啃老,五味杂陈。本科时候对读研的美好遐想,公费开会,多发论文,到最后变成了瞎想,留下一声长叹。如果读博了,会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吗?去不了高校,去企业年入30万?会不会也是瞎想呢?

3、 比较的落差。

有一段时间,曾经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每天早8晚11,一周干六天半,像薛其坤老师学习,后来听说去法国交流的同学说(巴黎六大),人家朝九晚五,甚至是朝10晚5的作息,照样也发文章,甚至发的还比我们好,这是我不努力吗?我有些怀疑了。什么是科研,什么叫做科研,我想了好长时间,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对不同的人而言,科研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有人的定义是项目,有人的定义是论文,只有极少部分人觉得是探究真理,这近三年的生活让我看的更加明白。

我的父母、亲人、好友、同学、实验室的师兄弟姐妹在得知我放弃读博后都很诧异,毕竟是临门一脚,就差一步拿到门票,这是我父母亲戚从来没有触及过的荣耀,博士,在我们村二十年都出不了一个,拿到这个学位意味着光宗耀祖,可是这是他们的想法。只有我自己知道,走到这一步,需要多大的勇气,父母让我不要考虑他们,想读继续读。可是我越来越感受到,读到后面是需要经济基础的,尤其是现在还发着只有三千不到的补助的条件下。说白了,就是经济基础的问题。

对于读博这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读博之后享受了政策红利的说读博好,没有读博的得到发展红利的说就业棒,我既不劝进,也不劝退,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学历和学校,不会让你大富大贵,他们只能保证你的下限,只有你的能力会显示出更大的差别。在研一和研二的时候,我强烈的想要读博,期望走科研道路的同时获得博士这个称号带来的荣誉,所有的想法却在最后的几个月突然改变,突然吗?这两年来,我时常感到,我对社会了解的太少了,我学的东西还不够,我期望我所做的工作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但是现在的工作时常让我感到空虚和迷茫。也不突然。或许我读博,降低自己的心理期望,极大概率混一混四五年后也能毕业,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可是,这又意味着什么?这中间,要放弃的东西太多了,如果这样子继续五年的话,可能我还是不够通透,出来面临着与现在一样的问题。

我现在觉得,如果你是一无所有或者条件优渥的家庭,读博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会产生太多的顾虑,当然后者更好,在你不想读的时候果断放弃。科研,是一个需要情怀的行业,至少目前是。闭卷考试是最公平的,他真的考的是你的能力,但是,出了考场,平台资源人脉运气等等,有时候都会比你的努力起到的作用更大。这就是十年前我在考场上证明了自己,现在却选择黯然离场的重要原因。曾经的我,有着满腔的情怀,但是被现实击倒,现在我只希望以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想找工作就去好学校,别说985、211之间的差别,985之间还有差别呢。研究生还是读一读,和本科的起薪差别挺大,提前规划好老师和学校很重要。

有网友想了解材料毕业都去哪里了,我这里截个图大家可以看看。


为什么我选择放弃读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