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新疆并非独立国家

春秋时期的秦、楚、吴、越,三国时期的蜀、吴,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宋辽金时期的辽朝,常常将蚕食中原王朝作为既定计划,且要么没有自称「中国」,要么不被认为是「中国」。但不容否定的是,它们都是中国疆域内的地方政权形式,都不是独立的国家。可见,只要一国与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以致将来的「大一统」成为了历史必然,并最终成为了「中国」的一源,它们也便成为了「中国」。[1]
历代明朝帝王,皆承认元朝为中国正统王朝,承认北元是中国正统王朝的后裔。因此,明朝认为大元旧疆内是「中国」,明代早期帝王也以恢复大元旧疆为己任。例如,明太祖在中朝铁岭争端中认为,辽东数州之地「旧既为元所统,今当属于辽(东)」。[2]类似地,由于土鲁番地区是元朝旧疆,因此在15世纪40年代,明王朝也曾试图在吐鲁番设立自己的卫所,且以失败告终。[3]
明朝虽然未在东察合合汗国境内设置卫所,但各汗王嗣位都要上奏明延,请求册封,去世也要遣使报丧,以求吊祭,大小头目还被明廷授予各种官职。以至汗王的重大决策,也有曾向明朝皇帝请示的。如东察合台汗国沙迷查干汗请示明成祖:「撒马儿罕本其先世故地,请以兵复之」。成祖遣使往谕日:「宜审度而举事,慎勿轻动」。[4]此外,新疆各民族统治者也一直将新疆至中原的通道视为「金路」,竭力保持其畅通,因为它凝聚了新疆各族人民对「大一统」的认同表达。[5]
还有各汗王向明帝奏章中的言词,也甚为谦恭。例如东察合台汗国羽奴思汗奏:「自祖父以来,皆受朝廷厚恩,感戴不尽」。叶尔羌汗国阿黑麻汗奏:「奴婢祖父在边多有功劳,未蒙升赏。今进贡大西马四匹,伏望朝廷怜悯,照例重赏」。土鲁番汗国速檀·满速儿汗奏:「奴婢祖父在时,曾遣人往来,进贡不绝。近年因地方艰难,不曾进贡。奴婢们有罪了。如今仍照旧例进贡土产各种方物,专差使臣参政象加失里等,赴金阙前叩头朝见去了。奏得圣旨知道」。[6]
历史上,独立国可能因敬仰某大国而自称小弟,可能因与外国联姻而自称外甥,可能因望获得赏赐而自称小臣;但从来没有一个独立国政府敢于为了经济利益而自称「奴婢」,否则会动摇其统治合法性。以日本为例,日本自宋代以来就从未向中国称臣纳贡,尽管这能代替倭寇海盗行为,来合法获取更为丰厚的经济利益。1401年,日本将军足利义满跪接中国明朝诏书,导致日本全国群情激奋,有人甚至痛哭流涕。[7]
东察合台汗国、土鲁番汗国、叶尔羌汗国与明朝间的政治关系,于此可见一斑。
新疆各族部落亦十分向往中原富庶的生活,纷纷主动内迁到明王朝边关请求内附。例如,1528年,「沙州番族帖木哥、土巴」二部到甘肃「叩关求附」。[8]这一系列内迁内附事件频频发生,以致吐鲁番汗国东部竟出现了「所经空地千里,供馈无资;又过流沙,水无所得」的无人区一般景象。[9]这些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愫,正是源于我们的文明和历史。
同时,明代新疆诸国除了希望恢复元代新疆察合台汗国旧疆——河中地区以外,也在积极谋划着像辽朝一样入主中原的大业。叶尔羌汗国阿黑麻汗在夺取哈密后,先抢沙州,再抢瓜州,还调集人马,「要往汉人地方上去抢」。当时明朝的官员已经觉察到「撰其动静,为志不小」。[10]事实上,在并吞哈密以后,满速儿便处心积虑以甘肃为下一步的目标。1513年以前,写亦虎仙「要得馅谈速坛满速儿图富」,向他献计「甘肃风土好过,若要夺他不难」。1513年,一些寓居甘肃的土鲁番人私下策划,要用外攻内应的办法夺取肃州,「若夺了肃州,怕他甘州不得」。满速儿的兄弟真帖木儿曾羁留甘肃数年,「探知风土好过,亦教速檀满速儿领兵侵犯」。满速儿本人屡次扬言「定要把旗插在(甘州)城门上」,[11]要亲自「领军马往汉人地方去」。[12]大量事实说明,新疆诸国统治者试图入主甘肃,决非偶然,而是由来已久的既定方针。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入主中原扩张势力,恰恰证明了明代新疆诸国是中国的地方政权形式。
除了哈密以外,明王朝没有在除哈密外的新疆其它地区设置过行政管理机构。尽管如此,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依然是足够紧密的。与中原地区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已经成为当时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个因素对于新疆诸国与明王朝之间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起着主要支配作用。这使得清朝在吐鲁番、哈密郡王的协助下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叛乱成为了历史必然。清朝统一新疆,正是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政治、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必然结果。[13]
综上所述,无论是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土鲁番汗国,都是中国疆域内的地方政权形式,都不是独立的国家。[14]
证毕。

参考文献:
[1]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
[2]刘月《明朝以及蒙古、女真的“中国”认同研究(1368-1644)》,第14~68页。
[3]M·库特鲁科夫《15世纪至17世纪叶尔羌汗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苗普 生译,第42页。
[4]朱棣《明太宗实录》,卷66。
[5]田卫疆《东察合台汗国在新疆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第68页。
[6]《高昌馆课》第37篇、48篇、65篇。
[7]蓝建中《要知日,先知日本「小中华情结」》。
[8]朱载坖《明世宗实录》,卷89。
[9]胡世宁《回、达入境官军击斩随递番文讨要羁留夷使疏》。
[10]许进《平番始末》。
[11]毛奇龄《后鉴录·写亦虏仙供词》。
[12]陈洪谟《继世纪闻》。
[13]陈高华《关于明代土鲁番的几个问题》,第44页。
[14]《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