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作|前有何其正,现有大窑汽水,它们为什么痴迷“大容量”?



品牌一个脱颖而出的方式,是创造一个“新品类”,让消费者一想到该品类,就能指定这个品牌购买。
不过遗憾的是,许多品牌关注的是产品品类,在产品上寻求不同,而其中又有一种很容易想到的方式:容量。
小容量的产品火了,我就出大容量。
就像智能手机火了,三星就出大屏。
这到底能否算是一个品类呢?
能否被某个品牌长期占有呢?
我们认为不可行。今天来谈两个例子,一个是大窑,一个是何其正。
大汽水 喝大窑✦
在内蒙古及东三省等区域,到处可以看到大窑的营销。
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不容易反应过来。因为“大汽水”不是一个已有、或者常见的词。
后来才知道,“大”主要是指量大,用类似于啤酒瓶装汽水。
大窑官方将“大汽水”定义为一个新品类。但问题是:“大汽水”真的可以成为一个进入顾客心智、被顾客需要的品类吗?
结论自然是非常难。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容量的大小并不是消费者真正在乎的因素,决定了“大汽水”无法成为一个心智品类。
即便有消费者倾向于购买量大的,背后也是因为性价比,而不是容量。
二是汽水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汽水,很容易让人有饱腹感、产生腹胀。量大,不一定就是优势。
三是容量上的区分其实壁垒低,很难被品牌单独占有。就在大窑推出大汽水之后,品牌历史更久、影响力更强大的八王寺同样推出了玻璃瓶的大汽水。
大瓶 更尽兴✦
在饮料行业,曾经也有品牌企图以“大容量”脱颖而出,那就是何其正。
和大窑汽水不同的是,何其正聚焦“大”还有着更为正当的理由——在消费者意识中直接“对抗”了罐装的王老吉。借助风头正劲的罐装王老吉,站在对立面的何其正,巧妙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
虽然这个营销策略可圈可点,但从品类的角度我们会发现,最终消费者心智中也没有“大容量凉茶”这样一个品类。可见容量这种产品基础特征,很难打造出一个心智上的品类。
一时的大容量营销仅能带来阶段性的营收,一旦罐装凉茶热度下去之后,大瓶装凉茶的叙事就很难维持下去了。
很多品牌创造新品类的方法是产品品类——寄希望于产品的某一个特征,创造一个新品类,从而成功推出自己的品牌,成为该品类的代表。
遗憾的是,大多数产品品类不能够进入消费者的心智、被主动关心和需要,在消费端无效的。因为产品品类更多只是品牌站在自身产品角度的一个差异化,消费者容易视而不见,他们更在乎的对自己的价值,而非产品本身。

关于品作
品作取自“作品”,是一家品类品牌公司,以品类这一安全长效的方式打造品牌。品作专注于心智品类而非产品品类,以顾客心智容易选择的品类,打造特定的品牌,为企业提供心智品类的创新、认知、品牌、配称等服务。