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中上层家庭,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当时有名的文学评论家,社交广泛,伍尔芙自幼体弱多病,没有上正规学校念书,所受的教育是在家里进行的,从小耳濡目染,阅读父亲书房里的多种藏书,13岁时她母亲不幸病逝,之后照顾一家人的姐姐也在两年后离开人世,这些给伍尔芙精神上很大打击,她有忧郁症
1897到1901年,她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古典文学和历史。在她父亲去世后,她和家人一起搬到了伦敦大英博物馆附近的布鲁姆斯伯里居住,定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撰写评论,当时居住在那个地区的画家历史学家等文人才子每周在自家花园聚会,探讨各种学术问题,从而形成了一个布卢姆斯伯里团体。1912年伍尔芙与团体中的成员伦纳德伍尔芙结婚,共同创办了霍加斯出版社,伍尔芙的多部作品都是在与精神忧郁症作顽强斗争中完成的,1941年自杀。
伍尔芙认为传统小说过于关注外部世界,忽视对人物心理现实的反映, 同时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伍尔芙绝大部分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教育水平,并试图为女性写作指引方向。1928 年 10 月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宣读了两篇论文,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日后引起巨大反 响 和 争 议 的 作 品 《 一 间 自 己 的 房 间》。1929 年《一间自己的房间》在英国出版,并迅速引发了英语世界的讨论。 伍尔夫被视作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在很大程度上即得益于《一间自己的房间》 中提出的诸多观念。
下面主要分析其中的四个观念:五百英镑和一间自己的房间 莎士比亚的妹妹 房中天使 以及双性同体的写作观
首先她强调女性要独立,要达到男女平等首先要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五百英镑是经济条件,一间自己的房间是指私人的写作空间,过去女性经济上要依靠丈夫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简 奥斯汀就是在起居室写作还怕被发现遭人耻笑,还有家务缠身,影响创作
伍尔夫希望女性所拥有的平等和自由,是书写和精神的自由,在《一间自己的房间》的最后一章中,伍尔夫自己点出了她在第一章中提出的两个物质条件的象征意义:“把每年五百英镑收入代表深思熟虑的能力,把门上的锁象征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间自己的房间》的第三章。从牛桥回到伦敦的主人公在查阅了有关英国女性的历史之后,陷人了沉思。她试图以伊丽莎白时代为例,检视历史上的女性生活状况,考察女人们未留下只言片语的原因。面对18世纪之前女性在历史中的缺席,主人公不禁设想,如果莎士比亚有个同样才华横溢的妹妹朱迪思,她的命运会怎样?然而一番假想之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朱迪思必然会自杀身亡,因为社会环境不允许、更不鼓励女人从事文学和艺术创作,物质的贫乏和世俗的偏见压制了她们的声音,扼杀了她们的天才。因而她呼吁要消除性别歧视,为莎士比亚的妹妹的到来创造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样一个假设中可以看出家庭之外的公共空间对女性的高度排除性和危险性,正如鲁迅所写的娜拉出走后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她还勾勒了双性同体的写作观,这也是在呼吁消除性别歧视。
她写道: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两种主宰的力量,一种是男性的,另-种是女性的;在男人的头脑里,是男人主导女人;在女人的头脑里,女人主导男人。 正常而舒适的生存状态,就是二者共同和谐地生活,从精神进行合作之时。如果一个人是男人,他头脑中那部分女性因素必定仍然在发挥作用;如果是个女人,她也必须和头脑中的男性因素沟通对话。柯勒律治曾说,伟大的心灵总是双性同体的,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伍尔芙深知,男男女女们都在扮演者呆板的角色,而他们这样就忽视了完整的人格,为了人格我们可以去做一些偏离性别的事,伍尔芙就是这样做的,她一生有几次同性恋经历。
《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描述从事创作的女性地位的悲惨,目的是想引起社会对女性不公正地位的重视,希望为女性争取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和经济地位,来保障女性创作的自由。
伍尔夫在她的这部作品中坦言:“我的动机,请允许我承认,有一部分是自私的。 像大多数未受充分教育的英国妇女一样,我喜欢读书,……我
愿意请你们去写各种各样书籍,不论题目大小都不要犹豫。 不论用什么方法,我希望你们拥有足够的金钱,可以去旅行,去闲散,去深思这个世界
的过去或未来,去看书梦想,去徘徊于街头巷尾,并且让思想的钓线深深地沉入生命的河流。”
伍尔夫要求女性去挣钱并拥有自己的房间,引导女性去过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活。 她强调,“保持自我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得多”。
即使在今日,中国的女性已经获得了伍尔夫所提及的职业女性的身份,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然而呼吁女性回归家庭依然是不变的主流。
《一间自己的房间》的最后一章中向女性转告约翰·蓝登·戴维斯先生的一番警告说:“等到完全不想要小孩子的时候,女人也就完全不需要了。”伍
尔夫要自己的读者将这番话牢记于心,鼓励年轻的妇女着手自己的人生事业,向这位男性证明女性除了周旋于客厅和生儿育女外,还能读书写作,
与真实世界而不仅仅是家庭的方寸之地建立联系。
Chloe liked Olivia.They shared a laboratory togethers……
女人这几百年来好像都是用来做镜子的,这镜子拥有神奇而又宜人的力量,能把男人的身形 照成其天生大小的两倍。想象中,她极为重要;实际上,她却完全无足轻重。她贯穿整个诗篇,却又在历史中缺席。
因为杰作的诞生并不是单一而独立的,杰作是许多年共同思考的结果,是主要人群思考的产物,因此单一声音的后面是群体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