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企改革要走出传统思维,以质量为先,以创新为本

2023-05-21 09:27 作者:谭浩俊  | 我要投稿

国务院国资委15日召开两大专项行动的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会议透露,经过大力度的扩围调整,“科改企业”从439户扩充至672户,“双百企业”从449户扩充至580户。按照要求,科改企业”要更大力度打造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勇于开辟创新特区。“双百企业”要聚焦主业实业推进专业化整合,落实机制类改革任务,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两大专项行动分别被称作“科改行动”和“双百行动”,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打造两大方面的尖兵,亦即打造一批“科技尖兵”,打造一批“改革尖兵”。也只有打造出一批能够叫得响、打得赢的尖兵,专项行动才能被认为取得了成效。否则,很难认为是成功的,有效率的。

从这些年来国企改革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数量还是速度,都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地方国企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进行了改制,或全部民营化,或股份制化,或国有控股,其中,经营层成为了国企改革的“主力军”,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成经营层买断的企业。中央和省级大型企业,由于事关国民经济大局,且规模大、人数多、资产庞大,没有能够像地方中小国有企业一样改革,但是,经过三年行动方案,也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大型国有企业中有了明显进展。特别是二、三层级的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的数量较多,效果也比较好。

也就是说,国企改革在数量层面、速度层面都基本完成了任务,或取得了明显进展。而国企改革的目的,显然不只是局限于数量层面和速度层面,而应当在质量层面和效率层面。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的国企改革,解决的主要是员工的思想观念与市场化理念问题的话,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企业的发展问题,亦即通过改革,到底让企业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如果继续满足于数量和速度,国企改革应当放一放了,而没有必要继续推进。

两大专项行动,应当说抓住了国企改革下一步的重点,也可以说是关键。“科改行动”重点要通过改革,打造出一批“科技尖兵”,“双百行动”则通过改革,打造出一批“改革尖兵”,这两大方面都很重要,也很必要。前者对企业的竞争力很关键,后者对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很重要;前者解决的是企业发展内在动力问题,后者解决的是企业适应市场能力问题;前者的核心是创新,通过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后者的核心是质量,通过改革,让企业的体制机制更加具有活力。

对“双百行动”来说,可以总结的经验比较多,可以吸取的教训也比较多,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在前一段国企改革中,都已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果能够在下一步的综合改革中兴利除弊,改革的质量是能大大提升的。关键就在于,改革方案制定者不要夹杂“私心”、带有“私利”,而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要真正从企业、从经济发展、从员工利益、从市场规则的角度入手,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改革方案。不求快,要求好,不求速度,要求效率,不看数量,要看质量。数量已经不重要,质量很关键。尤其是中央企业改革,慢不得,更快不得,要积极稳妥、走稳走实。特别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企业,一定要慎之又慎,而不要急功近利。

对“科改行动”而言,扩容当然是可以的,扩容之后的效果如何,很关键。科改企业不在量多,而在质精,在于这些成为专项行动计划的企业,能不能通过改革,在创新方面做出表率,在创新成果方面能够“高人一头”,在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瓶颈技术、尖端技术方面都能拿出一点实实在在的成果来,哪怕只有一个方面、但别人没有的成果,也可以认为是改革成功。否则,都只能认为是摆摆样子,作不得数。毕竟,国有企业占用了太多的政策资源、优势资源、资金资源,得到了太多的市场之外的照顾和扶持,如果不能成为其他所有制的榜样,不能充当创新先锋,且必须是真正有贡献的先锋,都是不成功的,也是成不了表率的。

总之,国企在下一步改革中,必须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在现行改革改制基础上,拿出更多适应国际市场形势变化、国内市场转型需要、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严重、限制高技术进口中国矛盾突出特点的改革新举措,在创新效果、改革效率上取得明显进展。

国企改革要走出传统思维,以质量为先,以创新为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